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流程对缩短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施行优化住院护理流程后住院患者183人,与去年同期住院患者116人,分为优化组与对照组2个组,分析优化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流程对缩短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优化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流程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4.5±0.6缩短为3.1±0.5。(t=3.17,P<0.05)结论优化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 优化流程 缩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胸外科病人的临床疗效,探究高效的护理模式以及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120名胸外科手术病人,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对研究组病人行舒适护理模式,而对照组病人只做普通护理,随后观察两组病人在护理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病人总体恢复占70.0%,而对照组仅为5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达95.0%,而对照组仅为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外科病人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且增加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实施流程 胸外科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应急措施与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通过120急救入院,院前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对照组患者为自行入院救治,院前未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6.7%,伤残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78.3%,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院前急救 应急处理 措施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消毒供应中心改造、流程管理中应用,规范消毒供应中布局、流程,使其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消毒员加班。方法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并检查成效及跟踪评价。结果实施PDCA循环前供应室设备老化,设施破损,在临床科室清点污染物品、消毒员加班多。流程不规范。实施PDCA循环后取消在临床科室清点污染物品,供应室改造到位,内部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增加到位,消毒员加班次数减少。结论通过近两年的实践(2014年1月-2016年11月),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无菌物品质量。

  • 标签: PDCA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流程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增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时间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救应用流程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流程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缓解14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缓解1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能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缓解哮喘症状,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及时地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重症支气管哮喘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需要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广泛使用。

  • 标签: 精细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硬式内镜器械完整的清洗流程,研究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A组完整流程。B组去除刷洗、C组去除超声清洗、D组去除高压水枪冲洗等4个流程对硬式内镜进行清洗,采用目测法白纱布法和潜血试验法分别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完整流程的清洗合格率为90.0%,取消刷洗的清洗合格率为10.0%,取消超声清洗的清洗合格率为16.7%,取消高压水冲洗的清洗合格率为10.0%;A组分别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训一学意义(P<0.01)。结论硬式内镜的清洗过程中必须对管腔内壁进行刷洗和高压水冲洗,可以进行超声清洗的部件必须使用超声波清洗。

  • 标签: 硬式内镜手术 器械 清洗流程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治疗患者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此项服务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分别问卷调查2013年7月~12月(未改造输液流程)和2014年1月~6月(改造输液流程)间接受我门诊治疗的输液患者对改造输液流程服务前后的满意度,加以对比,探讨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原因。结果我院门诊输液室改造输液流程优质服务后,调查总满意度为99.58%,比开展前提升了3.44%,效果显著(P<0.05)。结论改造输液流程优质服务和落实便民措施,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使其意识、态度均得以改善,此措施在提升满意度的同时可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改造输液流程优质服务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寻找适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方法。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科内接触手术器械操作处理的36人,按员工编号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人。A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B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QQ、微信学习平台。比较两组员工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及器械的损坏率。结果两组员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器械损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B组为98.76%A组为90.36%,B组明显高A组。结论在传统教学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应用QQ、微信建立学习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科室员工的学习能力及应用效率;可有效降低错误发生率。

  • 标签: 教学模式 在职培训方法 器械处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业务查房是最基本的护理活动,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自2007年起,通过几年的实践,护理业务查房已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更使护理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 标签: 护士长 业务查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组织科室业务查房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护士长对科室护士组织以疑难危重病例护理为中心和以护理并发症为基础的护理查房。结果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及护士长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结论组织科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护士业务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护理查房 护士 业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部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48名工作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间质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给予必要的治疗。采用分组对照比较。结论长期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雷达、微波、推进剂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产生眼睛晶状体混浊改变,通过对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 标签: 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 屈光间质 预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单位在面对特殊体质老人的小面积烫伤所采取的较佳处理方式。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研究在我单位进行小面积二度烫伤治疗的30例特殊体质老人,特殊体质老人的条件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糖尿病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高龄患者,随机分配成为两组,即普通组和实验组,各15例,普通组采用暴露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保护性治疗法。结果采用保护性的换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比采用暴露治疗法的普通组患者的好,实验组患者烫伤伤口在一个月后基本全部恢复。结论采用保护性换药治疗的方法可以缩短特殊体质老人的治疗时间,提高小面积二度烫伤的恢复速度,并可以有效预防医患纷争出现的情况,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且满意的治疗。

  • 标签: 基层医疗 特殊体质老人 皮肤瘙痒症 渗出液 水泡 暴露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胆囊急性炎症,多继发予严重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并发胆囊穿孔和急性腹膜炎。该患者临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而B超、CT、MRI未能直观地显示其胆囊壁周围的形态变化及并发症的表现,通过开腹手术直观及取材病理检查后确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 标签: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价值病例影像学特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殊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与一般护理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将1030例使用儿科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5例。分别应用特殊护理干预方法和一般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渗漏、管路堵塞、液体外渗等并发症的患儿所占的比例为15.1%、14.8%、9.5%、12.2%,并发症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的3.5%、4.7%、3.5%、3.1%,在有效率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特殊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殊护理干预 儿科 静脉留置针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