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正>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方面为确保水生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药物。渔药残留是指在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为防病、治病而使用的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或代谢不完全而残留的药物〔1〕。孔雀石绿(C23H25CN2)又名碱性绿,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由于具有杀菌作用,曾被作为消毒剂普遍用于水产养殖业〔2〕。近年来研究表明,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高毒素等副作用,残留在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进入人体,可引起各系统部分功能的损害。我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

  • 标签: 孔雀石绿 渔药 碱性绿 农业行业标准 致突变 药物治疗
  • 简介:2015年7-8月对信阳市商城县鱼类资源开展调查,根据商城县水系分布特点,共设置13个采样点。以黄柏山森林公园、金刚台景区溪流为重点,对商城县主要水库、河流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并结合当地农贸市场收集鱼类样本。本次调查共收集鱼标本42种,隶属于5目10科36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6.19%,其次是鲈形目和鲇形目,各占总种数的9.52%,颌针鱼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38%。调查结果显示:商城县鱼类物种较丰富,群落较复杂,鱼类在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商城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和晚第三纪早期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

  • 标签: 鱼类资源 生态类型 物种多样性 区系复合体
  • 简介:通过对石川氏哲罗鱼(HuchoishikawaiMori)和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Pallas)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在4龄前比省内白鲢的生长速度还快,后者的生长速度接近省内的鲤鱼而远远超过鲫鱼的生长速度,两者确有驯化养殖价值。为开辟养殖鱼类新品种,发展名、特、优养殖生产,充分利用本省的冷水资源,本文提出了该两种鱼的资源保护意见和驯化养殖设想。

  • 标签: 鲑科鱼类 生长特性 驯化养殖 资源保护
  • 简介:鱼类本尼登虫病(Benedeniasis)是由本尼登虫的寄生引起的。本尼登虫(沿海渔民称“白蚁仔”)为一种世界性海水养殖鱼类常见的病原生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的分室科(Capsalidae)本尼登虫亚科(Benedeniinae)。

  • 标签: 本尼登虫病 吸虫纲 分室科 海水网箱养殖 沿海渔民 感染强度
  • 简介:鱼类组织胚胎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鱼类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应用型本科 鱼类组织胚胎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面积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疾病发生频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综观我国鱼类疾病的研究现状,较多偏重考虑病原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研制使用,由此在水产研究和管理部门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养殖和管理人员识别疾病和用药科学水平,

  • 标签: 鱼类养殖 优质 生态因子 鱼类疾病 水产养殖品种 病理变化
  • 简介:由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委托广西水产研究所完成申报材料的广西凌云洞穴鱼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18日在南宁通过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主持的自治区级评审。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建设项目 洞穴鱼类 自治区 区级 评审
  • 简介:我国地处北纬35°以北和海拔千米以上国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5%,在这广大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的山区,林区河流、湖泊,多属水温常年偏低的冷水水域。其中栖息的冷水性或喜冷性鱼类初步统计有56种,隶属于11科30属。其主要经济种类有七鳃鳗科、鲟科、鲑科、茴鱼科、胡瓜鱼科、狗鱼科、鲤科及鳕科等8科中的20种。冷水性鱼类的特点为:对生态环境有其特定要求,常年生活在水温不超过20°、水质澄清、底质砂砾、砾石,溶氧含量较高的山林区流水水域;繁殖水温多在16℃以下;种群数量小,地区分布不平衡,肉食性种类多,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多属名特优鱼品。受种种原因的影响,现存冷水性鱼类种群数量减少趋势明显,有的种类已成珍稀或濒危状态。为了保护和增殖我国贵重的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并进而对若干经济种类逐步开发利用,经过调查,提出了在黑龙江省宁安县钻心湖建立冷水性鱼类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考察报告,阐述了多种主要冷水性鱼类的特性;钻心湖的水域环境基本情况,现有的基础条件,建库的规划设想及其经营方式与效益予测。供有关郎门参考。

  • 标签: NATURAL BREED resorces storehouse coldwater FISHES
  • 简介:  季铵盐络合碘具有季铵盐与碘的双重杀菌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治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烂鳃病外用药物.季铵盐对菌体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吸附、溶解菌体胞浆膜,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重要酶和营养物质的漏失,水渗人菌体,使其破裂或溶解,释放出的碘(I2)则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中的氨基酸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促使病原体崩解死亡.……

  • 标签: 出血病烂 季铵盐 烂鳃
  • 简介:江河、湖泊和水库是内陆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工农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上溯产卵场进行繁殖。世界各国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内陆水域开展人工放流移殖鱼苗,对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 标签: 内陆水域 发展途径 世界 概况 工业“三废” 中国
  • 简介:2000~2009年,全球鲑科鱼类养殖产量合计达1989万t,2010年养殖产量已达到240万t以上,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十年累计产量超过10万t的有大西洋鲑(Sdmosdar)、虹鳟(Oncorhynchttsmykiss)、银大麻哈鱼(0.kisutch)、大鳞大麻哈鱼(0.tshawytscha)、褐鳟(Sdmotrutta),能够形成单独统计产量的有5属13种,大西洋鲑、虹鳟、银大麻哈鱼占鲑科鱼类养殖总产量的97%。养殖产量居前三位的是挪威、智利、英国。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2个地区(台湾、法属留尼旺岛)开展鲑科鱼类养殖,其中欧洲33个国家、美洲13个国家、亚洲11个国家和1个地区、非洲6个国家和1个地区、大洋洲4个国家,虹鳟是养殖最普遍的种类,遍布5大洲的64个国家和2个地区。

  • 标签: 鲑科鱼类 养殖 全球
  • 简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持久、生物累积、远距离迁移等特性,严重威胁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水体是POPs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其在水体中可通过迁移、吸附、沉降等作用及食物链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产生影响。作者整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水域中POPs的监测结果,就此类化合物在我国水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鱼类作为地表水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对POPs对鱼类毒性数据的分析,评价了我国主要水域中POPs对鱼类的危害,旨在为揭示此类化合物的水生生态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体污染 水体分布 鱼类风险 鱼类毒性
  • 简介:水丰水库的渔获量1961-1980年间变化于47~300t,1981~1984年增长到740~1321t,1985~2000年为2270~4926t.渔获物组成中以亚洲公鱼为主,1980~2000年亚洲蚣鱼占总渔获的29.6%~93.0%,平均为65.6%.鲤鲫鱼占6.2%~16.4%,鲢鳙鱼占8.1%~13.3%,鳊鲂占1.8%~11.3%,虾占5.9%~16.1%,其它鱼类占2.4%~9.3%.2000年大银鱼占总渔获的2.8%.1985~2000年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亚洲公鱼、青虾和大银鱼三种小型经济鱼虾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残敌关系,可能向种间形成平衡调节方向发展.

  • 标签: 水丰水库 渔获变化 鱼类 资源现状 小型经济鱼虾 种间关系
  • 简介: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 标签: 花? 麦穗鱼 条纹似白鮈 食性 营养级 松花江
  • 简介:V·A150000IU,V·B12000mg,V·B2200mg,V·B6350mg,叶酸20mg,V·B120.20mg,V·C3000mg,V·D330000IU,V·E30000IU,V·K320mg,V·H2mg,肌醇800mg,蛋氨酸1500mg,柠檬酸铁300mg,胰酶500mg,泛酸钙1000mg,烟酸酰胺600mg,氯化胆碱10000mg。乙氧基喹啉2500mg。适用于鰤、鲷、鲆,生饵中添加2~5%。

  • 标签: 配合饵料 鱼类 柠檬酸铁 氯化胆碱 维生素 蛋氨酸
  • 简介:11月29日,第六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沽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共同讨论石斑鱼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

  • 标签: 养殖产业化 论坛 繁育 鱼类 国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1989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189万t,渔业产值达60多亿元,人均占有水产品达31.5kg,1990年突破200万t,全省200万亩鱼塘平均亩产达345kg,比1985年248kg提高97kg。珠江三角洲主产区50万亩连片鱼塘平均亩产突破500kg,广州及附近城乡群众吃鱼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 标签: 珠江三角洲 广州 养殖结构 水产品产量 渔业产值 主产区
  • 简介:以草鱼、鳙和尼罗非鲫互为供体和受体,研究其特异性代谢物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草鱼“代谢水”中,草鱼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鳙和尼罗非鲫耗氧率均显著上升(P<0.001);②鳙“代谢水”中,鳙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草鱼耗氧率无显著变动(P>0.05);③在尼罗非鲫“代谢水”中,3种鱼的耗氧率均无显著变动(P>0.05)。实验揭示了鱼类特异性代谢物对代谢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因种而异。

  • 标签: 特异性谢物 草鱼 尼罗非鲫 耗氧率
  • 简介:本文报道了松浦试验场(哈尔滨地区1996-1997年越冬期冰下浮游生物、溶解氧、pH值的相互关系及对越冬鱼类的影响。4个试验池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26.832mg/L,优势种类为小环藻、甲藻、隐藻、直链藻等;最稳定的优势种是小环藻,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3.29mg/L。轮虫类是影响浮游动物变化的主要因子。探讨了鱼类越冬成活率与浮游生物、溶解氧、pH值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 标签: 越冬池 浮游植物 溶解物 PH值 相互关系 越冬成活率
  • 简介:鲤鱼基因组计划是我国继水稻、家蚕、黄瓜、牡蛎等基因组计划之后启动的又一项重要经济物种全基因组计划。鲤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养殖鱼类之一,也是育成品种最多的水产养殖种类,其基因组测序研究将对鲤的品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

  • 标签: 基因组计划 世界鲤科 鲤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