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机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智力发育障碍(IDD)或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早期语言及词汇发展特点,为ASD儿童干预训练的教学词汇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自制涵盖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及代词共464个词汇的问卷对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北京市顺义区首儿雅稚儿童康复中心75例1~6岁神经发育障碍的ASD患儿(ASD组)、IDD和GDD患儿[发育障碍(DD)组]进行调查,以获取有效沟通词汇;采用《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进行发育评估;同期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发育正常、智龄相当的37例儿童[典型发展(TD)组]作对照研究。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SD组儿童31例,月龄36.0(27.0~59.0)个月,智龄20.6(12.0~35.0)个月;DD组儿童44例,月龄37.0(12.0~77.0)个月,智龄24.3(6.0~56.0)个月;TD组37例,月龄20.0(10.0~61.0)个月,智龄21.9(12.0~55.0)个月。3组智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698)。ASD组和DD组总发育商[56(36~83)、68(17~92)]均显著低于TD组[99(7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4、48.583,均P<0.001)。ASD组发育评估分量表中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发育商及交流警示行为指数分别为77、52、60、39、52、40;DD组分别为75、64、73、60、60、8。除大运动外,ASD组儿童发育水平均低于D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5.172、11.174、6.108、41.917,均P<0.05)。ASD组、DD组及TD组有效沟通词汇分别为10个、174个、14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5,P=0.002)。ASD组、DD组及TD组儿童能说短语者比例分别为9.7%、29.5%、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3,P=0.001)。ASD组、DD组及TD组有效沟通词汇数量分析:以75%及以上儿童能完成为统计界点,3组有效沟通词汇数量分别为0个、1个、49个;以50%~<75%儿童能完成为统计界点,3组有效沟通词汇数量分别为6个(依次为妈妈、拜拜、爸爸、抱抱、门、不)、187个、71个;以25%~<50%儿童能完成为统计界点,3组有效沟通词汇数量分别为112个、183个、103个,3组有效沟通词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94,P<0.001)。将ASD组25%以上和TD组50%以上的有效沟通词汇进行匹配,重叠93个,占ASD组78.8%(93/118个),占TD组77.5%(93/120个)。重叠的有效沟通词汇中,名词占67.7%(63/93个),动词占26.9%(25/93个)。结论ASD及DD患儿汉语普通话习得词汇与相同智龄TD儿童相似,但ASD儿童的词汇表达和理解能力明显低下;ASD患儿与TD儿童有效沟通词汇在不同百分比上有重叠,这些词汇为优化、筛选训练用词提供了借鉴,选择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可能有助于ASD患儿提升训练效果。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全面发育迟缓 儿童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