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15例人畜共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皮肤癣菌病。

  • 标签: 体癣 人畜共患 石膏样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 简介: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母女共体癣2例,患者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性片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经外用联苯卞唑乳膏4周后治愈。

  • 标签: 体癣 犬小孢子菌
  • 简介: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 标签: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单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54例恶性血液病首次合并IFD患者采用国产两性霉素B及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组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例)、96.4%(27/28例)、100%(5/5例)。本组患者以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吸烟史为主要易感因素(P<0.05)。肺部CT多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63.0%(34/54例)、实变11.1%(6/54例)、结节14.8%(8/54例)。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肝脏损害。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仍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经典药物,单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可增强疗效,虽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予治疗则可以控制,从而达到更积极的抗真菌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标签: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念珠菌是最主要的致病性真菌之一。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对念珠菌的致病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进行这些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RNA的提取。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的真菌的细胞壁厚且坚韧,因此破壁是提取念珠菌RNA的关键。

  • 标签: 白念珠菌 RNA提取 破壁
  • 简介: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联合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协同杀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两性霉素B纳米粒(amphotericinB-loadednanoparticles,AmB-NPs)。XTT减低法评价经超声与AmB-NPs联合作用后对成熟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学改变,并检测生物膜分泌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及游离AmB药物相比,超声联合AmB-NPs能明显降低生物膜活性(P〈0.01);生物膜厚度变薄,结构疏松,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低频超声联合AmB-NPs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

  • 标签: 低频超声 白念珠菌生物膜 两性霉素B 纳米粒 协同抗菌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组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