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从军事角度看,三峡对于长江中游和上游而言,彼此具有唇齿相依的依赖关系,长江三峡自东汉到隋朝统一,有历史可考的最早的军事浮桥是东汉公孙述所建荆门虎牙军事浮桥,此当为中华“长江第一桥”。三国末期,东吴在西陵峡口建有军事索桥,为目前可考的长江最早的军事索桥。南北朝和隋初在三峡东面西陵峡口也多次建有锁江索桥。从军事战术上看,长江军事桥梁需要攻防矛盾相平衡,水陆军事结合运用,水攻(舟战)火攻相机妙用结合,彼此不可偏废。

  • 标签: 长江三峡 军事浮(索)桥 桥战 攻防平衡
  • 简介:针对一九九八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东端海滨的东连岛上发现的《苏马湾界域刻石》(刻制于公元十二年新莽时期),本文从'隶变'与'今隶'产生后的隶书规范的过程与规律,从隶书演变中后期状况的分析与比较,从'苏马湾界域刻石'对于东汉早期碑刻的浸渍与影响等方面,较为详细地从书风、背景与演化的内在联系诸方面,对于'苏马湾界域刻石'的成因与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全新的研究。

  • 标签: 隶变 西汉刻石 苏马湾界域刻石 开通褒斜道刻石 民间书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5
  • 简介:东汉前期赋颂二体的互渗主要表现为散体大赋在讽与颂的二维模式下赋体颂意的增强以及颂作具有颂名赋体的文体特征,而与东汉前期颂名赋体之作接近,赋颂作为二体

  • 标签: 互渗 体互 前期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7
  • 简介:一从崔駰《四巡颂》看东汉前期颂作颂名赋体的文体特征,因此将赋、颂作为二体,对这些作品属颂作还是赋体

  • 标签: 互渗 体互 前期赋
  • 简介:东汉游学士人的文化活动集中表现为士人交结和文本书写两种。游学者日众,推动了弟子同业师、故吏与府主这两组关系的加速发展,同时,士人学宦一体的天然联系与志士交结的有意为之又进一步促成了士人群落的生成。士人游学增盛、交结成风,最终又促进了文章的大量书写。这些书写既包括以修史、定经为主体的官方活动,也有纯私人性质的个体写作,如士人游学生活的日常记录与情感抒发,与家人、朋友间的书信往来等。在共同的书写中,东汉士人们相互启发、彼此竞争,共同促进了东汉文章的发展,召唤着汉魏之际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 标签: 东汉士人 游学 交结 书写
  • 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 标签: 东汉 绿釉陶孔雀灯 修复
  • 简介:从管理的角度解读,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一次经典的策划案例,那么东汉思想家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论衡》,可以称之为职场史上的“最牛自荐”。《论衡》的题名,表明王充要对往古与当时的一切思潮、学说加以衡量,评其是非真伪,定其轻重。诚如此,那正是王充对自己任职能力的一种证明。这种对自己能力的证明竞把三皇五帝治天下扯了进来,所以称之为“最牛”。

  • 标签: 《论衡》 思想家 王充 东汉 自荐 职场
  • 简介:东汉末年,统治者武力镇压黄巾起义,汉王朝和道教处于敌对状态。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改变政策,对道教加以适度利用。到了两晋,统治者开始积极招揽道教人士加入到政治活动中来,道教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出巨大作用。南北朝统治者进一步深化与道教关系,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将道教组织纳入到国家体系中。

  • 标签: 东汉魏晋南北朝 道教政策 取向
  • 简介:武氏祠是东汉末期武氏家族墓林地面上属丧葬—祭祀的礼制性石构装饰建筑,有武梁祠、前石室、左石室、第四祠四座祠堂。本文认为武氏祠石刻画像层组空间所再现的主题内涵是以丧葬—祭祀的死亡仪式为核心意义所开展而来的文化建制行为,武氏祠石刻画像与空间布局,实质是导引祠主灵魂入阙、入祠后,由阳而阴,由近而远,由今而古,由人间而天上,由世俗而乐园,由死亡而仙化,由祭祀而祖灵化,透过一系列死亡—祭祀仪式展演出死者灵魂穿越阴/阳阈限空间所追寻不死圣域的旅程;藉由死亡—祭祀仪典,死者跻升不死乐园,进而获致祖灵的地位与力量;生者则再一次确证宗法共同体的身份隶属与集体情感。

  • 标签: 武氏祠 历史故事画像 套语结构 死亡信仰 文化叙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03
  • 简介:    二、王符《潜夫论》治道架构    《潜夫论》十卷,我们将结合根据王符《潜夫论》治道思想(主要依据其《务本》《本训》《本政》篇)所突显的治道理路进一步分析其治道架构,王符《潜夫论》不仅是东汉中期社会的一面镜子

  • 标签: 中期思想 夫治道 思想走向
  • 简介: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综合,这就意味着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之间的优点,其在房屋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价值和实用价值。现阶段,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依然成为一项主流技术,它对提升建筑质量和建筑效率以及控制工程造价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仍然存在着某些技术缺陷,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进行技术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所建框架的质量,从而为后续的房屋建筑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房屋建筑,施工,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运用
  • 简介:目的对ADH2、ADH3、ALDH2和CYP2E1基因的40个SNP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得到多态性信息。方法利用PCR和质谱技术平台对SNP位点进行分型检测,通过对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199个无关个体的调查,统计分析40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40个SNP位点中,rs698、rs2241894(ADH3基因座),rs13306164、rs671(ALDH2基因座)和rs28371746、rs2515641(CYP2E1基因座)的小等位基因分布频率(MAF)均大于1%,其它SNP位点的MAF均小于1%。结论ADH2、ADH3、ALDH2和CYP2E1基因的40个SNP位点中,6个位点(rs698、rs2241894、rs13306164、rs671、rs28371746和rs2515641)在华东汉族人群中具有多态性。

  • 标签: ADH2 ADH3 ALDH CYP2E1 SNP 多态性
  • 简介:<正>我国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综合,它又是汉代特有的一种艺术。所谓“画”是刻划的意思,即刻在石头上的装饰画。1973年,在日本举办了《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展出五○件画像石拓片。1979年,我国第一个专门陈列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开放。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考古学上所谓“画像石墓”,是因为这种墓室都是用石料砌筑的,而壁上又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以区别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起源于西汉晚年,东汉中期开始兴盛,到了东汉末年便趋于衰落。其分布区域主要有山东、河南、安

  • 标签: 豪强地主 古画像石墓 汉画像石 粮仓 南阳汉画 雕刻艺术
  • 简介:中立音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中特殊的音的现象,学界中多有从乐律学和形态分析对中立音问题的关注,但对于其作为演奏的音的过程以及承载着传统音乐审美内涵的研究鲜少。本文即希望围绕中立音在明确的指向性和不明确的演奏性两个特点,从具体形态和运用出发,结合王昌龄的"三境说",以广东汉乐丝弦乐为例来阐释中立音在其中的审美意趣,以及中立音在汉乐丝弦乐和传统音乐中的存在意义。

  • 标签: 中立音 广东汉乐丝弦乐 硬线 软线 三境说 呈示性
  • 简介: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标补词),其语法功能是使N的所指获得一定的有定性。这一论断不仅能够对现代汉语中"他+N"和"N+他"两种格式何以在句法分布和表达功能两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还能够对"他+N"格式中的"他"在虚化为标补词以后仍表强调语气做出有效解释。

  • 标签: 东汉至唐五代 “他+N” 语法功能 定冠词
  • 简介:汉字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汉代是由篆书向隶书过度的历史阶段,其书法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碑刻隶书,阵容庞大,风格各异。东汉后期是隶书成熟的阶段,此期的篆书碑刻不多,多为参合篆书笔意的隶书碑刻,书碑者多为当时的书法高手。至东汉桓、灵帝时期立碑最甚,已呈灿烂之景的分隶,结构生俯仰之势,笔画变骏发之美,相背分明,波磔飞动,体势开张,气质淳厚。

  • 标签: 东汉后期 摩崖石刻 考释 和平 陇右 历史阶段
  • 简介:借助编绳犹存的简册,本文指出无论是基于定期簿书还是不定期簿书形成的定期文书或不定期文书,具体内容的排列上,均是细目在前,呈文在最后。进而通过归纳呈文的书写特点,推断一般簿籍类册书的排列均是如此。学界对一些册书的复原存在问题。这种排列结构并非西汉首创,而是承袭自秦代。里耶秦简中就已出现如此排列的木牍簿籍。这种文书书写的结构安排,甚至唐代的文书中还保留,并东传影响到日本。同时,不只是行用于世间的官府,从西汉到唐代,针对地下世界的很多“衣物疏”也仿自此种簿籍的书写格式。

  • 标签: 西北汉简 簿籍 呈文位置 册书复原 里耶秦简 随葬衣物疏
  • 简介:为对一批出土的西周至东汉毛织品进行羊毛品种及编织方法进行研究,以鉴定羊毛品种和确定相关产地,应用扫描电镜分析羊毛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形态、纤维类型、细度,鉴定了羊毛品种。检验说明,扎滚鲁克和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物主要是用新疆羊的羊毛织制的。

  • 标签: 扫描电镜分析 羊毛品种 羊毛产地
  • 简介:东汉时期,小农的基本生活如何?本文从小农家庭的生活消费入手,以养生与送死作为切入点,对东汉小农家庭的常规生活消费进行测算。此外,又对东汉小农的饮食衣服及家庭副业进行一番勾勒,认为东汉小农除了辛勤的劳作获得土地的出产之外,也兼营织布、饲养家禽等副业,作为生活的补充,维持基本的生活。东汉前期小农的基本生活要好于后期。

  • 标签: 东汉时期 小农 生活饮食 家庭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