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方法: 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4 月时间中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花儿 11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18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喘息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表示。 结论: 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辅助药物氧喷吸入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机体生长发育。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药物氧喷吸入治疗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将90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耳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90例患者中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出病原菌85株,检出率为94.4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9株,革兰阴性杆菌32株,真菌5株;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色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高,铜绿色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替卡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高。结论:经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色假单胞菌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深入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此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耳道分泌物 细菌培养 抗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和抗菌药物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 期间患有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 30例 /组。常规组予以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抗菌药物和氨溴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 73.3%,观察组 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疾病的治疗采取氨溴索和抗菌药物,稳定患者各项指标,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氨溴索 抗菌药物 糖尿病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4月时段内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共10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参照组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实验组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较患者记忆评分、肝功能。结果:参照组记忆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既可增强机体记忆能力,还可减轻肝功能损伤,可推广。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患者 精神分裂症 记忆评分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为对象,病例数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2组,参照组选择腹腔镜治疗,研究组选择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均39例,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优良率79.4%,研究组优良率97.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T、LH、PSH与血清雌二醇指标均高于研究组,其中T、LH、PSH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与药物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指标。

  • 标签: 腹腔镜 药物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汀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01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各项血脂、血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救治后患者出现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2型糖尿病 他汀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证实其对肝功能与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血清HBV-DNA水平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效果。对照组(25例):低水平组;实验组(25例):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肝损害率。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损伤时间为(15.41±3.88)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4.14±6.35)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DNA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按照入院时间收集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导致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其中50例设立为实验组,剩余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A型治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单纯的药物治疗上,采用A型(药物治疗)+B型(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各项治疗维度评分,患者的疼痛维度评分调查。结果:不同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的各项维度评分变化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距,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探究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 94 例进行治疗研究,并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应用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例数少,数据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临床治疗可推广。

  • 标签: 他汀类 冠心病 心血管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复杂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复杂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结果:随访发现观察组出院后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PCI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复杂冠脉介入术 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0例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分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52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23例为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 7例为溶媒不合理的情况、 3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毒性增加的情况以及 5例为重复用药情况,可见,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名高于其他几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差异显著,( p<0.05);本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35例为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有 20例低血压者、 17名为肝肾受损者、 14名为尿潴留者以及 4名为精神相关症状者,可见,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低,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反应。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0例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分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52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23例为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 7例为溶媒不合理的情况、 3例属联合用药导致毒性增加的情况以及 5例为重复用药情况,可见,联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名高于其他几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差异显著,( p<0.05);本研究的 90例患者中,有 35例为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有 20例低血压者、 17名为肝肾受损者、 14名为尿潴留者以及 4名为精神相关症状者,可见,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容易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低,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反应。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丙戊酸钠结合用于治疗双相躁狂症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6.06-2020.02收诊的62例双相躁狂症患者,便利取样法分为研究组(31例,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与对照组(31例,丙戊酸钠)2组,比较组间双相躁狂症患者的BRMS评分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双相躁狂症患者的BRMS评分(10.16±1.96)分、复发率(6.45%),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双相躁狂症 丙戊酸钠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对其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不给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干预组的患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最后对比先天畸形的几率。结果: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几率,其中干预组的新生儿先天畸形例数是8例,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生几率是40%,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实施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会增加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几率,针对其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及时的进行病理诊断,合理治疗。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拜糖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案于2型糖尿病应用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方法:课题共纳入对象我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病例采集时间在2017年7月到2019年7月,共计96例,依据蓝红双色数列分布,一组48例设为单药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一组48例设为联合组,联合拜糖平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单药组数值,组间差假设校验表意义(P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拜糖平和二甲双胍在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4 月诊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4 例作为治疗对象,并随机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研究组应用拜糖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低血糖 事件 和不良反应 发生例数 。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5 );研究组患者餐后 2h 血糖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比无意义( P>0.05 )。 结论: 拜糖平和二甲双胍药物在 2 型糖尿病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拜糖平降低餐后血糖效果好,二甲双胍药物对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2 型糖尿病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65例甲组(二甲双胍治疗)与乙组(拜糖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有效率93.8%,较低于乙组96.9%,差异无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高于乙组4.6%,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空腹血糖低,甲组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均呈现理想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 2 型糖尿病患者 70 例入组,根据用药不同分组法分组,将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3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给予拜糖平治疗的 35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在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2 型糖尿病应用拜糖平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可推广。

  • 标签: 2 型糖尿病 拜糖平 二甲双胍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照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140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进行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行为攻击评分( MOAS)。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 MOAS评分低于 对照组(P < 0.05 )。结论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抗精神病药物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中应用课达型品管圈的成效。方法:试验时间2021年1月到2022年8月,抽选静脉配置中心200份配药结果作为受试样本,根据课达型品管圈实施时间进行分组,样本数各100,对照组为前期常规管理阶段,研究组为实施课达型品管圈管理阶段。结果:研究组经过课达型品管圈管理,静脉药物配置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提升至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P值<0.05。结论:课达型品管圈在临床静配中心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药品残余量检出率,提高静配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临床静脉给药服务质量。

  • 标签: 课达型品管圈 静脉药物配置 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