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CA》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CAS)编辑出版,为国际六大著名检索期刊之一。本刊收录号:1058,CEDEN:ZWSWA9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InternationalPeriodicalsDirectory,UlrichIPD)由美国著名的书目文献出版公司R.R.Bowker于1932年首版,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搜罗最全的国际期刊检索工具之一,

  • 标签: 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协会 检索期刊 国际期刊 文摘库 相关学科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性呼吸机治疗的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的转归。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市民康医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作业疗法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的PANSS总分、睡眠状况评分与SSPI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控制、睡眠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

  • 标签: 作业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睡眠 效果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传统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这个定义是以TIA的持续时间为基础的,其中所指定的24h是在应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前随意达成的共识。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神经影像学 半暗带 血流下降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脑室管膜bcl-2caspase-3在低氧预适应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Blb/c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0组)、低氧对照组(H1组)低氧预适应组(H4组)。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测定bcl-2caspase-3表达的荧光强度。结果H1H4组的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H0组,其中H4组又显著高于H1组。H1H4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H0组,H4组显著低于H1组。结论低氧预适应过程中,小鼠脑室管膜区通过bcl-2的高表达caspase-3的低表达,抵御室管膜细胞凋亡,参与脑保护机制。

  • 标签: 低氧预适应 BCL-2 CASPASE-3 凋亡 室管膜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胶质瘤U87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h、48h、72h后生存率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白藜芦醇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改变。结果MTT法显示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U87细胞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白藜芦醇作用后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细胞MMP-2活性相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主要对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Rathke's囊肿物理性状与患者症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4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7例病人术后随访5~92个月,平均26.6个月。结果本组囊肿直径为8~30mm,平均(15.3±5.0)mm,其中〈10mm7例,10~20mm69例,≥20mm28例。囊液含结晶54例,无结晶50例;囊液清亮37例,囊液粘稠67例。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囊肿全切除85例,囊肿残留2例;全切率为97.7%。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3.4%。头晕患者囊液含结晶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头晕的患者(P〈0.05);垂体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囊液含结晶的比例明显高于垂激素正常的患者(P〈0.05);视力减退患者囊肿直径明显大于无视力减退者(P〈0.01)。结论垂体Rathke's囊肿囊内少量结晶与头晕有关,而大量结晶与垂体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手术治疗Rathke's囊肿的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中处理好囊肿的分隔及囊内结晶是避免Rathke's囊肿残留与复发的关键。

  • 标签: Rathke's囊肿 囊肿性质 显微手术 临床表现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时机均在伤后96d以内。结果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30例(88.2%);无明显变化4例。术后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颅内感染2例。恢复良好18例(52.9%,18,34),中残8例(23.5%,8/34),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23.5%,8,3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或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少,且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积水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及远期预后有无差异.方法对164例分裂样精神病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按DSM-Ⅳ标准划分诊断;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RPS、SANS、CGI、功能总体评定量表、Simpson/Minidotes副反应量表、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TD)各1项,于治疗12周末及治疗52周末再分别评定1次上述各项测查.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治疗52周末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水平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阳性症状较重,阴性症状少,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好.TD发生少.结论分裂样精神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在疾病分类学中保留其独立的位置.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PS-1突变型L2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PS-1WT突变型L286V基因的细胞克隆,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PS-1突变型L286V能使RA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指数降低,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2)在正常培养条件无血清培养下,PS-1突变型L2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均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无血清培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PS-1突变型L286V对RA诱导的PC1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Presenilin-1突变 RA诱导 PC12细胞生长 PC12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AD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给予运动干预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干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生命质量、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采用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睡眠质量 运动干预 癌因性疲乏
  • 简介:目的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脑灌注异常。方法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脑灌注改变。结果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结论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血流灌注异常。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术中联合应用ICGA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B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CA》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CAS)编辑出版,为国际六大著名检索期刊之一。

  • 标签: 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协会 检索期刊 国际期刊 文摘库 相关学科
  • 简介: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YXQNG)联用丙戊酸(VPA)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模型大鼠癫痫发作、EEG、认知功能及颞叶、海马T型Ca2+通道蛋白(Cav3.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Z组、VPA组、VPA+YXQNG组、NS组,每组10只.前3组大鼠腹腔注射PTZ溶液制作慢性点燃模型,VPA组大鼠在注射PTZ前1h给予VPA灌胃;VPA+YXQNG组除给予VPA外,注射PTZ前1.5h给予YXQNG灌胃;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Y型电迷宫检查大鼠的正确反应率、捕记EEG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颞叶海马Cav3.2的表达.结果给药8周后PTZ组大鼠全部达到完全点燃(连续3d出现Ⅳ级发作或达到Ⅴ级发作),VPA组VPA+YXQNG组大鼠仅出现0~Ⅱ级发作;Y型电迷宫检查结果显示VPA+YXQNG组大鼠正确反应率高于PT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结果显示PTZ组大鼠癫痫发作时EEG有明显异常放电,总功率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VPA+YXQNG组大鼠用药前后EEG总功率的差值均高于PT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VPA组、VPA+YXQNG组大鼠颞叶海马Cav3.2表达低于PTZ组,VPA+YXQNG组大鼠颞叶海马Cav3.2表达低于V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XQNGVPA联用能降低癫痫大鼠发作级别、改善认知功能、减少脑部异常放电并降低脑组织Cav3.2水平,有抗癫痫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养血清脑颗粒
  • 简介:2012全国微侵袭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技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联合年会)将于6月1~3日在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福建厦门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大会主席张亚卓教授、于春江教授,田新华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 标签: 微侵袭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专家委员会 神经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