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辖区管理范围内生产的7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访视,实验组加以产后访视与心理调节,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访视注意心理调节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 标签: 产后访视 心理调节 不良情绪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实用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带给人不同的环境体沉浸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尤为频繁。其中在幼儿教育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帮助孩子们调节负面、消极的情绪,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本文就围绕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调节幼儿消极情绪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幼儿 消极情绪调节 作用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家长在就业和生活巨大压力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二代”,“独二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识过强。因此许多学生由于和学校、同学和课堂环境不适应,出现忧郁、焦虑、恐惧等现象,这样的学生缺乏责任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薄弱。校园足球是一项综合体育活动,将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四大要素集于一体,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的背景下,以“校园足球训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学生团队合作与情绪调节的作用。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 标签: 校园足球训练 团队合作 情绪调节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社交排斥感对个体自我概念和情绪调节的影响为研究课题,通过实验的方式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社交排斥感实验,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实验前后进行前测、实验和后测。结果显示,社交排斥感对个体自我概念和情绪调节均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组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社交排斥感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概念。实验组个体的情绪表达、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策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社交排斥感会降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此外,个体的自我概念和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交排斥感的表现有关。因此,对于感受到社交排斥感的个体,应该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概念和情绪调节能力。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交排斥感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标签: 社交排斥 自我概念 情绪调节
  • 简介:摘要:育体和育心是幼儿教育的双重任务。具身认知理论突出了躯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并认为人的心智活动是在大脑、躯体、社会环境三者的相互互动中进行的。而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幼儿园体育游戏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是高度契合的,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体育游戏更注重于幼儿身心参与的主体性、情境性、互动性和渐进性,能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 标签: 具身认知 情绪调节 体育游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访视与心理调节对于产妇在产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社区产妇为研究对象,在2022.01至2023.01期间,选出78例并在随机数字表的基础上分组,分析观察组(39例、产后访视+心理调节)在产后不良情绪上与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间的差距。结果:两组于干预前的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做产后访视并加强心理调节可减轻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 标签: 产后访视 心理调节 产妇产后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探讨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强调了培养稳定情绪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了影响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因素,包括情绪调节的过程来源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具体策略。

  • 标签: 幼儿园教学,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智力障碍儿童常常面临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了挑战。行为管理策略包括结构化环境、积极强化和规则设定;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技巧训练。实践中需要家庭和学校合作,提供支持与鼓励。这些策略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和适应。

  • 标签: 智力障碍儿童 行为管理 情绪调节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心理学相关资料表明,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促进幼儿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强化幼儿思维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前提,能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愉悦的状态。幼儿教师应从多维度思考发展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帮助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良好的态度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避免其被固执、冲动等消极情绪包围。为此文章从组织绘本活动、开展舞蹈活动、设计音乐活动三个角度,对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 标签: 幼儿园 情绪调节能力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幼儿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次,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幼儿教育的质量。

  • 标签: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能力 职业幸福感 幼儿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以探索适当生命教育方式。方法:生命意义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情绪调节量表、自杀意念量表、抑郁量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及有调节中介模型检验。结果:生命意义感经过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影响自杀意念/抑郁以及社会支持起调节效应的有调节中介模型显著。结论:大学生命教育应为大学生构筑前端心理防线,通过社会支持提升生命意义感。

  • 标签: 生命教育 前端防线 生命弹性 大学生
  • 简介: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亲子团辅对儿童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入分析亲子团辅的定义、特点及其理论基础,探讨了亲子团辅对儿童自我认知发展的影响及提升机制。同时,研究了亲子团辅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及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研究发现,亲子团辅对儿童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未来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亲子团辅 儿童自我认知 情绪调节 促进作用
  • 简介:摘 要:为考察大学生AI态度和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采用了AI态度量表、负性情绪量表、创造力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对9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AI态度和负性情绪呈负相关关系,即大学生对AI的态度越积极,学生的负性情绪就会越低。(2)AI态度和创造力呈正相关,即大学生AI态度的使用越积极,创造力就会越高。(3)创造力和负性情绪呈正相关,即大学生创造力越高,负性情绪也会越高。(4)AI态度可以通过创造力对负性情绪产生间接的影响(中介作用),即大学生对AI态度呈积极状态,其创造力水平也就越高,负性情绪也会随之提高。(5)学业拖延在AI态度预测创造力的路径中起调节作用,即当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越高时,即使AI态度越积极,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也是有限的。(6)学业拖延在创造力预测负性情绪路径中起调节作用。即当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越严重时,创造力对负性情绪的影响也就会越高。(7)当大学生AI态度较差的时候,学业拖延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负性情绪。即当AI态度越好的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越少,则负性情绪越少。研究对深入理解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复杂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在AI时代,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大学生 负性情绪 AI态度 创造力 学业拖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神经质人格与孕妇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短期纵向追踪设计,在T1时间点采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神经质分量表对327名妊娠晚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间隔6周后在T2时间点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进行追踪调查,使用SPSS 20.0的宏程序PROCESS检验认知情绪的中介效应和神经质的调节效应。结果(1)以患者健康问卷9总分7分作为临界值,妊娠晚期抑郁的发生率12.23%。(2)孕妇生活事件总分(T1)与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T1)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神经质人格总分(T1)与抑郁情绪总分(T2)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孕妇生活事件总分(T1)与抑郁情绪总分(T2)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3)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T1)在生活事件(T1)与抑郁(T2)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直接效应(效应值=0.29)和中介效应(效应值=0.07)分别占总效应(效应值=0.36)的80.55%,19.44%;(4)神经质人格调节该中介模型的中介效应后半段,具体而言,个体的神经质人格水平越高,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孕妇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结论孕期生活事件通过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以及神经质的调节作用对孕妇抑郁情绪起作用。

  • 标签: 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神经质人格 抑郁情绪 孕妇
  • 简介:摘要:职场嫉妒情绪不仅对于员工个人影响,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职场中员工的嫉妒情绪心理究竟会对个体心理建言氛围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以资质过剩感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组织公平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讨嫉妒情绪与建言氛围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嫉妒情绪 资质过剩感 建言氛围 情绪智力 组织公平
  • 简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但目前对GAD的研究尚浅,治疗上也比较困难。Borkovec的担忧回避理论推进了GAD致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的进程,却没有涉及GAD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情绪状态本质。Mennin在担忧回避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GAD情绪调适困难模型特别强调情绪变量,在该模型下,出现了整合情绪、认知因素的情绪调适治疗ERT,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GAD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GAD 担忧回避理论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 情绪调节治疗
  • 简介: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国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对330名国防生进行测评,探讨国防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各维度、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呈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认知重视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认知重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自我安慰、支持利用度、情感求助对积极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认知重视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国防生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情绪调节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医护人员人际情绪调节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社会调节环模型为框架,根据相关文献、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形成问卷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初步形成医护人员人际情绪调节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安徽省多所医院的6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施测,使用SPSS 24.0和Mplus 8.0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人际情绪调节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情绪识别、调节动机、调节策略、执行策略过程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结构模型拟合良好,各维度与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30~0.932;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2,分半信度为0.880,重测信度为0.786。总问卷分与效标情绪智力分(r=0.680,P<0.001)、共情能力分(r=0.55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效标医患关系分(r=-0.353,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医护人员人际情绪调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有效对医护人员的人际情绪调节能力进行测量。

  • 标签: 医护人员 人际情绪调节 医患沟通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