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包括东亚展望小组、日本和马来西亚分别提出的方案,总体上拥有五大共同的主题,即“东亚共同体”应是“开放的”、“民主的”、“经济驱动的”、“东盟主导的”和“权力平衡的”区域共同体。但这些主题在因果逻辑上有着许多致命的缺陷,从而导致这些构想本质上成为一种具有误导性的“虚幻愿景”。

  • 标签: 东亚共同体 区域合作 东亚10+3
  • 简介:东南亚市民社会组织的壮大以及参与地区事务积极性的提高是新时期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为东盟双轨外交之外提供了新的外交沟通形式,第三轨道外交成为市民社会组织参与并影响东盟决策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盟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标签: 东盟 非政府行为体 第三轨道外交 决策
  • 简介:',顾名思义,是处理利这个主题的典。它和'法'(dharma?āstra)一样,本来是一类文献的通称。眼前这本《利》的作者憍底利耶(Kauilya,约公元前4~前3世纪)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自己之前或同时的一些其他的利或利学派。而且,像'治术'(刑惩术,daanīti)、'国王术'(rāja?āstra,rājanīti,rājanīti?āstra)、'国王法

  • 标签: 利耶利论 利论刺 底利耶
  • 简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将导致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重大调整。我国现行立法与《政府采购协定》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采购实体限于国家和公共组织,没有包括企业;采购行为定位于民事合同行为,没有体现公法的支配作用;权利救济制度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将行政监管机关作为被申请人和被告人,而不是采购实体。

  • 标签: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采购立法
  • 简介:唐代文献有关参半国的方位,向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上个世纪,国内外学者对参半国的方位作了许多讨论,但其结论都缺乏说服力。既然《新唐书·真腊传》说“文单西北属国日参半”的说法找不到出路,笔者改以《太平御览》引《唐书》云:“参半国……,其国在真腊西南千余里,城临大海,土地下湿”的角度来思考。据泰国的考古发现,尖竹汶帕涅古城的地理环境与《太平御览》有关参半的记载十分一致啊!尖竹汶府帕涅古城正是参半国所在。《郑和航海图》中柬埔寨与暹罗之间有一地名叫占贲港,占贲正是参半的对音。占贲即今之尖竹汶。

  • 标签: 参半 占贲 尖竹汶
  • 简介: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构建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三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三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 标签: 中国 亚洲 地区主义 战略 影响因素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为维护通过战争获取的胜利果实,斯大林奉行大国合作战略。在围绕被解放欧洲国家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斯大林以许诺"自由选举"换取了英美对苏联提出的"联合政府"建议的赞同。反法西斯大国合作是联合政府体制存在外部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把人民民主制度看成是长期的当时还未用尽其积极潜力的模式。

  • 标签: 斯大林 东欧 联合政府
  • 简介: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和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 标签: 孔子 主体性教育 教育思想 学生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学用结合
  • 简介:1987年5月28日至30日,美国华盛顿大学中苏问题研究所与日本《读卖新闻》社在东京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经济合作'学术讨论会。会上,美国兰德公司苏联问题专家哈里·格尔曼发表了题为《戈尔巴乔夫执政两年来的东亚政策》的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戈尔巴乔夫执政两年来,在东亚政策上表现出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戈尔巴乔夫设法给苏联政策注入新

  • 标签: 格尔曼 勃列日涅夫 学术讨论会 美国兰德公司 经济合作 谢瓦尔德纳泽
  • 简介:刚刚启动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鉴于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开放现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TPP发达成员在规则与标准制定方面的诉求,RCEP很难在2015年以前顺利建成.单纯的经济融合还不足以使东亚/亚太区域合作实现所谓的“纳什均衡”或“帕累托最优”.面对TPP的挑战,要想把RCEP作为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还需要中日韩三国共同推动和支持东盟协调与推进.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制度选择”能力,未来东亚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从根本上将取决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政策选择.

  • 标签: RCEP TPP 中日韩自贸区 亚太经济一体化
  • 简介:二战结束之后,鉴于在英联邦内承担繁重的防务压力,艾德礼政府通过“战略责任区”理念重构太平洋地区防务。在这一进程中,艾德礼政府的总体诉求是以维系英联邦内部团结为前提,获取澳新对马来亚以及中东地区的防务承诺,借以巩固英国对亚太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在艾德礼政府的积极运作下,英澳新最终达成《澳新马防卫计划》。该计划从表面上看是英国与自治领之间传统防务的延续,但磋商过程中英国却逐步让渡出对太平洋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局势是英联邦内部战略利益的结构性错位和“战略责任区”理念内在困境所决定的,同时也促成了此后英国在太平洋防务事务中被边缘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 标签: 英国外交 太平洋防务 战略责任区 澳新马防卫计划
  • 简介:欧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从狭义上讲,是指一部分在内战后流亡海外的青年俄罗斯自由派知识分子的观点体系。其理论构建的基础是关于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广阔空间——欧亚的社会文化特殊性的理念,而欧亚的主体则是俄罗斯。这一特殊性在上述思潮的纲领性文件中(1927)指出,“尽管它(欧亚)的统治者总是努力模仿西方,作为帝国的俄罗斯也同样是一种在欧洲和亚洲都找不到一个类似者的独特的构造”。

  • 标签: 西伯利亚 洛夫 文化特殊性 纲领性文件 俄罗斯 政治现象
  • 简介: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在广西南宁举行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广西对外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广西对外经济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外向型人才的支撑。培养大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层次外向型人才,不断提升广西面向东盟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外向型人才需要超常规的发展策略。

  • 标签: 外向型人才 东盟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高级人才 培养 中国-东盟博览会
  • 简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究竟是政治文件还是法律协议,及其所确立的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途径是否可以排除《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成为分歧极大的法律争议。菲律宾和仲裁庭均主张《宣言》仅仅是一份政治文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不能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中国主张《宣言》关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争端的规定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间协议,且其所确立的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途径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因此菲律宾不可以依据《公约》提供的争端解决机制就相关争端提起仲裁。本文认为,《宣言》在争端解决问题上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间条约;其是否可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本质上是个法律适用问题,从海洋法角度讲,根据《公约》第281条的规定,《宣言》无法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仅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形成制约;从条约法角度讲,《宣言》与《公约》构成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三十条“关于同一事项先后所订条约之适用”问题,相关争端应适用《宣言》提出的谈判和协商途径,据此方可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文章首先从中菲南海仲裁案提出两个核心法律争议,并杭理菲律宾、中国各自主张以及仲裁庭对此争议的结论。其次论证《宣言》的条约属性。第三,分别从海洋法和条约法两个视角分析《宣言》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排除。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条约属性 争端解决机制 排除
  • 简介: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盏、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 标签: 国际安全 共同安全 价值基础 安全观念 安全战略
  • 简介: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3月公布"301"条款调查报告标志着对华贸易战的开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战略竞争新阶段,经贸摩擦的结局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问题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对华贸易战受到哪些国际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可能前景有几种?贸易战的结局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恐惧不安、国内中期选举压力及特朗普本人丑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失控升级,如两国不能加强彼此理解,恢复建立战略信任关系,中美关系有可能朝"新冷战"方向发展;中美开展在全球治理架构下的有效合作是未来两国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务实途径。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治理
  • 简介:梅加瓦蒂上台执政两年半,政权进一步巩固.2003年是印尼政局进一步稳定,经济复苏开始见效,社会治安逐步好转的一年.2004年是大选年,现在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人们对大选寄予较大的期望.近年印尼政局发展如何,议会选举和总统直选谁将胜出?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

  • 标签: 印尼 政局 大选 展望
  • 简介:1988年9月,现任缅甸军政府上台后,宣布放弃执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在缅甸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①.但是由于缅甸军政府长期实施锁国政策,使缅甸成为东盟各国中信息最为封闭的国家,更使得缅甸的经济不但落后而且封闭,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缅甸的金融发展也是一样,尽管国家已经逐步放开,但目前的发展仍是非常落后、缓慢的.

  • 标签: 缅甸 金融发展 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 简介: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乔木森前苏联解体后,中俄经贸关系曾一度发展很快。1991~1993年间,双方贸易额不断增加。1992年比1991年增长50%以上,1993年又比1992年增长了31%,达到76.8亿美元的高峰。但是,1994年却出现了滑坡,双方...

  • 标签: 中俄经贸 发展前景 中俄贸易 景乔 木森 中俄边境
  • 简介:新加坡港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王怡,叶军(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361005)[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31-05新加坡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是东南亚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紧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南端进出口的...

  • 标签: 新加坡港 港口发展 面临的问题 集装箱 东南亚 标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