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上皮内瘤概念,对结直肠上皮内瘤进行病理诊断分析,旨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诊断患者病情,避免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的48例作为研究对象,保留同一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手术标本,期间共获得同一患者手术前内镜活检切片48张,HE染色切片188张,由3名医师分别复查,最后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结果48例患者中有23例在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有25例在术前被诊断为髙级别上皮瘤,术后通过病理诊断,有6例确诊为腺瘤,并伴随有低级别上皮内瘤,有11例确诊为髙级别上皮内瘤,剩余31例均确诊为腺癌,癌症比例为64.58%,其中浸润性腺癌26例(54.17%)。根据患者的内镜活检资料和同一患者的手术标本相互比较,并通过3名医生复检,有两例在术前被误诊为腺癌。结论认真领会上皮内瘤概念,并应用到结直肠患者病理诊断分析过程中,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有效配合,降低误诊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 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 简介:胃黏膜上皮内瘤(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若能及早识别病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失为胃癌二级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GIN与胃癌的关系及逆转治疗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胃癌 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逆转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内瘤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ESD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自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对52例血清抗-HB8阳性肝炎患者采用PCR法进行了血清HBVDNA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状态 抗阳性 状态分析
  • 简介:约5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生活孤单、行动不便或有其他残疾,要特别重视这些病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解除精神和心理障碍,协助病人康复。本文通过临床106例2型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探讨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措施,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糖尿病控制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糖尿病 心理分析 护理经验 心理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评价Fibrotouch联合FIB-4指对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使用Fibrotouch测量其肝脏硬度值(LSM),计算其FIB-4指。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单一并发症与多种并发症肝硬化患者LSM和FIB-4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风险预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试验的效能。结果Child—PushA级患者LSM为(17.09±7.15)kPa,显著低于Child—PughB级【(27.37±5.83)kPa,P〈0.01】或Child—PushC级【(34.26±9.10)kPa,P〈0.01】患者;Child—PughA级患者FIB-4指为(3.69±2.66),显著低于Child—PughB级【(6.67±4.30),P〈0.01】或Child—Pu【ghC级【(8.49±4.69),P〈0.0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SM为(17.14±7.27)Kpa,显著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11±7.79)kPa,P〈0.0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FIB-4指为(3.66±2.70),显著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14±4.44),P〈0.01】;单一并发症组LSM为(26.98±6.03)kPa,显著低于多种并发症组[(34.95±9.12)kPa,P〈0.01】;单一并发症组FIB-4指为(6.56±4.22),显著低于多种并发症组【(8.74±4.72),P〈0.01】;Fibrotouch和FIB-4指联合预测肝硬化并发症的AUC为0.903,显著高于FIB-4指单独预测时的AUC(0.765,P〈0.01)。结论Fibrotouch与FIB-4指联合对肝硬化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硬化 并发症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FIB-4指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肝细胞气球样、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茵栀黄口服液 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的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