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不致使饮料中蛋白沉淀,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初期稳定剂种类和稳定剂添加量,同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蔗糖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枣汁含量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04%,CMC—Na0.04%,蔗糖酯0.15%;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含量9.30%,发酵温度41.20℃,发酵时间7.65h,枣汁含量45.70%。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乳酸菌饮料酸度为72.4°T,感官评分为86分。

  • 标签: 红枣 乳酸菌饮料 工艺参数
  • 简介:大量运动后,第二天全身或者胳臂、腿酸痛得很厉害,连续几天之后才会逐渐消失,中间走路或者稍微运动都会非常痛苦。其实即使是一流的运动员,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乳酸堆积的原因,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代谢物的堆积。究竟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把乳酸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呢?

  • 标签: 乳酸 慢跑 运动后 运动员 代谢物 副作用
  • 简介:以牛乳和豆乳为原料,对嗜酸乳杆菌G2的乳酸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经G2菌发酵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3倍,在4℃下冷藏24h,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20.15%.在实验中添加植酸,结果表明,当植酸的添加量为0.20%时,发酵24h后植酸的降解率为55%.在豆乳中乳糖的添加对发酵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利用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对豆乳进行混合发酵8h,可得出满意的酸度(pH为4.2~4.3),因此植物蛋白乳可用来制备乳酸饮料.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牛乳 豆乳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1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抢救7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患者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病情得到纠正。了解此病的发生、发展,做到后期的预防,防止此病的再次发生。

  • 标签: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通过血乳酸检测指标在速滑运动训练中应用效果的分析,对血乳酸检测指标在速滑无氧阈训练、制定速滑训练强度、进行机能评定所具有的调控作用做了论述。

  • 标签: 血乳酸 检测指标 乳酸阈 无氧阈 调控 速滑运动
  • 简介:日本三共股份公司开发成功一种新型的乳酸菌新产品,为孢子性乳酸菌,取名BacmusCoagylans,比目前一般乳酸菌的耐热性、耐酸性、耐糖性、耐碱性均强,稳定性好,保存性佳。它还具有高乳酸的生成能力,在肠内也有高增殖力。

  • 标签: 日本三共股份公司 孢子性乳酸菌 BacillusCoagulans 性能
  • 简介:摘要:聚乳酸发泡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应用广泛,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吸油材料因其低表面能和高粗糙度而具有优异的疏水和吸油能力,作为处理由各类溢油事故造成的大量水体污染的油水分离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乳酸吸油材料的亲油疏水机理的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 标签: 聚乳酸 亲油疏水机理 油水分离 吸油材料
  • 简介:摘要:乳酸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在许多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不仅为食品赋予独特的风味和质地,还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处。探讨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食品工艺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发酵食品 乳酸菌 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此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14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72 h内每8小时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乳酸清除率数据。研究显示,幸存者与非幸存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分别为(2.02±1.62)、(4.05±3.90) mmol/L,初始高水平的乳酸增加了病死率;对于烧伤总面积<20%TBSA的患者,将乳酸截断值从2.0 mmol/L降至1.8 mmol/L可以提高病死率预测值;对于烧伤总面积>20%TBSA且初始乳酸水平>2.0 mmol/L的患者,乳酸和心脏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与胸内血容量指数无关。研究结论:初期乳酸水平高和乳酸清除率低提示预后较差,在烧伤总面积<20%TBSA的烧伤患者中,预测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应予调整。

  • 标签:
  • 简介:摘 要: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患者阴道糖原含量显著增加,酸度增高显著,患者体内维生素B含量少的时候,就会在阴道内大量繁殖白色念珠菌,导致感染。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细糊状,淡黄色,有鱼腥味等。过度使用抗生素或患者雌激素水平低时,乳酸杆菌的正常生长会受到控制,因此杆状菌和厌氧菌等容易大量繁殖,最后引起细菌性阴道炎。毛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于阴道内pH值发生变化,破坏防御机制,引起细菌感染而导致疾病。妇科中阴道炎是比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是因阴道的防御能力被破坏,病原菌入侵引起炎症。阴道炎临床表现主要以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稀薄以及呈淡黄色比较常见。如果阴道炎用药不合适或耽搁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临床治疗常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真菌药物等治疗,效果也明显,但使用消炎药会导致耐药增强,容易复发。所以,本研究旨在对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甲硝唑片治疗联合使用,探讨其对阴道乳酸菌的影响,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

  • 标签: 乳酸菌 甲硝唑片 康复 阴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酵母扩培过程和技术要点,目前酵母扩培系统水平分析,对于菌种保存,实验室扩培和车间现场扩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 标签: 水平分析 改进 酵母扩培系统 啤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

  • 标签: 干酵母 大鼠 发热模型 实验条件到达双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酿酒酵母又称面包酵母或出芽酵母,是与人类关系最广泛的一种酵母;是酿酒工业发酵中最主要的菌种之一;是酒品质的灵魂,对酒体颜色、气味、口感的影响非常大。酿酒酵母具有安全、繁殖周期快、代谢快等特点;其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易于大规模培养生产,来源广,大量应用于酿造、医药、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优化发酵培养条件,提高酵母细胞密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之后的扩大培养使其进一步发挥其在食品发酵工业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奠定实践基础。

  • 标签: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 构建 发酵优化
  • 简介:摘要:在酵母乳过滤控制中,目前采用的方式广泛采用的是三相电机和气动马达控制转鼓刮刀的进刀速度。本次设计采用伺服电机代替传统的三相电机和气动马达的设计,在本次设计中,使用了PLC、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实现对转鼓进刀速度的控制。本次设计的思路转鼓刮刀进刀由伺服控制器控制进刀距离。应用PLC将触摸屏设定的距离,转换为脉冲信号,然后输入到伺服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这样实现了转鼓刮刀的精确控制。伺服控制器具有良好的优点,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大都应用了它,是很先进的一种控制方式,所以利用伺服实现对刮刀进刀速度的控制,能够达到精度控制、降低淀粉消耗成本的目标。

  • 标签: PLC 伺服控制器 伺服电机
  • 简介:目的:观察酵母发酵对黄芪药材中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振荡器对酵母菌悬液进行培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酵法黄芪黄酮的产量约为268.18g/g,产率为0.26%,较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所选酵母菌可提高黄芪黄酮的产率,最佳发酵期为7d。

  • 标签: 黄芪 酵母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
  • 简介:核糖核酸(RNA)是一种遗传物质,参与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免疫调节等生理活动。RNA及其降解物在药物开发、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富含RNA的酵母发酵提取RNA是生产RNA的有效途径。概述了酵母发酵法制备RNA的进展及其应用。

  • 标签: 核糖核酸 核苷酸 酵母 培养优化 连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