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运用B超引导下行PICC术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根据病情及血管条件差需要长期输液的28例患者,在前均采用B超观察血管情况。结果3例未行PICC术,改行中心静脉(CVC),25例患者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 标签: B超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ECG在超声引导下 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PICC的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方式下进行 PICC,观察组患者在 ECG及超声引导下进行 PICC,对比两组患者的 PICC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86.00%,而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10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利用 ECG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 PICC,能够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现象,从而大量减轻患者反复拍 X片经济负担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ECG 超声引导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行导管维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早产儿50例,均为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位置,再向下达第3肋间隙处,应用肝素盐水1U/ml每6h进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对照组,n=25)与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观察组,n=2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PICC新生儿,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进行维护,可显著降低导管封塞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导管维护 新生儿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PICC在临床中应用日趋广泛。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50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7~90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PICC已成为一条维持生命的特殊的“生命线”。

  • 标签: 化疗PICC置管 肿瘤患者 效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行PICC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后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积极实施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管道维护与护理改进于PICC后可有效降低渗血、导管脱落以及导管感染,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防止感染 管路维护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390例肠癌患者,观察化疗反应,采取有效措施,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PICC、药物反应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等。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护士拥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加强病情观察,采取有效措施,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帮助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护理 PIC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CC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方便了护理工作的进行。2015年--2016年,对本科室6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PICC行药物治疗,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PICC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 PICC 中运用服务的体会。方法:将优质护理进行人文关怀的理论贯彻整个 PICC 管过程中,并将人文关怀理论与 PICC 专科的具体护理实践相结合。结果:通过穿刺前的优质护理,操作时舒适的护理,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痛苦。结论:通过人文关怀及优质的护理,用于术中,可明显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 ] PICC 优质护理 人文关怀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PICC的肿瘤病人,根据病人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管护理,观察组病人接受延续护理服务。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ESCA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病人实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于 PICC 后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1 月间在我院行 PICC 后出现静脉血栓的病患中抽出 100 例,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 50 例,常规护理组病患行普通病房护理,而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100% ,而常规护理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78% ,两组比较存在差异。结论:对 PICC 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PICC 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为化疗患者建立更适宜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等化疗并发症。方法采用PICC对70例患者进行化疗及其辅助输液,观察后并发症。结果PICC69例成功,顺利完成了化疗,平均时间(136±92)天。结论PICC改善了肿瘤化疗药物及其外渗等常见并发症,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治疗途径,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行且易于维护,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肿瘤化疗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PICC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出院。结论在PICC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期间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置管后穿刺点顽固性渗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