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考察后“文革”期的视点本次考察,我想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日本研究者,怎样看“后(post)文革”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以作为“后文革”期关键词之一的“现代(modern)”或现代主义(modernism)、“后现代(post-modern)”或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为中心来进行思考。最近流行一种说法:新时期(文学)已经结束了,现在是后新时期(文学)了。众所

  • 标签: 现代主义 “后现代” “误读” 文学观念 西方现代派 文革
  • 简介:多角度地分析研究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改变中国油画所面临的困境。这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质的文化之源,更是因为油画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基础。

  • 标签: 油画创作 民族艺术 造型体系 色彩体系
  • 简介:美是真和善的凝聚统一──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何祚庥(一)一本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著作今天来参加《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编辑部等单位主办的关于谷方同志的《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的著作的研讨会,深感这一研讨会开得很有意义。首先,这本书是一本战斗的...

  • 标签: 主体性哲学 主体性原则 文化问题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 简介:学界一直普遍认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耶稣会士在中国推行的是“适应”政策。走的是“补儒易佛”的道路。然而,如果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我们会发现《天主实义》中对《圣经》中的名词“Deus”(God)与动词“diligere”(tolove)的翻译实为“异化翻译”。即以天主教为本位,以古儒的概念翻译阐释天主教的词汇,这与译入语晚明社会的主流儒家形成了“对抗”。用“上帝”或“天”翻译“Deus”势必会“颠覆”晚明的“天子”政治理念,因为人人都是由“上帝”或“天”创造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忠”就失去了合法性;用“爱”(diligere)等同于儒家的“仁”,势必使人们舍“孝敬父母”而取“爱天主”.这样儒家的“孝”也就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 标签: 颠覆 忠孝 《天主实义》 异化翻译 《圣经》
  • 简介:“农村问题”是目前中国现实中的一个尖锐问题,也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在文学研究界,这却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的“冷门”话题。如何在新的现实新的学术资源中“重提”这个话题?如何重新审视总结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对农村的表述?如何在新的现实关系中重建对农村的想象表述?是一个沉重而迫切的话题。本期所发的这组文章意在以文学的眼光重新关注这一问题,并唤起研究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农村题材 时代精神 审美意识 民族文化
  • 简介:一中国情节剧电影,是受西方,特别是受好莱坞情节剧的影响,经过早期电影创作者的努力探索,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开花结果的。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天下一家,传统的文学艺术历来就强调“文道统一”,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意义,“中国电影的最初形态,便承袭了文明新戏的‘艺术’而出现”①。早在1913年,郑正秋就开始了中国家庭伦理故事片的探索,由他任编剧的《难夫难妻》(与张石川联合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已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家庭伦理情节剧某些因素的萌芽,以及走向本土化的创作倾向。中国伦理情节剧在经过了30-40年代左

  • 标签: 伦理情节剧电影 伦理道德观念 九十年代 叙事策略 政治伦理化 电影作品
  • 简介:编入本期的论文多数是中青年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严绍(汤玉)的《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立论严谨,内容充实,写法生动。

  • 标签: 中国文化 体模式 变异体
  • 简介:《烟花楼》这个书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性,烟花女许春兰的特殊身份尤其容易让人想象种种风流韵事。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情不自禁被许春兰的生存意识人格意识所震撼,快感等待不知不觉转化为美感冲动,你纵然有性的欲望也得到了美的净化。许春兰这一人物形象包涵有深刻的意蕴,这是因为她不是一般意

  • 标签: 审美价值 烟花女 生存意识 使人 人格意识 人格独立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化快速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几乎都已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已是重要的组成组件。液晶显示器除了液晶面板外,在其外围必须连动驱动芯片作为显示讯号之控制用途。本文主要介绍连接液晶面板与IC连接一种主流方式晶粒-玻璃接合技术(ChiponGlass;COG)使用的导电材料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以下简称为ACF。

  • 标签: COG IC,ACF 贴付不良
  • 简介:编者按韩国长期处于东西方冷战的前沿,特殊的地缘政治使其左翼理论界获得了独特的思想性格.本期刊发白池云先生的这篇文章,娴熟地运用当代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剖析中国乃至东亚现代思想史的若干重大问题,见解独到,视野阔大,或许可作为中国理论界的一种参照.

  • 标签: 当代 左翼 思想性格 新民说 独特 东方主义
  • 简介:A“当代中华文学”一词的提出,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对当代文学学科进行深入反省的一个结果。“当代文学”的学科构建问题早在1985年唐驶先生的《当代文学不宜写史》(《文汇报》1985年10月29日)那篇短文中就已显露端倪。上世纪90年代起,有关当代文学学科危机的言论便不时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仍在持续。杨匡汉近年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在谈及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时不无忧虑地指出:“当代文学是发展中的学科,也是充满了风险的学科。它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学科发展的不可改变的因素,

  • 标签: 中华文学 文学史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学科 语境 《文汇报》
  • 简介:在我国比较文学领域,“XY模式”名声不好,一般被认为是一些研究者由于对“可比性”缺乏了解、盲目借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名所进行的简单比附研究。而与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相对应的“影响研究”,常常被认为是法国学派注重实证性、忽略文学审美性的比较文学学术方法。在我国目前已有的不少比较文学教材中,对法国学者、美国学者学术主张进行非此即彼、标签化、扣帽子的论断常有发生。本文试图从皮埃尔·布律内尔等法国学者所提出的“XY模式”入手.重点关注美国学派对法国学派的理论主张发起诘难之后。法国学者对影响研究以外的其他方法进行吸纳总结、针对比较文学理论所进行的完善与更新。在比较文学学科史中,“法国学派”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应仅仅谈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人的观点,而应该拥有更为丰富准确的含义,我们的教材应该改一改了。

  • 标签: 皮埃尔·布律内尔 “X和Y模式” “法国学派”
  • 简介:摘要本文以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指出委托人介入权制度第三人选择权制度的理论依据。就《合同法》中委托人介入权制度第三人选择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 标签: 隐名代理 委托人的介入权 第三人的选择权
  • 简介: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分析批判──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黄楠森谷方同志的新作《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本对主体性哲学的全面的分析批判的专著,说它全面,因为它不仅分析批判了主体性哲学本身的各个方面,而且分析批判了主体性哲学在文化哲...

  • 标签: 主体性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问题 社会性 主客合一 全面分析
  • 简介:奥尼尔后期戏剧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精神痛苦表达这种痛苦的艺术智慧。奥尼尔在后期戏剧中所创造的白日梦主题是对人类精神类型的一次深刻洞察,它的意义与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形象一样伟大。奥尼尔在后期戏剧中所展示的艺术才华是美国现代戏剧史上华彩绚丽的一章。

  • 标签: 美国 奥尼尔 戏剧创作 西方社会 现代性 艺术精神
  • 简介:在中国众多的小说作家中,女作家毕淑敏可算是一位风格比较独特的作家——不是说她的小说写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她曾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因此,其作品所描写的,大多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或许是多数读者对医生医院并不真正了解的缘故,或许是毕淑敏在作品中总叙述治病救人的极端事例的缘故,或许因为其个别作品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缘故,总之,在一段时间内,毕淑敏还是赢得了不小的名声。

  • 标签: 小说创作 毕淑敏 《拯救乳房》 《血玲珑》 世界 小说作家
  • 简介:载,刘知几云:"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①时人以为知言.近日翻阅旧刊,有幸读到张中行先生的大作,大力推扬史识之重要,以为在读史时,切不可少.并且具体解释"史识"的含义说:"一,记载有真有假,要有分辨的能力,取真舍假;二,记载的事真,会牵涉是非问题,要能够评定是非."关于评定是非的标准,张先生揭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指出,"评定事的是非(或对错、好坏),要看这事能不能使所有有关(包括受间接影响)的人获得幸福,趋向文明,能者是,不能甚至反其道而行者非."

  • 标签: 史识 冯道 张献忠 刘知几 《旧唐书》 钱谦益
  • 简介:西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化的交汇相融,使它有着跟东部文化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同时,西部文化又有着极强的封闭性,很难为外界所同化,差异性极大。西部民歌(如凉州贤孝)大手印文化分别代表了西部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当下关怀终极超越。贤孝文化代表了西部文化包罗万象的入世智慧,而大手印文化则完成了西部文化的超越。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体用.代表了西部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两种文化思想融入了我的血液。渗透了我所向往的文学精神,供给了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和平、博爱的养分。

  • 标签: 西部文化 凉州贤孝 大手印文化
  • 简介:很偶然的工作关系,我读到了赵清学先生写的《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三部长篇《郭亮不死》、《芳怨悠悠》、《咱这有个傻全宝》。尤其是《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娓娓道来作者生活、成长、战斗及三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上的一个个故事。如此坦诚地交待自己,如此文思敏捷,如此机趣横生,还有如此一长串作品目录索引,都很难让我与一个“只给圣人叩过二年头,戎马生涯数十载”,而今已年逾古稀的老军人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文学现象,更吸引我把赵先生的作品细读下去。

  • 标签: 赵清学 文学创作 目录索引 机趣 爱情悲剧 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