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可以康复,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导致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多、机制复杂。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易感基因、初次喘息时感染的病毒种类、特应性体质、暴露于学龄兄弟姊妹、烟草暴露、哮喘家族史、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增高、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该文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反复喘息 危险因素
  • 简介:以微米级内径的纤维作为色谱填料的研究已经活跃了很多年,但是由于重现性较差和填充过程难以控制等问题,使其商品化过程大大延缓。近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聚合纤维材料可以克服已有的许多缺陷,有望作为新一代的色谱固定相。

  • 标签: 聚合纤维 液相分离 毛细管 平台 通道 色谱固定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凝析气藏的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因为反凝析现象从气相析出,储层中同时存在气、液、固(指岩石)三相.对于气、液两相流体的气-液界面,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将会产生一个曲面附加压力(称之为毛细管压力).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孔隙半径小,因而毛细管压力应予以考虑.本文在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相平衡计算模型之后,针对一个实际凝析气藏,分别对其油气体系的毛细管压力、露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反凝析液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标签: 毛细管压力 凝析气体系 相平衡 影响 凝析气藏 多孔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4例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42例患儿已经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2例患儿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儿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患儿 临床分析
  • 简介:为了了解开口圆形浅池内低Rr流体的热毛细对流基本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侧壁温度不均匀性较小时,流动为稳定的三维流动。当温度不均匀性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流动将转化为振荡的三维流动,为此,确定了流动转化的临界条件,分析了三维振荡热毛细对流的基本特性。发现在自由表面Marangoni效应作用下,冷壁附近温度和速度波动的滞后是引起三维振荡流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热毛细对流 数值模拟 临界条件 振荡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病原的有效药物。方法将6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a-2b干扰素小剂量肌注和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始疗组在病情好转时间和疾病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肌注和呼吸道局部用药相结合治疗毛支,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好转.痊愈时间明显缩短,a-2b干扰素是治疗毛支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痊愈 A-2B干扰素 肌注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颅内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的5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偏小在2岁以下,其中1~6月患儿42例,占72%。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程1周内病毒抗体阳性39例(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例(48%)。临床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10天左右恢复,预后好。其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阻塞性肺气肿43例(74%),肺间质浸润性病41例(71%),小叶浸润性病变20例(34%),节段浸润性病变3例(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哮喘相混淆。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成人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6例中单发14例,多发2例。7例肿块位于脑表面者,相邻的颅骨均见弧形受压、变薄。肿块呈囊实性,椭圆形,境界清楚,无瘤周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多环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壁强化或无强化。结论:成人幕上大脑半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可提示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大脑半球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成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其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3%)(P<0.05);肺部啰音及咳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本文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对几种芳族磺酸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并比较了正、负电场的分离分析效果。正电场体系的工作电压+25kV,电流23μA,电解液为(NH4)2HPO4—NH4H2PO4;负电场体系的工作电压—20kV,电流50μA,电解液为(NH4)2HPO4—NH4H2PO4—CTMAB表面活性剂。毛细管内径为75μm,有效长度35cm,检测波长210nm。实验结果表明,正电场体系下试样有较为匀称的电泳谱峰,而负电场体系具有快速的优势。

  • 标签: 高效毛细管电泳 芳族磺酸盐
  • 简介:摘要毛细支气管炎在每一年冬春季节高发的下呼吸道感染中占相当大比例,临床观察及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起着很大的作用,笔者通过回顾,结合实际工作将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及护理细化到点,为今后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资料。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本文对一系列生后不同年龄小白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发育过程基本呈现4个阶段、各阶段都伴数量、长度及交联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本结果有助于对哺乳动物毛细胞静纤毛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结构-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耳蜗成熟 毛细胞 静纤毛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定量分析的初步探讨孙建和李兴启姜泗长于黎明王沛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100853)选用耳廓反射灵敏健康杂色豚鼠6只,体重250~300g,月龄3个月,随机分为每天每公斤体重庆大霉素(GM)、25、50...

  • 标签: 耳蜗 毛细胞损伤 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