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狭长的双断式断陷盆地伊通盆地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该文在区域构造分析、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级、三级层序界面的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认为:Tf界面虽然不具有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但是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最终认定Tf界面属于二级层序界面;通过对Tc和Td不整合面级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永一段地层的归属问题。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测井-地震相结合,总结了各层序地层的特征,对伊通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各个标志层的划分与对比标准。

  • 标签: 层序地层 地层对比 伊通盆地
  • 简介:表征复杂岩性的测井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在岩性识别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冗余,造成测井曲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相关性,干扰识别过程,导致识别效果不理想。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测井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首先提取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LLD)等对岩性变化反映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出3个综合变量Y1,Y2和Y3,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研究区的岩性进行识别。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识别相结合的岩性识别方法能有效消除特征曲线间的模糊性与相关性,并使岩性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6%,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识别复杂岩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岩性识别 测井参数 苏里格气田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和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的孔渗性与封堵性影响油水在储层中的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针对当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及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现状,该文重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学科概念、分支学科及其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尺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六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指出,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较为准确地发现油气藏并实现高效开发或许会成为现实。

  • 标签: 问题讨论 研究方法 关键技术 石油地震地质学
  • 简介: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是以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以及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为中心任务,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优势和手段,以物探、地质等多学科紧密结合为特色的科研机构。现有博士74人、硕士156人,

  • 标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油气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计算机
  • 简介:文中系统总结了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对其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剖析。通过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各层系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二连盆地其它凹陷的简要对比,归纳了该凹陷在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指出后期构造反转、陡带沉积体系发育和同沉积背斜构造等特征在二连盆地最具代表性。

  • 标签: 新凹陷 构造反转 油藏特征 成藏条件 阿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为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个油气田,6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s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1-2sh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 标签: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探勘方向 北部山前带 吐哈盆地
  • 简介:广西田林潞城中三叠统深水沉积露头发育厚层砂岩相、中厚层砂岩相、薄层砂岩相、砂质条带岩相、块状泥岩相、薄层泥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等7种岩石相类型。根据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关系,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厚层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组合、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中厚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薄层泥岩相组合、薄层砂岩相和中厚层泥岩相组合及中厚层泥岩夹砂质条带组合等7种岩石相组合。深水沉积地层具有千层饼式的地层构型特征,发育了厚层砂岩叠置样式、厚层和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砂岩叠置样式、中厚层和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叠置样式、薄层砂岩和泥岩叠置样式及泥岩夹砂质条带样式等7种地层构型样式。深水沉积虽然构型样式简单,但有着十分复杂的储层非均质性,既有可能形成常规油气藏,也有可能形成非常规油气藏。上述认识对深水沉积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深水沉积 地层构型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田林地区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和开发理论相结合的交叉前缘学科。文中对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是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岩。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属于超低、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长7段异常压力的分布与暗色泥岩的厚度有关,在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区域,异常压力较大。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的基础。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及其规模。通过对该盆地的分析,总结出了2类成藏模式,即"源岩-连通砂体-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微裂缝-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 标签: 低渗透 运聚 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 简介: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 简介:油藏描述研究所现有职工50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22人,硕、博士占总人数的61%;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占总人数的76%;专业配置为地质24人,物探18人,测井4人,油藏工程3人。总体为一理论层次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齐全的专业研究所。

  • 标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藏描述 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西北 专业配置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 标签: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