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物质的形态、相态、性质、质量等种种运动形式(如相变、变形、转化、质量亏损等)无一不伴随着能量的转变。我们研究物质的运动,就要研究运动中能量的传送和转换,二者是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固体地壳的运动虽然主要表现为块体的移动与变形,但其本质则是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传递。80年代地壳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已经揭示出固体地壳运动学的本质是地热流的运动与转化。因此,

  • 标签: 固体地壳 水热平衡 地壳动力学 能量的传送与转换
  • 简介:第二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ACROFI-2(SecondMeetingoftheAsianCurrentResearchonFluidInclusion)于2008年11月12~14日在印度克勒格布尔(Kharagpur)举行,会议由印度工程学院主办。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伊朗和印度等9个国家的代表约80余人参加了会议。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倪培教授、沈昆教授、

  • 标签: 国际会议 会议报道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流体包裹体 专业委员会 矿物包裹体
  • 简介:平衡非线性现象已引起全世界自然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中国科学院列为90年代交叉综合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课题;而地质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对地质体中发育的不同尺度的有序现象和不规则现象(均属非线性现象),如矿物的不规则生长、矿物内部的不规则混层和矿床分带等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很少有人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研究。实际上,它是成岩成矿动力学体系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经各种自反馈机制的耦合形成的典型非线性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阐明地质过程中元素的活化、迁移、沉积物和相转变机理,而且还可对不规则现象如分形和混沌作合理的解释。(2)以往研究者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多数讨论的是平衡态或近平衡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即使遇到非线性问题也是尽可能地把它作线性化处理,可这种线性化处理后往往会损失很多有关体系成因和演化的信息,尤其是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时甚至得出与地质事实相悖的结论。可见,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

  • 标签: 非平衡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动力学 自反馈机制
  • 简介:1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41亿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地球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至少在41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发现将地球生命起源的时间提前了3亿年,同时也表明生命在地球形成后不久就出现了。地球早期并不是如之前认为的干燥、荒凉,它与现在的地球一样,并不是一个地狱。由于锆石矿物结构稳定,可以获取并保存当时的环境信息,

  • 标签: 矿物结构 环境信息 大陆板块 铜元素 火山链 西澳大利亚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