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关于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采用凝集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对比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检验后,对照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0例,阴性5例,阳性率为80.00%(20/25);观察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1例,阴性4例,阳性率为84.00%(21/25),两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率都比较高。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的效果显示,凝集法和培养法的效果均较好,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妇科炎症感染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性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90例,现根据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将全部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微炎性状态。结果CRP、IL-6、AGEs和TNF-α检测水平的比较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灌注组的检测水平明显比血液透析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血液灌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降低患者血液中的CRP、IL-6、AGEs和TNF-α水平来实现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状态的有效维持与改善,在临床上具备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 慢性肾功能衰竭 微炎性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脑出血患者予用微创置管抽吸术后其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微创置管抽吸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以及其炎症因子水平(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8(白细胞介素)、CRP(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15.20±2.05)分,TNF-α(33.33±10.25)ng/L、IL-8(35.26±10.17)ng/L、CRP(54.24±10.35)pg/ml指数均高于观察组(NIHSS评分(9.15±2.01)分,TNF-α(18.40±10.31)ng/L、IL-8(22.35±10.14)ng/L、CRP(40.10±10.22)pg/ml),且其比较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予用微创置管抽吸术不仅可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而且可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佳。

  • 标签: 微创置管抽吸术 老年患者 脑出血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讨点阵式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点阵式强脉冲光对64例黄褐斑患者、65例炎症后色素沉着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波长为560~640nm,脉宽为3~6ms,每个光斑2~3脉冲,能量密度12~20J/cm2.4周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集和分析皮损图像,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问卷调查和随访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黄褐斑患者经点阵式强脉冲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色素斑绝对分值与mMAS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的总有效率为93.85%.治疗总复发率为5.4%,烧灼、疼痛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7%,患者总满意度评价为92.7%.结论点阵式强脉冲光可用于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改善皮肤外观.

  • 标签: 黄褐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 点阵强脉冲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切口细菌感染与无菌性炎症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总细菌感染及无菌性炎症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防治对策。结果切口细菌感染率为11.25%,其中手术暴露时间过长占22.22%,合并糖尿病占55.55%,术前皮肤准备不当占22.22%,无菌性炎症发生率为26.25%,其中残腔(含引流不畅导致组织间积液)33.33%,手术操作粗暴导致组织损伤占28.57%,有内固定器材占23.81%,多个止血材料占14.29%。结论手术暴露时间过长、合并糖尿病、术前皮肤准备不当为切口细菌感染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残腔(含引流不畅导致组织间积液)、手术操作粗暴导致组织损伤、内固定器材及止血材料为无菌性炎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控制细菌感染途径,提高手术质量,做好术后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 标签: 脊柱外科手术 细菌感染 无菌性炎症 危险因素 防治
  • 简介:据LiveScience2016年11月23日报道,欧洲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类型的生物分子,被称为纳米抗体,或微型抗体。该纳米抗体可阻断炎症和降低小鼠疼痛。该纳米抗体被描述为针对炎症疾病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在对小鼠的实验中,纳米抗体能更有效地控制炎症,比任何常规抗体或消炎药效果都好。该纳米抗体可能会发展成为针对慢性疼痛、炎性肠病、多发性硬化和其他炎性病症的高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型抗体 炎症疾病 慢性疼痛 纳米 P2X7 减轻
  • 简介:摘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无偿献血的具体工作中,满足当前临床用血的需求下,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最大限度的心理护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并且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及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心理的相互作用。在做好心理护理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5月-7月献血者中随机抽取实施常规交谈的850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的850人作为观察组,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850),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4/850),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献血者心理干预能消除不良心理,预防不良反应,保障献血者生命,壮大献血队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硫仑反应是指使用的抗菌药物具备相似于双硫仑的作用,在药物使用期间或者之后短时间内,由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及直接饮酒使得体内蓄积较多乙醛,最后导致中毒而出现的一类反应。临床表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野不清、头颈部血管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头晕,急性心衰、恶心、心肌梗塞、口干、呕吐、胸痛、出汗,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肝损伤,还可能由于惊厥而出现死亡。进行检查时能够发现血压降低、心率加速最快可达每分钟120次,另外心电图正常,也可能出现ST—T改变等部分改变。用药剂量和饮酒量与双硫仑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相关性,如果出现反应的患者为对乙醇敏感者、儿童、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者,反应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头孢哌酮
  • 简介:目的:了解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到的56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严重的ADR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7;〉40岁病例数最多(49例,占87.5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45例,占80.36%);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的ADR病例数最多(20例,占34.48%),其次为中药制剂(10例,占17.24%);严重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再次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给予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严重的ADR的监护,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的 评价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3年-2016年),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研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及肝肾功能衰退,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明显发生变化,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加上联合用药较普遍,因而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结论为了老年人用药安全,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掌握药物的用药指征、疗效、不良反应、使用途径等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病例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查阅临床输血病历,总结、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调查7665例输血病历,输血不良反应21例,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27%,临床表现以过敏和发热为主,发热反应8例,占38.1%,过敏反应13例,占61.9%。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坚持科学合理的用血原则,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患者在应用西药时所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8例于2010年6月~2016年1月至本院接受西药治疗时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患者,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用药方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探究。结果经过分析与统计,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情况上,所占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占比分别为56.25%、17.97%、13.28%,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占比则分别为7.03%、3.91、1.56%;在用药方式引发不良反应情况上,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发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68.75%,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占比则分别为15.63%、10.94%、2.08%;在药物类型引发不良反应情况上,抗生素、消化系统类药物、神经系统类药物以及抗肿瘤类药物是引发不良反应的前四位药物,占比分别为28.91%、17.97%、16.63%、13.28%。128例患者在应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经临床对症处理后,35例患者完全康复,9例患者明显好转。结论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引发不良反应的西药类别较多,不良反应情况也种类多样,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因此,在临床用药实践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工作,然后还要加强在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安全用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致50例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和预防降低ADR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出现50例ADR,记录其一般资料、用药资料、ADR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患者血药浓度情况、ADR转归情况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50例患者中年龄≦10岁共38例,占比76(38/50);≧10岁共12例,占比24(12/50)。ADR多发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体质量、毛发等ADR类型则偏少。ADR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出现的ADR共34例,占比68.00(34/50)。发生于服药1周内和6个月后出现的ADR共16例,占比32.00(16/50)。50例ADR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比74.00(37/50);另有13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内,占比26.00(13/50)。50例ADR中,除1例出现头发变白合并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未得到显著缓解,1例出现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仅部分缓解。其余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10岁以下患儿是丙戊酸致ADR的主要危险人群,且ADR多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内。建议加强对丙戊酸的合理用药管制。

  • 标签: 丙戊酸 不良反应 癫痫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1次/d,用药第3天出现散在皮疹,自行停用该药.3d后皮疹有所好转,患者再次按原剂量服用该药.再次用药2d后患者相继出现全身皮疹、严重腹泻、呕吐、急性肾损伤和过敏性休克.诊断为奥美拉唑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经抗过敏、稳定循环、补液、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无效,家属放弃治疗后次日患者死亡.

  • 标签: 奥美拉唑 过敏反应 死亡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1例男性患者呼吸困难伴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少,有黄色黏痰,不易咳出,伴少许出汗,伴声音嘶哑,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及咖啡样物,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咯血,无端坐呼吸,无双下肢水肿,声音嘶哑等相关症状,探讨金嗓子喉宝引起不良反应

  • 标签: 金嗓子喉宝 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