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据丰谷地区须家河组的地表剖面、岩心和薄片、测井曲线及常规物性测试资料等的观察、对比分析,认为川西坳陷中段的丰谷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普遍具有低孔低渗、致密化强、超高压、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但局部仍发育有孔渗性相对较好的层段。根据沉积作用及沉积相、成岩作用类型、构造作用方面来探讨丰谷地区须四段储层的特征及有利储层段的分布认为,须四段储集性的好坏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类型控制。丰谷地区须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的沉积微相是潮汐影响的河道、潮间潮下水道、沙坝、冲洗坝,其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粗粒岩屑(钙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砂体单层厚度大,上下岩性变化快,以碳酸盐胶结为主。次生溶蚀对储层储集性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期次的断裂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须四段属于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

  • 标签: 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溶孔 丰谷构造 川西坳陷
  • 简介:新疆库鲁克塔格阔克苏地区基性岩墙群由一系列北西向延伸的辉绿岩岩墙组成.测得辉绿岩^3He/^4He值为2.03×10^-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40Ar/^36Ar初始值为507.辉绿岩He、Ar同位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 标签: 地壳 地幔 岩石 稀有气体同位素 基性岩墙群
  • 简介:研究区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北端,通过该区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8个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地区样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偏低,LREE/HREE的值、(La/Yb)N的值及REE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表现为右倾,存在Eu的负异常,Ce元素处全部为基本正常或微量负异常。样品的(Ceanom)指数值总体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缺氧还原环境。(La/Yb)N的值间反映了长而缓慢的沉积,可推测水深较深,可能为湖湘沉积。物源分析结果反映巴音戈壁组上段粘土岩原始物质应来自上地壳,来自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的长英质物源。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巴音戈壁组 物源 塔木素
  • 简介:GIS空间分析在区域地质源信息综合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GIS空间分析的特征及应用于区域地质找矿的两种方法,即统计分析和叠加分析,参与源信息成矿预测的信息图层,以东天山地区为例,选取找矿有利岩性、遥感断裂影响带(Buffer区)、地球化学异常、地质异常及已知矿(点)床的分布等6种控矿因素作为源成矿预测的空间信息数据源.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源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出3级成矿有利地区。

  • 标签: GIS 东天山 多源信息 空间分析 成矿预测
  • 简介:西准噶尔东部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大量中基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磨拉石建造中,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大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岩墙群中采集的3个锆石U-Pb年龄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286.3±4)Ma(n=18,MSWD=0.32,95%置信度),(286.5±5.6)Ma(n=10,MSWD=0.3,95%置信度)和(283.6±2)Ma(n=6,MSWD=0.57,95%置信度),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据此确定该岩墙群形成于早二叠乌拉尔世(Cisural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中基性岩墙群具鲜明的与岛弧俯冲作用有关的地化特征,做为西准东部俯冲造山的地质记录,测年结果表明,西准东部的俯冲造山作用明显滞后于西部,整个西准地区俯冲造山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

  • 标签: 西准噶尔 中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早二叠世
  • 简介:4月13日,记者从通过评审的《北京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报告》中获悉,北京市11个规划新城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专家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为北京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而且对全国其他大城市建设及城市地质工作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工程地质勘查 北京市 规划 地质成果 高精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简介:安徽省明光市上成金矿床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其上部为石英脉型,下部为蚀变岩型。本次工作重点研究了该矿床氢、氧、硫同位的特征,结合区内成矿特征与前人研究,认为上成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与区内酸性侵入岩有关,同时有部分围岩地层参与其中。

  • 标签: 上成全矿床 稳定同位素 张八玲构造带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 简介:本文对皖东郯庐断裂带东侧嘉山—来安地区广泛发育的上第三系玄武岩进行了研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作了系统的同位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皖东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性质加以探讨。为论证该区存在非均一的富集型地幔提供了地球化学证据。

  • 标签: 第三系玄武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皖东地区
  • 简介:对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氧、碳稳定同位的年代效应进行较正,对其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稳定同位较轻,主要位于-16‰-10‰(PD8),而碳稳定同位变化较大,大部分处于0-9‰(PDB),少量小于-159‰(PDB).经过分析计算,认为研究区砂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晚期、70-90℃淡水环境中,这种结果与当时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气候条件相符合.

  • 标签: 克百断裂 二叠系 砂砾岩 碳酸盐 稳定同位素
  • 简介:碳酸盐岩中的稳定碳氧同位可以用来定量恢复沉积环境古盐度、成岩环境,表明沉积物形成后大气淡水参与成岩作用强度,圈定潜在储层等。通过同位δ^13C、δ^18O值,运用基恩和韦伯方程计算出古盐度参数,可以作为判定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标准。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为例,运用δ^13C、δ^18O同位值来判定其古盐度,为沉积相和沉岩作用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碳氧同位素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柴西南翼山
  • 简介:安徽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找矿远景区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铜铅锌矿化,本次研究选取铜铅锌矿化相关的鲍冲二长岩开展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分析。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为0.54-1.33,属于典型岩浆成因锆石。鲍冲二长岩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4±2)Ma(n=10,MSWD=3.2);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鲍冲二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形成年龄对应于大别造山带构造垮塌事件,因此,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地区铜铅锌矿化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后岩石圈减薄环境。原位锆石Lu-Hf同位研究显示,鲍冲二长岩的εHf(t)在-15.7~-10.2之间,两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为1.82~2.17Ga,指示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的基底。结合前人资料,安徽北淮阳构造带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三期:第一期晓天盆地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化(130Ma),第二期鲍冲岩体有关的铜铅锌矿化(124Ma)和第三期的斑岩型钼矿化(114Ma)。

  • 标签: 铜铅锌矿化 鲍冲二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早白垩世 造山带构造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