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8例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日期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的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共4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时间条件下静脉置管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置管后第1、2、3个月,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静脉置管患者,并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可有效地抵抗静脉置管感染,而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静脉血栓形成(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者显着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滤网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整体化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整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给予整体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过程中明显改善患者的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整体化护理 妇科盆腔手术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接受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60例患者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后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焦虑情绪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盆腔手术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盆腔手术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第一组与第二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盆腔手术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盆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 86 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43 例为常规干预,观察组 43 例为下肢静脉血栓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7.67% ( 42/43 )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72% ( 36/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4.961 , P< 0.05)。 结论 为宫颈癌患者予以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时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临床护理路径 , 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 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从 2017 年 -2019 年这两年间我院接收的 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 中 ,抽选二百名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院外带入 DVT 例数比对照组高( P < 0.05 ) ,院内 DVT 例数比对照组低( P < 0.05 ),患者预防 DVT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 < 0.05 ) 。结论 通过实行 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 使得效果更佳,对老年卧床患者发生 DVT 进行有效预防 ,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此次研究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呼吸内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的10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围产期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为2例、6例,占比3.7%,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为12例,占比22.2%;实验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产后12 h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行围产期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围产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药学价值。方法:将3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020年3月-2021年7月入院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加曲班经导管进行泵入治疗,观察指标:疗效及患肢静脉血流指标。结果:研究组中有18例(94.74%)有效,对照组中有12例(63.16%)有效,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患肢静脉血流情况并无明显的治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肢静脉血流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疗效较高,利于明显改善患肢静脉血流。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阿加曲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束化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接收诊治的3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参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之后对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采取集束化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外科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28.57%,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策略探讨。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分为实验组及研究组,每组49例,实验组按照常用药物理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消融等方式介入诊治。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普遍比实验组效果好,研究组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实验组并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可采取常规药物理疗的同时,加入超声消融等介入式治疗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给患者心理带来一定的宽慰,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

  • 标签: 骨科创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特需三科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重症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预防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对DVT的影响。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进行完直肠癌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术后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比较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体现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DVT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DVT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及护理4w后肢体运动功能(以FMA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DVT形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也有利于预防DVT形成,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