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以下简称"沙门")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流行病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我市某餐厅发生的一起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资料,对现场采集样品进行可疑致病菌检测。结果在本资料采集的20份样品中有4份样品分离出沙门,通过沙门血清学鉴定检查出其为山夫登堡沙门,而其他样品中未检出可疑致病菌。结论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鉴定结果,同时依据《WS/T13-1996沙门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确定该次中毒事件是由山夫登堡沙门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 标签: 山夫登堡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查结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沙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对照组以常规检验,研究组以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查。对比下降诺言结果。结果研究组检验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查联合应用在沙门临床检验,可明显提高检验有效率。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 沙门菌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沙门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0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肠热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检验,研究组实施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并将两组的检验效果作评价和比较。结果研究组(96.0%)的检验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沙门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检验科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沙门菌检验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St)细菌影负载防龋DNA疫苗对黏膜免疫效能的影响。方法收集St减毒株J357,同时转入噬菌体PhiX基因E表达质粒与pREP4质粒,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收集负载防龋DNA疫苗。按照随机原则,将20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分为A组(布比卡因包裹pVXA15μg)、B组(布比卡因包裹pGJGLU/VAX5μg)、C组(细菌影负载空载体pVXA15μg)、D组(细菌影负载防龋DNA疫苗pGJGLU/VAX5μg)共4组经鼻免疫小鼠,每组均为5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各组小鼠唾液抗体的产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经IPTG诱导后,对照组细菌生长速度较快;而表达基因E经IPTG诱导后,大量细菌出现死亡,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菌的死亡数量明显进一步增多。经IPTG诱导前,取携带基因E的St中J357活数为2×1012个/L;而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其活数仅为5×108个/L,表明大量细菌被杀死。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发现,唾液总IgA抗体水平在各组小鼠免疫前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A组,C、D组小鼠免疫后唾液总IgA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C、D组唾液总IgA抗体水平与B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发现,各组小鼠免疫前均未检出唾液特异性抗葡聚糖结合区IgA抗体;免疫后8周,D组唾液特异性抗葡聚糖结合区IgA抗体水平较A、B、C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B组抗体水平与A、C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鼻黏膜途径免疫小鼠经St细菌影负载防龋DNA疫苗后可明显改善其免疫效能。

  • 标签: 小鼠 鼠伤寒沙门菌 细菌影 龋齿 DNA疫苗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13-2017年腹泻病例中沙门流行特征,为沙门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病例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顺义地区沙门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沙门阳性检出率为5.02%;73株沙门分成17个血清型,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占血清型构成比的前两位;男女沙门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病例年龄介于1~83岁之间;可疑感染食品构成比中47.95%为不明原因食品,明确的可疑食品主要为蔬菜类及其制品(13.70%)和肉与肉制品(10.96%)。结论北京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流行强度较高;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为优势血清型;春秋季是沙门防控的重要季节;蔬菜、肉及其相关制品是沙门防控的重点食品。

  • 标签: 沙门菌 腹泻 流行 食源性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沙门氏感染病人血培养分离株中各型分布及药敏情况,找出其主要流行趋势并结合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VITEKⅡ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转种阳性报警者到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极37℃,5%CO218—24h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克氏双糖铁和沙门诊断血清凝集试验,对凝集者进行NCCLS推荐K-B法药敏试验,数据由WHONET5、3统计得出。结果甲型副伤寒58例,伤寒6例,其它0例;64株对头孢他啶(CAZ)、氨苄青(AMP)、阿莫西林/棒酸(AMC)、氯霉素(CHL)的敏感率在95%以上。结论本组沙门的感染流行主要以甲型副伤寒为主(占90.7%),95%以上的菌株对CAZ、AMP、AMC、CHL四种药敏感。

  • 标签: 发热病人 血培养阳性 沙门氏菌感染 甲型副伤寒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沙门病是导致鸡只健康问题和蛋肉品质下降的主要细菌类传染病,沙门血清型众多,至今有2600多种,且均具有致病性。肠炎沙门、鼠伤寒沙门、鸡白痢沙门和鸡伤寒沙门是我国当前养鸡场主要沙门流行血清型。鸡白痢沙门和鸡伤寒沙门表型形似、O抗原相同,分别引起雏鸡白痢和禽伤寒,导致鸡群高死亡率。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具有广泛宿主嗜性,感染成年鸡后一般呈隐性经过,但可垂直传染给下一代或通过肉和蛋等制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基于此,对市政工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沙门氏菌 鸡源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热肠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沙门进行临床检验时,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检测准确度。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 沙门菌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沙门病是导致鸡只健康问题和蛋肉品质下降的主要细菌类传染病,沙门血清型众多,至今有2600多种,且均具有致病性。肠炎沙门、鼠伤寒沙门、鸡白痢沙门和鸡伤寒沙门是我国当前养鸡场主要沙门流行血清型。鸡白痢沙门和鸡伤寒沙门表型形似、O抗原相同,分别引起雏鸡白痢和禽伤寒,导致鸡群高死亡率。肠炎沙门和鼠伤寒沙门具有广泛宿主嗜性,感染成年鸡后一般呈隐性经过,但可垂直传染给下一代或通过肉和蛋等制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基于此,对市政工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沙门氏菌 鸡源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时间段体检中发现的100例沙门感染者作为数据研究基础,对标本分别实施常规方法检验以及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沙门检验有效性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00%,差异明显(P

  • 标签: 沙门菌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沙门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能导致食物中毒,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为了确保我国食品的卫生安全,本研究对食品中沙门的检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有关控制方法。本研究旨在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食品 沙门氏菌 检测能力 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常规检测分析了解我地区健康人群中肠道沙门属和志贺氏属的带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我地区14089例健康人群作为受检对象,采集所有受检对象的肛拭子作为标本分别进行肠道沙门属和志贺氏属常规检测,并进一步对所检属行血清型群分布分析。结果14089例健康人群中共检出沙门属44株、志贺氏属3株,带菌率分别为0.31%、0.02%;其中44株沙门主要分布于A、B、C、D、E共五个血清群的15个血清型中,其中以B血清群分布居多,共28株,占比63.64%,其次为C血清群、E血清群、A血清群、D血清群,分别为9株(20.45%)、4株(9.09%)、2株(4.55%)、1株(2.27%);3株志贺氏分布于A、B两个血清群的3个血清型中,其中A血清群分布1株(33.33%),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B血清群分布2株(66.67%),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1a型、福氏志贺氏b型。结论我地区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肠道沙门属和志贺氏属,尤以沙门属居多,二者血清型群分布均较广,应密切关注并加强健康体检,避免阳性漏检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 标签: 健康人群 健康体检 肠道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带菌情况 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食品来源德尔卑沙门的耐药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对2015—2020年杭州地区分离的60株德尔卑沙门进行药敏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并下载公共数据库基因组进行比较;利用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和耐药基因扫描,并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杭州地区德尔卑沙门临床株和食品株对28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率为76.7%(46/60);所有菌株均检出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6′)-Iaa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7;60株德尔卑沙门共分为46种PFGE带型、53种cgMLST(HC2)型别,除1株为ST3220型外,其余均为ST40型;基于439株德尔卑沙门(包括60株杭州菌株和379株公共数据库菌株)SNP位点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部分杭州菌株与东南亚菌株进化距离较近,提示可能存在跨境传播,食品株主要来自猪肉和水产类;其他杭州菌株与北京、广州、湖北、重庆等省市的菌株距离较近,提示可能存在跨省传播,食品株主要来自猪肉、牛肉和鸡肉。结论杭州地区德尔卑沙门的流行主要由ST40型引起,其多重耐药现象普遍,推测其临床感染与猪牛肉、鸡肉和水产类的消费密切相关,与东南亚地区和境内其他省市可能存在跨地传播。

  • 标签: 德尔卑沙门菌 多重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市某医院沙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的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其中男性447例,女性314例,年龄0~95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采样时间等进行分组,对沙门的检出情况和耐药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和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经VITEK-MS质谱分析和血清凝集试验,761例疑似食源性病原感染患者中共检出沙门感染69例,总检出率为9.07%(69/761)。69株沙门分布于6个血清群16个血清型,以B群和D群为主,鼠伤寒沙门和肠炎沙门占比最高,分别占42.03%(29/69)和23.19%(16/69)。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患者沙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不同年龄段患者沙门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5,P<0.001),0~18岁未成年人检出率显著高于成年人。不同月份沙门检出率有一定差异,沙门检出率随月份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5—10月份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沙门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4.55%(41/55)和61.82%(34/55),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8.18%(21/55),尚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沙门菌株。结论厦门市沙门感染血清型多而复杂,以鼠伤寒沙门和肠炎沙门为主,未成年人感染占主要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本地区沙门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型 季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致病岛1(SPI1)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调控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公用数据库,解析神经母细胞瘤中调控Warburg效应的候选关键转录因子SPI1;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敲低SPI1的SK-N-BE(2)细胞株,分为空载体对照(Mock)组、SPI1过表达(SPI1)组、随机干扰(sh-Scb)组、SPI1干扰(sh-SPI1)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启动子活性和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法和糖酵解压力试验检测有氧糖酵解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和基质胶侵袭检测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PI1组己糖激酶2(HK2)表达高于Mock组(3.63±0.53比1.00±0.05,t=17.462,P<0.05),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表达高于Mock组(3.28±0.39比1.00±0.03,t=17.651,P<0.05),细胞外酸化率(ECAR)高于sh-Scb组[(32.17±3.15) mpH/min比(9.82±1.49) mpH/min,t=10.352,P<0.05],克隆形成数高于Mock组[(163.30±7.59)个比(48.02±4.85)个,t=17.840,P<0.05],侵袭细胞数高于Mock组[(184.70±10.58)个比(88.33±5.56)个,t=8.214,P<0.05]。sh-SPI1组HK2表达低于sh-Scb组(0.33±0.02比1.00±0.04,t=14.370,P<0.05),PGK1表达低于sh-Scb组(0.34±0.02比1.00±0.03,t=19.192,P<0.05),ECAR值低于sh-Scb组(3.07±0.48比10.05±1.37,t=7.580,P<0.05),克隆形成数低于sh-Scb组[(21.33±3.96)个比(44.67±5.69)个,t=5.916,P<0.05],侵袭细胞数低于sh-Scb组[(40.67±3.48)个比(88.00±6.89)个,t=4.99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录因子SPI1通过增强HK2和PGK1表达,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Warburg效应和肿瘤进展。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转录 沙门菌致病岛1
  • 简介:摘要沙门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株,且沙门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门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沙门菌 阿奇霉素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作者: 孙宏虎 凌秀梅 李莹 李瑶 崔生辉 白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食品微生物室,成都 61004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室,北京 100021,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食品微生物室,成都 610045,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室,北京 10002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化妆品检定所生物检测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为了优化猪肉中沙门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成都市部分农贸市场零售的猪肉样品中沙门污染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本研究于2020年基于我国沙门定性检测方法(GB4789.4-2016)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FSIS)定量检测方法(MLG 4.08和MLG Appendix 2.05 MPN),使用成都地区市售70份肉猪样品对沙门定量检测中选择性增菌液、筛选平板、鉴定方式以及定量稀释比例进行优化,通过t检验分析获得适用的优化方法,使用优化方法对2020年6—10月成都市部分农贸市场采集的40份零售猪肉样品进行沙门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对于生鲜猪肉样本,TTB增菌液筛选沙门符合度显著高于RV增菌液(0.93±0.32 vs 0.35±0.62,t=8.324,P =0.001),XLT4平板筛选到的可疑菌落符合度显著高于沙门显色培养基(0.77±0.09 vs 1.00±0.00,t=2.971,P =0.017)。使用4个连续梯度稀释的12管MPN法,可获得准确的沙门污染浓度数值。经选择性增菌液TTB增后划线于XLT4平板,并使用荧光PCR联合MALDI-TOF微生物质谱鉴定,可实现猪肉样品中沙门高效分离鉴定。部分农贸市场零售生鲜猪肉中沙门的检出率为92.5%(37/40),大部分阳性样品(83.8%,31/37)沙门的污染水平在0.1~55 MPN/g范围。本研究优化的沙门定量检测方法,可有效对猪肉中沙门污染进行定量分析。

  • 标签: 猪肉 沙门菌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用水煮花生的中毒途径和原因,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流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水煮花生引起的沙门食物中毒。结论进一步加强水煮食品的监管,加大食品加工存放过程关键点的控制,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水煮花生食物中毒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肛拭27份,吃剩的菜3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在12份病人肛拭子及1分剩菜(饭豆)中检出肯塔基沙门13株。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肯塔基沙门污染食物引起。

  • 标签: 食物中毒剩菜肯塔基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