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制定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2月~2015年1月345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治疗,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原因。结果其中有13例发生局部感染,6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均痊愈。结论导管感染与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规范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规范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置管部位的选择及专业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PICC置管术后 导管感染 肿瘤患者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术后出血的多种止血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2例术后出血的各种处理措施,总结其有效经验。结果扁桃体术后出血与局部和全身因素及术者操作经验有关。结论防止扁桃体术后出血,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手术技巧和术后仔细检查,能有效控制术后出血。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士,共300例,将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病患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病例数。结果观察两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观察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年内乙型肝炎病患有0例,对照组有6例,观察组四年内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有12例,对照组仅有2例,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的过程中选择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措施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选取我社区200例进行社区计划免疫的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均进行社区计划性的免疫接种;另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社区未进行社区计划免疫的200例儿童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个阶段儿童的免疫性疾病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4例儿童发生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为17%,观察组儿童实施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后均未发生免疫性疾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免疫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社区儿童预防保健中,应用社区计划免疫对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减少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儿童预防保健 社区计划免疫 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7例并发乳糜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相关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保守治疗,5例患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乳糜胸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胸液引流量不大的患者,也可采用保守治疗。

  • 标签: 食管癌 乳糜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保护漆预防乳牙龋病的效果,为本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区试点幼儿园中班儿童涂布氟保护漆,随机抽样200人3~5岁幼儿园儿童作为实验组,200人次同龄而同为对照组,每半年1次,连续2年共涂布4次,观察涂氟组和对照组患龋率、新增龋均的情况。结果2年后,对照组的患龋率、新增龋均显著高于涂氟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集体涂布氟保护漆能有效预防乳牙龋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儿童 氟保护剂 龋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术围术期应用预防性护理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接收的96例行妇科盆腔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PT(25.76±3.43)s、PLT(174.81±28.11)×109/L、FIB(2.90±0.57)g/L、D-dimer(1.33±1.25)μ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盆腔术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改善凝血各项指标水平。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 预防性护理 妇科盆腔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间急诊血液透析患者103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血液透析者、易发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给予主动预防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中,经主动预防与护理后,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降低,病情显著缓解。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对患者进行主动预防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保证血液透析的安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2日期间的肠道感染患者,将110例患者的肠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得到的大肠埃希氏菌110株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观察组(微生物检验),55株/组。对比两组的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轻度感染率(43.64%)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感染(40.00%)与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重度感染(16.36%)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肠道感染患者经微生物检验后选择适当的药物,可对疾病感染起到预防控制作用。

  • 标签: 疾病预防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补钙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7年7月,选取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妊娠高血压高危对象60例,按照孕产妇的意愿分组。其中30例常规的孕期保健,纳入对照组,30例强化补钙管理,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时期的血压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晚期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子痫等妊娠高血压并发症,成功分娩。结论孕期强化补钙管理,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水平,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钙质 妊娠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换药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护理服务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换药期间交叉感染发生率是0.42%,对照组是3.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9.17%,较对照组的90.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门诊换药室中采取综合护理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并且有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门诊 换药 交叉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手足口病广泛流行于5岁以下的幼儿群体中,幼儿园也成为了手足口病的易染群体和主要传播场所。为了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并根据流行原因完善各项预防措施,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 标签: 幼儿园 流行原因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为长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孕产妇8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实施一般健康宣教,实验组接受系统化、全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和小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与家属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产妇并发症、小儿疾病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产期妇女实施系统、全程的健康教育能够降低产褥期母婴患病率,提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

  • 标签: 围产期 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窝沟封闭技术预防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县疾控中心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小学40名三年级学生(142颗第一恒磨牙)给予窝沟封闭技术处理,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38名三年级学生(136颗第一磨牙)不做窝沟封闭技术处理,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同时给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复查,比较两组学生的龋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龋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窝沟封闭技术预防龋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窝沟封闭技术 龋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预防用药天数及切口感染率分别由2012年的57.63%、2.12天、1.5%,下降到2014年的31.64%、1.73天、0.3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Ⅰ类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干预,临床用药明显规范。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切口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在减少心血管疾病(CVD)负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我市接受CVD预防措施处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0例(20~80岁)进行研究,选择11项预防性措施处理,根据应用措施项数多少分为两组,其中应用项数≥3项为观察组,共计280例,不足3项为对照组,共计220例。均随访1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时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年人均支出费用,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时心肌梗死率、脑卒中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年人均支出费用则多余对照组(P<0.05);从性别上比较,男性与女性在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从年龄段来看,年龄越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预防性措施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对于减少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及死亡有着不错的价值,但预防性措施越多增加医疗费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若患者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预防性措施项数,此外还要重视高龄患者的重点防治,减少不良事件与死亡。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减少负担 预防措施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总结其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采取预防策略后检测的1275例血液检验标本以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采取预防策略的145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1450例血液样本情况,发现引起血液标本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采集因素、送检因素以及检验因素等;预防策略实施后血液标准检测误差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策略实施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我院血液检测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液检测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探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调换卧床姿势,做好饮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舒适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总舒适率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0.0%与3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压疮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龄股骨骨折 预防压疮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