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心理护理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择了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诊断并且治疗护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进行编号,随机数字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两组。研究组(n=50例)给予心理护理;参照组(n=5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参照组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患者依从度 常规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管理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疲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1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心理健康管理干预)71名,对照组(一般心理支持)61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自评表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工作压力源评分。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的敌对、人际敏感、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专业及专业、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疲劳,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老年肾病风湿免疫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老年肾病风湿免疫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减轻(P<0.05)。结论:老年肾病风湿免疫患者在激励式心理护理下,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激励式心理护理 肾病风湿免疫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20.10-2021.12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护理研究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为24.21±2.33分、23.51±2.52分,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为20.01±1.31分、21.02±1.11分,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探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皮肤科收治的银屑病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计80例。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低于护理前(P

  • 标签: 银屑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二病区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15例)与常规组(1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冠肺炎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其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比较教育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率。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后的大学生不良心理率低于教育干预前(P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40名艾滋病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0名病人。分析艾滋病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不良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心理状态强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可更好的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老年人心理焦虑是一种在老年阶段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弹性心理护理干预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弹性心理护理注重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帮助老年人减轻焦虑情绪,增强心理弹性。

  • 标签: 弹性心理护理 老年 心理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特征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的94名孕产妇,将她们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生活一般照料,观察组采取生活心理照料,最后通过对比二组的护理时、分娩后以及HAMA、HAMD的评分对比。结论:由结果及试验可得,所观察本组患者的HAMA、HAMD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通过加强对高龄产妇心理特征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产妇不安、沮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降低缩宫素使用情况,增加顺产成功率。

  • 标签: 高龄孕产妇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心理护理实施在不孕症患者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使用抽签法将在2022 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不孕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予以干预;观察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不良的心理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孕症 心理状态 作用 评价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自 本 院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发热患者 ,共计 84 例,随机将其分为 每组各有 42 例患者的 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为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定。 结果 在 SAS 及 SDS 等不良情绪 评分 方面,干预组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显著性 ( P < 0.05 )。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96.55%VS81.03% ),差异具有 显著性 ( P < 0.05 )。 结论 发热患者实施 心理干预的效果满意, 患者不良情绪 明显改善 ,护理满意度 明显升高 ,临床上 值得 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 心理护理 发热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当前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心理咨询的实践方法及其在促进心理健康中的效果。首先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然后分析其在处理特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应激等)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心理咨询实践与效果的全面视角。

  •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实践方法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自我管理策略。通过分析护士工作的特点和心理压力来源,结合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提升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提供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精神心理专科护士 心理健康 自我管理 心理压力 职业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使用焦虑、抑郁评分对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急诊科一般接诊病症较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治疗的患者,从而带给急诊科护士很大压力。从而我们将对急诊科护士工作期间,心理控制源与疲惫、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缓解急诊护士疲劳、心理压力的方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研究方式,针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50名护士,调查其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量表。结果: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产生疲惫心理,发生率为90%以上,心里不佳状况出现率达到40%以上。在强度工作下,急诊科护士产生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甚至抑郁方面问题概率较高,都达到了50%以上,通过统计数据也可以了解到,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得分与自身脑力疲惫、躯体疲惫及身体状况整体水平呈正相关。在个体心理控制源得分增加的情况下,其疲劳与心理状态得分也随之增加。结论: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工作,属于疲劳心理状态不佳等问题的高发群体,工作心理控制源对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调节、缓解意义,可以从这一角度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工作 心理控制 疲劳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影响颅脑肿瘤患者在围术期中的心理健康。方法筛选出我院在2018年01月~2019年02月期间诊治的5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抽签法随机组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定2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模式,分别采用SCL-90自评量表和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比2组护理模式下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术期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颅脑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借鉴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肿瘤 围术期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2月 -2016年 3月我院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 31.26±4.18)分、( 18.79±2.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6.85±5.96)分和( 20.48±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 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关键词】 小儿肾病综合征; 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