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6、17世纪的欧洲中世大学改革了自然学科教学,促进了数学、物理学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传播;推动了医学实践教学的巨大进展,促使解剖学、植物学、药物学和化学等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作为最早实施科学教育的机构,大学还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扩散,并引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广泛兴趣,为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革命几乎是在大学之外完成的,大学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中几乎没起任何作用"的观点是不足以成立的。

  • 标签: 中世纪大学 自然科学 科学革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异端和大众虔敬运动困扰着12、13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它们纷纷挑战教会权威,宣称平信徒也分有赦罪的权力,由此引发神学界有关赦罪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以托马斯·阿奎那的赦罪观念为例,展示经院神学家对教会权威的理解。在阿奎那看来,教会持有的'钥匙的权力',其本质是施予恩典的权力。面对人类罪的现实,他认为正义的律法需由爱的恩典作为补充,才有可能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权威主体内在的神圣性是其效力长久的根本保证。

  • 标签: 托马斯·阿奎那赦罪 罪赎 观念核心
  • 简介:图1《贪食》,选自《考卡雷利抄本》,14世纪:30年代绘制,牛皮纸上以墨、金为主色,长约170毫米,宽约100毫米,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为27695号手稿副本,对开第13张正面。大英图书馆拍摄,开放图片。

  • 标签: 欧洲艺术 中世纪 大英图书馆 图录 案例 译介
  • 简介:【摘要】戚国淦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是我国世界中世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首都师范大学及历史学院的创建元老。1954年戚国淦先生受命筹办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科并负责建系工作,此后历任科主任、系副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担任世界中世史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4—1999年任中国世界古代及中世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国淦先生毕生从事世界中世史教学、研究、翻译和人才培养工作,德高望重,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今年6月正值戚国淦先生九十寿辰,本刊特地刊发一组专稿,为戚国淦先生贺寿。

  • 标签: 世界史 史研究 园育人
  • 简介:雅克·勒高夫(JacquesLeGoff,192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其重要著作有《圣路易》、《新史学》、《历史与记忆》、《钱袋与永生》、《炼狱的诞生》、《心态史:一个模糊不清的历史》、《中世文明》、《试谈另一个中世》、《中世的知识分子》等.

  • 标签: 中世纪 时间 西方 文化 劳动 年鉴学派
  • 简介:中世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欧洲中世文明既承接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传统,又开启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它在消解古典文明使中世变得“黑暗”的同时,却又以潜伏着近代宪政民主、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明因子,把先贤创造的古典文明通过创造性转换传送到近代人手里,为作为近现代文明基础的宪政、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从而孕育了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

  • 标签: 欧洲中世纪 封建主义 社会结构特征 西方文明走向
  • 简介:中世时,国库、财政署和私室是英国最主要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三个机构的命运漂浮不定,主要原因是国王及其王室才是财政管理的中心所在。都铎时期,国王们为加强对财政的个人控制,建立了私室财政体制。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初期,中央财政管理一仍旧惯,但1612年的管理革新实践却奠定了后来国库复兴的基础。综观这一时的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可知,连续性、渐进性、经验性和灵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 标签: 中世纪 近代早期 中央财政管理机构 沿革
  • 简介:中世大学宗教神学教育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中世大学课程等级观念造成宗教神学曲高和寡;世俗大学对宗教神学教育抵制;实施宗教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由修士把持的神学院和修道院。尽管中世教育学科神性化,人们对宗教的无知还是超出想象,其原因在于当时人们还没有宗教教导的观念。

  • 标签: 中世纪大学 巴黎大学 课程教学 宗教神学
  • 简介:民事主体制度作为私法制度运行的核心基础承载着人类的理性欲求,也蕴涵着深刻的价值意义。由罗马法而展开的古代民事主体,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整体上展现的是不自由与不平等。但如果细心探寻,仍然能够从中发现某种自由的潜在诉求与平等的事实蕴含。虽然这种自由与平等因人类理性的发展局限而未能升华为观念形态,但却为近代民事主体的观念自由与平等提供了必要的积淀与储备。

  • 标签: 民事主体 身份 自由 平等
  • 简介:一.欧洲中世壁毯概述在中世的工艺美术中壁毯是极为受重视的,它受到教会、贵族和商人的格外庇护。织毯最早被希腊、罗马人进口用于他们的建筑。由于壁毯具有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宣扬宗教精神的作用,当时教堂、邸宅大都用壁毯作为具有实用功能的装饰。壁毯有防潮、御寒的作用,可以把冰冷的石头城堡变得温暖

  • 标签: 工艺美术 中世纪 欧洲 染色 审美价值 宗教精神
  • 简介:高校教师职业化的萌芽始于中世大学,教师薪酬制伴随着它一起发展变化。大学教师以专业活动作为其生存的主要手段,其财源经历了由学生感谢费到公共资源的转变;教师薪酬制对教师群体及个人的职业地位产生影响;教师专业活动制度化。教师薪酬制给教师职业带来稳定的同时也禁锢了其发展。

  • 标签: 教师职业化 中世纪大学 薪酬制
  • 简介:英国当代作曲家乔治·本杰明(GeorgeBenjamin)有着与生俱来的非凡音乐才能,他7岁开始学习作曲技法,16岁即成为法国著名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OiivierMessiaen)的学生,梅西安曾亲口表示本杰明为他最钟爱的学生。

  • 标签: 本杰明 音乐技法 乔治 当代 中世纪 上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战争,永远是人类心中的痛。古今中外对战争的咏伤,伴随着沉痛的国殇,一直未曾停歇。欧洲惨烈的三十年战争与中国唐代安史之乱,彼此跨越千年,尽管德国和中国两位诗人折射出两种倾向,然而作品的反战主线始终如一,留给后世的是对战争的抨击和警醒。

  • 标签: 反战文学 格吕菲乌斯 杜甫 《祖国之泪》 《新安吏》
  • 简介:对于某一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需要,后人对之描述和诠释往往会呈现出与其原始形象相距甚远的状况,而且这种异化过程又往往是以历史学的名义进行的。在中世法国,克洛维的形象便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图尔主教格雷戈里的笔下,克洛维尚是一个充满蛮性的凡人国王;但到了中世中后期,在法国王室的推动下并在御用文人的协助下,克洛维却成为一位尽善尽美的“圣徒”国王。对于这种转变的动因和效果以及中世历史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人们当然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但是,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可。从维护历史学基本伦理准则角度出发,对于中世历史学的形态扭曲必须持批判态度。

  • 标签: 克洛维 格雷戈里 法国王室 形象演绎 历史学
  • 简介:中世的艺术有特有的出发点和审美标准,并形成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从符号到图像的应用与变化,使中世艺术在人物形象的表达方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中世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

  • 标签: 中世纪 造型艺术 人物形象 符号学 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