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正>曾被巴金誉为"鲁迅、茅盾之后第一"的李劼,在台湾文学界并无鲁、茅的知名度,文坛对其介绍研究的也不多,甚至可用相当陌生来形容。人世间的事就是如此,张爱玲也曾沉寂多年,倘无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慧眼独具,"张学"至今的显学地位,还不知何时能现;若没有北大教授严家炎确立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家的文学成就,"新感觉派"也不会重新引起文坛的关注,所以说,文学评论家的"慧眼识英雄",对一个作家的声名,是可以起相当作用的。

  • 标签: 李劼 左拉 中国现代小说史 穆时英 刘呐鸥 新感觉派
  • 简介:<正>在军事文学领域中,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的遭遇》是一篇独步古今的短篇杰作。小说以其深沉的感情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的哲理叩问,激起了东西方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也以其对传统军事文学的大胆、成功地突破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在前苏联当代文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成为一部在前苏联的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不朽之作。

  • 标签: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军事文学 悲剧命运 索科 主人公
  • 简介:中国电影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题材广泛,反映社会面广,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是现代电影的主要特色。而反映女性题材的电影不是很多,女导演拍出的表达女性心理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鬼·情》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本文将从逃离主题、呼喊主题、回归家乡主题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重点审视。

  • 标签: 黄蜀芹 《人·鬼·情》 逃离主题 呼喊主题 “回归”
  • 简介: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善于从墨西哥的历史、文化中获取灵感,用多变的创作风格来表现墨西哥这个奇特的民族.本文介绍了富恩特斯近十年来的创作,以《橘橙树》、《和劳拉·迪亚斯一起的岁月》和《伊内丝的直觉》等小说为例,分析了作品中表现出的墨西哥的混血文化和寻根情结,以及他们对于时间、生死的独特理解.

  • 标签: 墨西哥 寻根情结 卡洛斯·富恩特斯 小说创作 《阿波罗和妓女们》 《橘橙树》
  • 简介:冯至早期叙事诗表现的是的精神憧憬与现实人生的错位,以及人的自我压抑和挣扎的人性悲剧。独特的悲剧表现形式,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叙事主题,拓展到了对于人性及现代社会人生困境的反思层面。冯至在叙事诗中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及创新,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可能。

  • 标签: 冯至 叙事诗 人性 悲剧
  • 简介:对于曹雪芹其人,现在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也已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然而,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除了对它辉煌的文学成就、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深有感悟外,还对书中广泛涉及到的有关医学、建筑、园林、烹调及绘画、工艺品等方面的描写有着深刻印象。

  • 标签: 艺术家 曹雪芹 “博于材艺” 《红楼梦》
  • 简介:早期移居美国的犹太人在美国既无法保留自己民族传统和文化,又难以融入美国社会,"身份"因此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成为美国早期犹太小说竭力表现的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该主题的分析,从整体上对美国早期犹太小说进行探讨.

  • 标签: 小说 主题 身份 困惑 犹太人 民族传统
  • 简介: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位多元文化孕育的女性知识分子,她出生在前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父母是法国人,有欧洲文化基因.她小时候经常颠沛于法国和印度各地,流散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化观念.她说:“我在生活中不停行走,并对自己说:我,没有故乡.”在柬埔寨的五年对她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她的少女时代在那里度过,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个男人,这个人成了她小说中男性角色的原型,而且在那里她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后来她定居巴黎.

  • 标签: 中的乞丐 乞丐形象 代言人杜拉斯
  • 简介:2014年3月16日,格非《相遇》、《博尔赫斯的面孔》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字里行间德胜门店召开。在《新京报》书评周刊吴永熹主持下,阿乙、冯唐、格非与到场的读者一起,进行了一场关于文学与时代的"头脑风暴"。本文系由现场实录摘编而成。

  • 标签: 格非 冯唐 迷舟 新京报 博尔赫斯 欧米茄
  • 简介:<正>在拉美小说中,大概是出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或许是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的影响吧,鬼魂、幽灵常见于作家的笔端。鬼魂、幽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美,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给人一种厌恶、毛骨悚然的感觉。然而,世界上的树叶没有两片是完

  • 标签: 神话传说 鲁尔 墨西哥 树叶 创作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
  • 简介:唐代音乐文化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与开天盛世稳定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民族的大融合、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加速了她的发展。唐代音乐在当时的亚洲居于先进地位,都城长安成为当时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历经安史之乱以后,曾经喧阗鼎沸的音乐盛况也随之消失。不仅教坊之类的音乐机构被毁坏,而且乐谱也失传,艺人们或死于非命,或流浪四方,至于出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样的凄惨场面,盛世只能再现于诗人、艺人的记忆之中。

  • 标签: 音乐诗 唐代音乐 音声 艺术成就 音乐文化交流 韩诗
  • 简介:<正>作家的职责是谈论一切,就是说谈论作为客观性而言的世界,同时谈论与它相衬杭的、与它处于矛盾地位的主观性。这一个整体,作家应在彻底揭落它的过程中说明它。——萨特:《七十岁自画象》在当代西方,萨特对人们精神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萨特已成为当前西方最注目的重大课题之一。一萨特,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小说、戏剧、评论则是他用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的有效形式。萨特认为,的存在是无依无靠的独立存在,是自我创造的产物,因而,人性是绝对自由。萨特主张:“自由,作为人的规

  • 标签: 游击队 萨特 艺术特色 人与环境 艺术再现 队长
  • 简介:在新西兰文学史上,弗兰克·萨吉森(1903-1982)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新西兰民族文学之父”。在我们中国读者之中,萨吉森似乎还鲜为人知,而他在英语国家里却早已闻名遐迩。他是新西兰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家,是新西兰文学由殖民文学转向民族文学的轴心人物。他的创作立足于自己的祖国新西兰,以本国同胞为其读者对象,用新西兰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 标签: 新西兰 萨吉森 小说 文学评论 < >
  • 简介:麦莉·梅洛伊(MaileMeloy),1972年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首府赫勒拿市,1994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小说艺术硕士学位,现居洛杉矶。短篇小说集《两者得兼》(BothWaysistheOnlyWayIWantIt,2009)获当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佳图书奖.

  • 标签: 代理人 加利福尼亚大学 创作 故事 短篇小说集 蒙大拿州
  • 简介:通过阅读阿甘本《牲》对于施米特的主权论述的颇具生产性的发展和再阐释,本文认为阿甘本提出了一种主权的拓扑学,并将施米特的主权者的具体性和人格性消解在一种内部与外部的无区分空间中。而这一独特的拓扑学空间的构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阿甘本对于类比的修辞性使用。通过重读阿甘本阅读的中世纪文学文本《狼人之歌》,本文试图表明,这一文本或许显示了对于类比的抵抗,并重新将这一拓扑学空间开放给一种人格性决断。

  • 标签: 阿甘本 《牲人》 《狼人之歌》 主权 类比
  • 简介:<正>1991年6月20日,由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苏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苏联汉学奠基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院士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译协、中国作协、

  • 标签: 东方文化 周年纪念 语言文学 阿列克谢耶夫 比较文学研究 奠基人
  • 简介:在改革开放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民营企业老板入党也不会再引来任何奇异的目光。但30年前,较早在内地建立合资企业、直接参与改革开放的海外企业家绝对堪称“勇士”。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主席、港龙航空创办曹光彪先生就是这些“勇士”之一。

  • 标签: 海外华商 曹光彪 商业时代 启蒙者 第一人 中国
  • 简介:从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出发,《黑暗的心》中的叙述者马洛是一个自觉的叙述者,同时也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是康拉德的代言。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叙述者马洛,是一种崭新的解读。

  • 标签: 修辞 《黑暗的心》 叙述者 马洛 康拉德
  • 简介:自古以来,先贤、名贤之于文化的发展就备受世人瞩目,也受到了普遍的敬重,《礼记》中有谓:"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亦有云:"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所谓"瞽宗"者,古之学校也,《礼记》所谓"西学"者是也。西周天子设立大学,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道德标杆的楷范作用,自然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东汉末年,"孔融为北海相,郡甄士然、临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县社。其余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范晔

  • 标签: 瞽宗 沧浪亭 虎丘 配食 大司乐 辟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