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MIPPO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各40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为对照组,采用MIPPO技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值<0.05)。 结论:对于Pilon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MIPPO技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Pilon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MIPPO技术 Pilon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在2020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股骨粗隆肩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模式,这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更为显著,同时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均行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4.56±6.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4±5.98)mL;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45±1.50)周;治疗后患者HSS评分平均为(90.85±9.45)分;膝关节Lysholom评分平均为(90.55±8.50)分;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 锁定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眩晕应用针刀松解椎枕肌与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源性头痛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传统推拿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刀松解椎枕肌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颈椎功能评定。随访记录各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P

  • 标签: 颈源性头痛眩晕 针刀松解椎枕肌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器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03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分类属于A3型15例、B型50例、C型38例。结果103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3~9个月),骨折均愈合。本组103例中优42例,占40.78%;良49例,占47.57%;中差12例,占11.65%;优良率为88.35%。结论闭合性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本病例报告讨论了一位35岁男性患者,因工作事故从3米高处坠落,导致严重的右踝Pilon骨折,经过综合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显示Rüedi-Allgöwer分级III级Pilon骨折,以及距前韧带和距腓韧带的部分撕裂。治疗包括跨踝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此手术旨在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术后,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消炎止痛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治疗。本病例强调了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恢复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

  • 标签: Pilon骨折 Rüedi-Allgöwer分级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的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n=30例,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可提高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对身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胸腰段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Ⅱ期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Ⅱ期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患者接受早期清创复位处理并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开放性跟骨骨折 早期清创 复位 克氏针 Ⅱ期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跟骨关节内骨折时,分别开展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40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对照组(20例,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研究组(20例,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分析临床指标和预后。结果:实施前,患者基本资料有可比性且骨折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差异。实施后,研究组手术情况皆优于对照组(t=16.646,P<0.001;t=9.986,P<0.001;t=10.950,P<0.001;t=18.781,P<0.001);研究组预后好于对照组(t=3.098,P=0.004)。结论:相比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方案,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能使手术情况和预后良好,从而可实现早期康复作用,能节省治疗成本,所以其可操性高。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临床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并发症发病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对比无较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瘤、下肢血肿、皮下瘀斑、曲张静脉残留等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中医传统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促进椎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传统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跟骨关节内骨折时,分别开展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40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对照组(20例,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研究组(20例,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分析临床指标和预后。结果:实施前,患者基本资料有可比性且骨折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差异。实施后,研究组手术情况皆优于对照组(t=16.646,P<0.001;t=9.986,P<0.001;t=10.950,P<0.001;t=18.781,P<0.001);研究组预后好于对照组(t=3.098,P=0.004)。结论:相比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方案,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能使手术情况和预后良好,从而可实现早期康复作用,能节省治疗成本,所以其可操性高。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临床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跟骨骨折行微创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骨折+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跟骨骨折患者,予以各样本随机分组,即常规组、微创组,均有48例样本,前者行常规大切口内固定,后者行微创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骨折+螺钉内固定,样本统一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选,评估关节功能,观察预后情况。结果:统计各组别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数据,在微创组达到93.75%,检验计算后数值比常规组(75.00%)高,P0.05。术后通过跟骨宽度、高度等评估预后情况,前者在微创组比常规组低,后者在微创组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跟骨骨折 预后情况 螺钉内固定 临床影响 跗骨窦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使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手法复位。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下对患者各方面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术后指标对比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椎体情况,控制疼痛感并降低相关并发症产生的概率,使得综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12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A组(133.4±5.2)ml高于B组(97.8±4.7)ml、(95.6±5.7)ml,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此方式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而自体植骨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高,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