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科植物姜黄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对肝脏和肾脏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有文献报道经常服用含姜黄素的食物可预防和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阿尔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 标签: 保护作用 姜黄素 CYP2E1 脑胶质细胞 活性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吉非贝齐对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吉非贝齐(GEM)或安慰剂(PLA)600mg,2次·d^-1,连续1周;第3日在服用吉非贝齐或安慰剂1h后口服单剂量吡格列酮(PIO)30mg;第2周期2组交叉服用安慰剂或吉非贝齐,其余给药方案不变。采用HPLC-MS法测定吡格列酮及其代谢产物M-Ⅲ和M-Ⅳ的血药浓度,HPLC-RIF法测定吉非贝齐的血药浓度。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合用吉非贝齐后:PIO的AUC0-∞增加239%(P〈0.01),而M-Ⅲ和M-Ⅳ的AUG0—∞均无显著性改变,M-Ⅲ和M-Ⅳ与PIO的AUG0~∞比值分别减小71%和65%(P〈0.01);PIO的Gmax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M-Ⅲ的Cmax减小51%(P〈0.05),M-Ⅳ的Cmax也有减小趋势;三者的半衰期均延长约1倍;总活性成分(TAC)的AUC0~∞增加59%(P〈0.01);Gmax无显著变化,t1/2由24.3h延长至30.2h(P〈0.01)。结论吉非贝齐可同时抑制吡格列酮活性代谢产物M-Ⅲ和M-Ⅳ的生成和进一步代谢。吉非贝齐使吡格列酮及其总活性成分的AUC显著增加、清除减慢,因此临床上两药合用需谨慎,必要时需减少吡格列酮剂量。

  • 标签: 吡格列酮 活性代谢产物 吉非贝齐 药物动力学
  • 简介:目的:合成含有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新型三氮唑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合成了9个新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MS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试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部分化合物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药氟康唑。结论:引入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目标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三唑类衍生物 化学合成 抗真菌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咯利普兰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PDE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咯利普兰治疗组(1mg·kg^-1),术后6小时腹腔注射首次给药,连续2周。通过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测试其学习记忆水平,且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DE4活性。结果:水迷宫测试中,与假手术组相比,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学习记忆能力 局灶性脑缺血 PDE4 咯利普兰 海马组织
  • 简介: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瘤MDR逆转实验等评价化合物抗P-gp介导的肿瘤MDR活性;此外采用划痕实验初步评价前述P-gp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细胞毒实验表明化合物的安全性较高;流式和逆转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可以部分逆转P-gp介导的肿瘤耐药,且好于先导物联苯双酯;划痕实验表明化合物6h和6k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肿瘤转移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多药耐药 P-糖蛋白抑制剂 肿瘤转移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
  • 简介: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霉素类的克林霉素常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而万古霉素(VAN)仍是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首选药物,及时了解D-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做D—试验检测VAN与左氧氟沙星(LYF)联合用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左氧氟沙星 万古霉素 体外抗菌 抗菌活性 临床感染标本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g/d,疗程为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CRP、TC、TG、LDL—C、PAI-1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AMI患者血清cRP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93,P<0.05),与t.PA呈负相关(r=-0.359,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CRP、PAI-1、t—PA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MI早期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提高纤溶活性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纤溶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红景天多糖对体外正常人T淋巴细胞活性和对体外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体外细胞培养计数法。结果红景天多糖对体外PH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性促进作用(P〈0.05);红景天多糖对体外人胃癌细胞增殖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且红景天多糖作用强于香菇多糖(P〈0.05)。结论红景天多糖可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对胃癌可能有一定防治作用。

  • 标签: 红景天多糖 T淋巴细胞 胃癌 增殖 促进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2例,均在2020年09月-2023年0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组,31例/组。对比组:予以辅助通气治疗,联合组: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时间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联合组时间指标更短、并发症情况更少(P<0.05)。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能够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情况,加快患儿出院,推荐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辅助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7例于本院就诊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有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比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研究脑梗死与Hcy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无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可能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 标签: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常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生命与健康,其发病机理尚无定论。Zn、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基团、辅助因子,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孕期进展,孕妇血清Zn值下降,铜值升高,从而Cu/Zn比值升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妊征时,这种改变是否更为明显而异于正常妊娠,值

  • 标签: 孕妇血清 Ca含量 CU Zn 正常妊娠 重度妊高征
  • 简介:党的十八提出卫生工作的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了医改要从“病有所医”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型,从而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 标签: 全面健康管理 基本医疗服务 社区 中国 公共卫生 中西医并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为妊症病人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以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症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硫酸镁治疗)与B组(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后,B组病人的临床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也比A组病人偏低,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应用于妊症病人治疗中,能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硫酸镁 硝苯地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仿真模拟婴儿SimBaby在医院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儿科2019年10月份到2021年10月份从事儿科护理实习工作的护生中选取72名,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察组(仿真模拟婴儿SimBaby模式),从教学质量满意度、综合能力评分、考核成绩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教学质量满意度各为97.22%、77.77%;实操技能成绩与理论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仿真模拟婴儿SimBaby在医院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优,可作为护理教学优选方案。

  • 标签: 高仿真模拟婴儿SimBaby 儿科护理 传统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