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 摘要 】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 选择了两个采血点,共 1000 例进行无偿献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观察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两组的献血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是在观察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0.4%, 在对照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1.0%, 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是针对无偿献血,利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他们的献血反应 , 是且效果显著 , 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数据,分析献血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数据统计研究对象为本血站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依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平均分为两组,将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参照组,将不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无偿献血各项指标(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接受教育时间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年龄、献血等待时间、反馈物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结论无偿献血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干预措施,进而提升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再次献血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偿献血服务中献血电话回访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 2019年 1-6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 100例献血,采取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献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对献血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不对献血进行电话回访,对比两组献血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献血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p<0.05);结论:通过献血电话回访能够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献血满意度,提高其再次献血的意愿,有利于保持献血队伍的稳定,提升固定献血比例。

  • 标签: 献血者电话回访 无偿献血服务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200位献血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 不良反应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对策。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诊无偿献血6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献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30.16±2.78)分,比对照组(42.67±4.13)分低,P<0.05。针对献血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3.33%低,P<0.05。结论:于无偿献血护理中用针对性护理,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者 护理对策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族地区固定无偿献血保留的经验和工作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血站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的献血4134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总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也有个别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藏族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的趋势不断上升。结论为了对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固定,应该积极采纳藏族地区无偿献血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藏族地区献血的流失。

  • 标签: 保留 固定无偿献血者 藏族
  • 简介:目的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与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1998年注册的献血与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TTV感染调查。结果在103例献血中有20例检出TTV,检出率为19%;86例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检出TTV,检出率为55.8%。结论我国献血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血液透析病人中TTV感染率远远高于献血,透析器污染和使用血制品可能是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透析 TT病毒感染 调查 肝炎病毒 肝炎标志物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体内的病原传给受血,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
  • 简介:献血的体检包括献血前病史询问和健康检查二部分,目的是为了检查出对一个献血来说暂时或永久的不适宜献血的各种原因,确保献血和受血健康,本站对1999年5月~2000年5月间无偿献血的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体检结果 病史询问 永久 暂时 受血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1-2014年因血浆颜色异常的报废情况,分析颜色异常血浆的献血情况和检测颜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含量。结果绿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比正常血浆要低,其女性占多数,大多数血浆异常是暂时的,且多在秋冬季节出现,血浆颜色反复异常的占5.77%。结论绝大多数绿色血浆是暂时性,可能与食用色素有关;少数反复异常可能与肝胆代谢有关,需要标注献血信息,暂停其献血

  • 标签: 血浆颜色异常 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总胆红素
  • 简介: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最早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人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1],是一种新的可经输血途径传播的DNA病毒,有明显的嗜肝性,关于其致病性目前尚有争议[2,3].为初步了解本市临床用血液的TTV感染情况,笔者对252例合格献血血液进行抗-TTVIgG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TTV IGG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30例无偿献血中反复单采血小板的献血的血液参数变化。方法使用MCS+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每次采集献血血小板≥2.5×1011,约250ml左右,献血间隔时间为1个月,观察反复献血单采血小板外周血象变化。结果单采血小板前后比较,献血血小板计数下降(P<0.01)但仍处于正常范围,血细胞的变化无显著(P>0.05)。结论反复单采血小板对献血健康无影响。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员现状,通过自愿无偿献血招募,建立一支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确保采集的血液充足、安全。方法;应用社会关系学、心理学、营销理论、血液生理学等知识,通过与每位献血进行面对面的解释及心理护理,做好献血后续服务,探讨一套招募程序和方法,使初次无偿献血越来越多成为固定无偿献血。结果;随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和拓展,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经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人员,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献血群体,是取消指令性计划献血后的无偿献血主力军,固定无偿献血每年以10%速度递增。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改善献血环境,切实加强血站全面建设及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等,我市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固定献血比例越来越多,对保证血液安全和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低危 无偿 献血 招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