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急危重症是指临床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可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而这类病症者,大部分于院外发病,进入院内后,又要到各个科室接受检查、挂号以及诊疗等,所以转运工作必不可少。但在转运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二次受伤风险增加,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工作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危重 转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实施分级转运模式,探讨其对不良事件等方面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该院呼吸科重症接受院内转运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研究组实施分级转运,比较两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率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入CT科室(13.0±2.5)min、重症监护病房(20.1±3.2)min、介入科室(12.5±2.8)min、手术科室(10.0±2.1)min、普通病房(18.7±3.5)min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入CT科室(16.9±2.8)min、重症监护病房(28.9±4.3)min、介入科室(16.1±3.0)min、手术科室(15.1±3.5)min、普通病房(23.6±4.2)min时间(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8.6%)(P<0.05);研究组满意度93.2%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1.4%(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可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低不良事件率,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该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级转运模式 呼吸科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危重病 神经外科 标准化流程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呼吸科危重症有院内准运治疗需求的患者采取分级转运模式的效果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选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2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登记的奇偶数序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交接时间和转运交接质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时间和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交接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呼吸科 危重症 院内转运 分级转运 效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按照陕西省邮政公司提出的运用信息网监控实物传递网的管理思路要求,充分利用邮政综合网信息平台,依靠网运生产作业系统中的各项生产数据,针对中心局各转运车间所属邮路待接收邮件信息制定了一套有效的预查询、预统计分析系统,即在邮件实物进入中心局转运场地前,预先向中心局各级生产管理、操作人员提供准确、详实的邮件流向流量信息,为指导和优化后续邮运各生产环节,提高我局的转运生产效率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 标签: 待接收邮路 邮件流向流量 查询 统计
  • 简介:摘要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尚不明确。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是一种定位于溶酶体上的转运蛋白,能将组氨酸、寡肽等从溶酶体内转运至细胞质中。研究发现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参与了SLE的发生,并且与Toll样受体7/9(TLR7/9)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 Toll样受体7/9
  • 简介:摘要患者安全1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或避免患者由于意外而导致发生不良事件或不必要的伤害。目前,患者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是关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和策略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危重及不稳定性,成为了安全医疗高危群体之一,而危重患者因为检查或诊疗的需要,如CT,MRI,高压氧,手术室等2,常常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由于病情,环境变化,设备药物,人员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的前提,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研究,为护理管理层人员针对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问题提出客观依据和建议。

  • 标签: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运中的运用。方法转运前向病人告知转移注意事项,并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转运过程中严格、有序的执行转运护理预案和流程,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培训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并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结果顺利安全的完成病人转运计划,无事故以及差错发生。结论实施安全有效地护理风险管理,对效预防病人集体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护理纠纷以及不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集体转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插管新生儿在转运途中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顺利送达医院。方法转运前对患儿病情详细了解,评估,准备好所需物品、药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结果我院急诊科转运的50例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都安全送达病房,无一例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新生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和护理至关重要,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在转运途中的死亡率,为入院进一步治疗赢机会,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新生儿 转运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院际转运
  • 简介:摘要钢结构转运站是现代工业运输领域的常见结构形式。论文通过对转运站常见机构及特点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了钢结构转运站的设计要点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钢结构转运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钢结构转运站 设计要点 关键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程序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患者的院前急救就和直接入院急救的病例资料。采取心电监护,院前溶栓处理,避免干扰,保持安静,及时吸氧,镇静止痛,安全转运。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急救下,被送进医院手术室,溶栓33例,死亡7例,院前急救死亡4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2例,入院7天内死亡1例。院内接诊25例,溶栓18例,死亡10例,其中24小时死亡5例,住院7天死亡3例,住院10天死于合并症2例。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救治就有明显的效果,死亡率明显低于直接入院没有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

  • 标签: 心电监护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外出检查病人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350例ICU外出检查病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检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改变、意外伤害、治疗中断或延误、管道脱落等危险因素。结论准确的评估、充分的准备、护送过程中密切观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有力保障。

  • 标签: ICU 外出检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80例,对80例患儿均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患儿转运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80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无一例出现病情加剧或死亡,并且所有患儿在转运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并无显著变化,且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之中需采取严密、全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工作中的几点要点予以着重关注,对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转运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血管专科急救站的建立,确保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安全转运;方法人员的资质,专科仪器设备,专科药物的使用,交接班及家属知情同意等制度的落实;结果905例急症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专科急救站的建立,为专科的急症患者的转运得到了保障。

  • 标签: 心血管急症 院前 安全转运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我院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因素,找出安全转运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12月285例危重患者转运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转运途中发生意外9例。结论在运送患者前检查运送工具的性能完好,抢救药品设施准备齐全;转运过程中掌握运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时转运患者住院等是保证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院内转运 安全 原因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