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肩周炎患者30例,其中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者18例,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7例,两者兼而有之的患者5例。根据不同症状分别采用不同推拿手法给予治疗。结果疼痛患者采用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率为88.7%;运动障碍患为85.7%;既疼痛又有运动障碍患者为80%。结论推拿治疗肩周炎时,需根据患者不同症状施行不同的推拿手法。手法力度以患者能承受最大疼痛为宜。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为了提高疗效,患者应注意肩部保暖,并加强肩部功能锻炼。

  • 标签: 中医 肩关节周围炎 推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整脊是国内学者根据传统医学有关脊椎理论,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关念传统思想模式,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研究了脊椎解剖学和运动力学创造性提出脊椎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提出理筋、调曲、炼功”三大治疗原则,八种整脊手法,解决了颈曲紊乱、侧弯所致椎体不稳的力学问题。对颈、腰椎椎曲紊乱、侧弯、反弓、骨刺、因椎体生理改变引起的肩关节突然发病,

  • 标签: 中医整脊 关节疾患 整脊治疗 突发性 中医阴阳五行 现代医学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结论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 推拿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李某,男,39岁,农民,因“2米高处坠下,左手掌于上肢伸直内旋位时着地致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于1998年元月15日就诊我院。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均(-),全身无伤痕。骨科所见:右上臂呈内收内旋位,右肩关节弹性固定,肩峰异常突起,肩前...

  • 标签: 单纯性 肩关节后脱位 封闭治疗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分别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组间对比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行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静脉复合麻醉 肩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经中医药治疗结合功能锻炼,均获得理想的恢复效果,肩关节疼痛消失或减轻,活动受限均明显缓解。结论中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中采用复肩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当中,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肩汤治疗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中采用复肩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式推广。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复肩汤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有效解决肩关节运动损伤问题,则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诊治进展,契合当下肩关节运动损伤的现状,明确未来该病情诊治的发展方向,如针对关节粘连问题、关节僵硬问题、肩关节不稳问题等。本文就肩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治进展与目前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探讨。

  • 标签: 肩关节 运动损伤 诊治进展 目前现状 主要表现 关节僵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关节疼痛诊疗中采用超声引导的临床可行性及适用价值。方法:样本纳入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纳入范围为经本院我科室诊断确诊为肩关节疼痛的3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38例患者经超声引导诊疗后,29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异常,其中冈上肌肌腱退行性病变1例,占比2.63%,关节盂唇损伤2例,占比5.26%,肩关节囊炎1例,占比2.63%,肩关节滑囊炎2例,占比5.26%,肩袖钙化7例,占比18.42%,肩袖肌腱病10例,占比26.31%,肱二头肌腱脱位1例,占比2.63%,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1例,占比2.63%,肩袖撕裂3例,占比7.89%,诊断准确率为76.31%。结论:肩关节疼痛采用超声引导诊疗具备临床可行性,可有效诊断出肩关节部位病变情况,可为后续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信的数据,具备临床诊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肩关节 疼痛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比较运动医学护理与传统治疗方法在肩关节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我们招募了100名肩关节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了运动医学护理,包括定制的康复运动计划和生活方式指导,而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信息。治疗期间,我们监测了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最终评估,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疾病持续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平均年龄45岁,男性40%,女性60%;对照组:平均年龄44岁,男性38%,女性62%)。然而,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运动医学护理在肩关节疾病患者的康复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运动医学护理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在肩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加入运动医学护理,以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些发现,并更全面地了解运动医学护理的具体机制和最佳实践。

  • 标签: 肩关节疾病 运动医学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了50例符合条件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通过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监测,采取一系列保温护理措施,并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舒适度感受。结果:手术前患者体温在36.3°C至37.0°C之间,而在全身麻醉后体温维持在36.2°C至36.8°C之间,但在麻醉期间出现下降趋势。通过持续的保温护理措施,成功地维持了患者肢体温度在36.0°C以上的相对稳定状态。术后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适和冷感,但整体感受可接受,寒战情况较少。结论:本研究表明,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取的一系列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并减少术中寒战和不适感,有助于提高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标签: 肩关节镜手术 低体温 护理干预 体温监测 保温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卒中肩关节疼痛康复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22年1月份到12月份收治的脑卒中肩关节疼痛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FMA评分、FIM评分、VAS评分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FIM评分、VA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FIM评分均高于普通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普通组患者评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6%,普通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对于脑卒中肩关节疼痛治疗时,合理使用康复综合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肩关节疼痛 FMA评分 VAS评分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试验组(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及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恢复训练进行,并且对于提升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值得相关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 体外冲击波 肩关节周围炎 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远期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9年01月~2020年7月,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共42例。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各21例。随访至12个月后,进行指标评价。结果:①随访12个月,手术治疗组患者肩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②保守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评估肩关节镜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39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者74例(观察组),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者65例(对照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患者进行PSM。比较两组PSM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恢复情况(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功能[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评估]和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PSM,最终成功匹配两组41对,PSM后,两组性别、年龄、位置、病程、肩袖撕裂长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均扩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UCLA、ASE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能加快被动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倾向性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