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沙丁胺醇(SAL)为印迹分子,三氟甲基丙烯(TFMAA)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和6-31G(d,p)基组,模拟SAL印迹分子与TFMAA功能单体形成稳定复合物的构型,讨论了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及其反应的结合能,探讨了SAL与TFMAA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分子印迹中溶剂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SAL与TFMAA印迹比例为1∶4,以氯仿为溶剂时,合成的复合物能量最低,吸附性更强.

  • 标签: 沙丁胺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三氟甲基丙烯酸 溶剂 计算模拟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酯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正丁酯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本文通过将聚丙烯酰胺水解的方式合成了类似于无规共聚丙烯酰胺-丙烯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并合成了无规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P(NIPAM-co-AA))。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两种二元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聚集体的形貌。为了考察含丙烯的二元共聚物的抗硬水性能,测定了其钙皂分散力及钙离子稳定性,并与聚丙烯(PAA)比较。实验表明,P(NIPAM-co-AA)在水中形成稳定的囊泡状聚集体,并具有更强的钙皂分散力。

  • 标签: 丙烯酸 二元共聚物 钙皂分散力 钙离子稳定性 丙烯酰胺 N-异丙基丙烯酰胺
  • 简介:摘要研究了以4-羟基苯甲醛与甲基丙烯为原料合成α-甲基丙烯-4-甲醛基苯酯以及脱氢枞胺Schiff碱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优化找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α-甲基丙烯-4-甲醛基苯酯合成的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2h,产率达49.05%。脱氢枞胺Schiff碱合成的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0.5h,产率达65.43%。对所得产物进行红外表征。

  • 标签: &alpha -甲基丙烯酰氯 &alpha -甲基丙烯酸-4-甲醛基苯酯 脱氢枞胺 Schiff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线甲基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浓度的方法。方法2018年1至7月用溶剂解吸型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丙烯,甲醇解吸后,解吸液与衍生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25%甲醇溶液)同时进样,在350 ℃的进样口生成丙烯甲基衍生物,经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在0~258.4 mg/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的检出限为0.9 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6 mg/m3(以采集15 L空气计),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2%~2.7%,加标回收率在96.9~101.6%。结论结果表明该法有效、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浓度的测定。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甲基化 工作场所 空气 丙烯酸 四甲基氢氧化铵
  • 简介:研究了Nd(naph)3-Al(i-Bu)3(naph=环烷)催化降冰片烯(NB)与苯乙烯(ST)、丙烯丁酯(BA)共聚反应催化剂组成、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等对共聚物产率的影响。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共聚物分了量及分子量分布,并从凝胶渗透色谱说明了共聚物为唯一组成。研究表明:Nd(naph)3-Al(i-Bu)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分子量分布较小的三元共聚物。

  • 标签: 环烷酸钕 三异丁基铝 降冰片烯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简介: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发现:丙烯一段反应器位于某一区域的热电偶温度持续降低,直至达到与撤热介质循环温度相当,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对出现温度异常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从换热器换热能力、撤热介质循环量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确认,最终结合热气体数据判断存在局部结焦现象,找出了产生结焦的原因,从操作技能、操作水平和设备维护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实现装置的稳定运行。

  • 标签: 反应器 催化剂 温度异常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聚丙烯磷酸盐是一种水溶性的聚电解质,低分子量的聚丙烯磷酸盐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当作阻垢缓蚀剂普遍应用在水处理领域之中。目前世界对聚丙烯磷酸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改进聚丙烯磷酸盐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能的研究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化工行业,探究分析了聚丙烯磷酸盐环保型阻垢剂,以供参考。

  • 标签: 磷酸氢二钠 过硫酸铵 丙烯酸 阻垢
  • 简介:2-(2-氧基氧基)-1-氯乙烷是合成卡维地洛的一个重要中间体,以2-(2-氧基氧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合成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1-二氯乙烷为溶剂,当原料氯化亚砜和乙醇配比为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转化率最高,达95.2%。

  • 标签: 卡维地洛 二氯亚砜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
  • 简介:并利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缩聚法制备银杏内酯的新剂型-聚氰基丙烯正丁酯纳米球,界面缩聚法制备GA-PBCA-NP具有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GA-PBCA-NP的纳米球表面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稳定性等性质的不同

  • 标签: 丁酯纳米 丙烯酸正 内酯聚
  • 简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研究了淀粉与丙烯丁酯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接枝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丙烯丁酯浓度和淀粉浓度的关系,并用数学工具statistica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出在低引发剂浓度下,反应初期的接枝反应速率方程为:Rg=K[(NH4)2S2O8]0.52[BA]1.12[AGU]0.5.提出此聚合反应的聚合反应机理,根据稳态聚合理论和等活性理论,推导出接枝反应速率方程R,=K[(NH4)2S2O8]0.5[M][AGU]0.5,与由实验关联出的方程基本一致.

  • 标签: 丙烯酸丁酯 接枝反应 接枝共聚反应 过硫酸铵 引发剂浓度 淀粉
  • 简介:LG化学原计划建设在中国的丙烯装置已决定建在韩国,这套装置将成为LG化学拥有专利的丙烯技术首次进行商业化生产。这套80kt/a的丙烯装置将建在韩国丽水,预计在2007年底之前完工。公司当前在丽水已拥有3套丙烯生产装置,合并产能160kt/a。据LG化学总裁卢岐镐说,在中国很难获取丙烯原料,这将使得在中国建设丙烯生产装置的投资成本大幅增加。

  • 标签: 生产装置 化学 LG 丽水 韩国 专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丙烯异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基丙烯异丁酯采用活性炭管采集,以二硫化碳解吸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该方法测定甲基丙烯异丁酯在0~800 μg/ml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9 93;检出限为0.35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2 mg/m3;批内精密度为2.06%~2.72%,批间精密度为3.03%~3.83%;平均解吸效率为96.7%;穿透容量大于14.46 mg,采样效率达10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 d。结论甲基丙烯异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准确测定空气中的甲基丙烯异丁酯。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色谱法,气相
  • 简介:摘要:近年来,玻璃外观是家用电器十分流行的设计方式,受限于钢化玻璃特点影响,各大厂商开始研究玻璃面板固定方式。经过系列研究及实践,利用丙烯泡沫胶带对玻璃面板进行固定逐渐被各大厂商接受。基于此,研究了丙烯泡棉胶带在家电玻璃面板固定的应用技术,指出门体与钢化玻璃面板组装的工艺及要点,为家电外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丙烯酸泡棉胶带 玻璃面板 固定方式
  • 简介:国外内墙涂料以中、高档乳胶涂料为主。其品种有苯乙烯-丙烯乳胶、醋酸乙烯-丙烯乳胶、纯丙烯乳胶以及醋酸乙烯乳胶等。对于耐水性、耐碱性、耐洗刷性和耐油烟要求较高的卫生间、浴室、厨房和顶棚用内墙涂料,一般采用有高湿态附着力的丙烯乳胶涂料,而不采用含

  • 标签: 丙烯酸类涂料 建筑涂料 内墙涂料 外墙涂料 涂层 成膜物
  • 简介:首次将稀土元素镧改性并以HZSM-5分子筛担载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La2O3-HZSM-5(SZLH),用于合成原油降凝剂单体甲基丙烯高级酯。合成了3种甲基丙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种类、醇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5.6%以上。酯化产物经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甲基丙烯高级酯,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 标签: SO24-/La2O3-ZrO2-HZSM-5 甲基丙烯酸 高碳醇 甲基丙烯酸高级酯 酯化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基丙烯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丙烯酸正丁酯 血管内栓塞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