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口腔内科临床诊疗中常用根管填充材料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选取了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0例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填充材料种类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为了方便我们用A组,B组和C组表示,每组50例患者;A组患者填充的时候采用了碘仿氢氧化钙糊剂、B组患者填充时采用复合树脂、C组患者采用Cortisomol 根管糊剂,填充完成之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之后,A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达96%,疼痛发生率为10%;B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疼痛发生率为20%,C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4%,疼痛发生率为22%;由数据得出A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远远高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内科临床诊疗中,采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在根管填充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还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内科 临床 填充材料 根管填充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颅骨修补材料术前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探讨术前颅骨修补材料成形的方法。方法对60例需行颅骨修补患者应用橡皮泥按照颅骨缺损区大小做出相应的橡皮泥模具,再将颅骨修补材料依橡皮泥模具做成相应的缺损颅骨大小,观察、比较术前成形的颅骨修补效果。结果60例术前成形的颅骨修补材料大小适合颅骨缺损区的大小,复位后形状与骨窗边缘吻合良好,术后两侧形状对比,无明显不同,外观满意。结论颅骨修补材料术前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确实可行、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颅骨缺损 骨代用品 修复外科手术 研究
  • 简介:本文总结了不同体系的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特点。界面反应产物通常呈层状分布,产物类型与基体种类和纤维涂层的种类有关。如当基体为!型或!+β型钛合金,且SiC纤维表面存在C涂层时,界面反应产物通常为TiC(对于SCS-6SiC纤维还存在一层硅化物Ti5Si3),且靠近纤维的TiC晶粒非常细小,而靠近基体一侧的TiC晶粒相对粗大;当基体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如super!2、Ti2AlNb、g-TiAl)时,界面反应产物除了含二元Ti的碳化物外,还存在Ti-Al-C的三元化合物,如Ti3AlC或Ti2AlC。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SIC纤维 界面反应 透射电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制作全口义齿基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安装全口义齿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通过试戴纳米义齿基托树脂安放义齿,观察组通过金属-塑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基托配合义齿安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放成功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观察组脱位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3%,对照组放弃率9.5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塑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基托适用于全口义齿佩戴,安放率高且舒适安全,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金属-塑料联合制作 全口义齿基托 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不同补牙材料在填充楔状缺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科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20例,根据补牙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n=10,给予玻璃离子)和实验组(n=10,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6个月后,回访或复诊分析患者填充物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牙齿健康状况及患者满意度、预后具体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预后情况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补牙材料 楔状缺损 充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补牙材料治疗牙体卸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52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作为数据提供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6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充填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充填材料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对牙体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充填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牙体楔状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治疗效果 玻璃离子充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体楔状缺损治疗中选择不同补牙材料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对象是需要进行牙体楔状缺损治疗的60例患者,其选取时间是在2019.12-2021.12期间,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选用玻璃离子,观察组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其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比较其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牙体楔状缺损 补牙材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金属材料在骨科应用中的生物功能化。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3D打印技术、生物功能化以及骨科医用金属,并对最终纳入的61篇文献资料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医用金属材料是最早应用在骨科领域中的材料,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材料属性正在朝着生物功能化方向发展。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材料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式进行金属材料生物功能的有机耦合。结论:骨科医用金属材料的生物功能化能够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备良好的生物性能和骨诱导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也为骨科领域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骨科 生物功能化 材料表面涂层
  • 简介:【摘要】由创伤、感染、畸形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口腔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口腔骨缺损再生主要的治疗方案是自体骨移植,但这种技术是一种以“缺损修复缺损”的模式,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胶原复合材料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胶原复合材料的特殊性刃为口腔骨细胞的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提供了巨大的结构优势支撑,从而促进了缺损的骨组织再生。本文重点综述了胶原复合材料在口腔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胶原复合材料 口腔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根管治疗中新型填充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86例需要根管治疗的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新型填充材料进行填充,对照组使用传统填充材料进行填充。比较两组患者的根管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后疼痛情况、感染情况、牙髓存活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根管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感染情况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牙髓存活率也较高。结论:新型填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填充材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根管治疗 新型填充材料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口腔修复领域的新材料应用对口腔医生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口腔修复治疗带来了机遇。本文围绕口腔医生在新材料应用中的角色,以及新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评估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口腔修复中新材料应用的现状与挑战,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技巧。其次,探讨了口腔修复中新材料的效果评估方法与实践,强调了长期追踪和随访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升口腔修复效果的策略与展望,包括医生的持续学习与研究,以及参与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不断改进和学习,口腔医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口腔修复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口腔治疗服务。

  • 标签: 口腔修复 新材料 效果评估 口腔医生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io-gide膜材料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GBR)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进行牙种植术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在牙种植GBR中使用Bio-gide膜材料,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不同膜材料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水平与垂直骨生长率、植骨高度和厚度对比,实验组水平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o-gide膜材料用于牙种植GBR的效果较好,可促进骨生长,减少并发症,并提升种植成功率。

  • 标签: Bio-gide膜材料 牙种植术 引导骨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负载去细胞基质的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分离、提纯SD大鼠的BMSCs.实验分为4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样本):空白组:单纯BMSCs培养,对照组1:去细胞基质与BMSCs共培养,对照组2:nHA与BMSCs共培养,实验组: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与BMSCs共培养.于培养14、21d,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于培养3、7、10、14、21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呈球形,粒径范围为3.52~29.65μm.培养第21天,实验组内可见大量钙质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对照组有少量钙质沉积;空白组钙质沉积更少.从培养第7天开始,实验组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ALP活性、Ⅰ型胶原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培养第10天开始,实验组的骨桥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骨桥蛋白表达量又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Ⅰ型胶原及骨桥蛋白的表达均达到高峰.结论负载去细胞基质的CS/nHA复合微球与B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类 材料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龋齿采取不同充填材料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乳牙龋齿患者,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儿,共患有龋齿120颗,根据洞型冲填材料不同将120颗龋齿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C组、D组均为Ⅱ类洞,A、B组均为Ⅰ类洞,各组患牙均有30颗,其中B组、D组充填复合树脂,归为光固化组,A组、C组充填玻璃离子,归为玻璃离子组,观察治疗疗效及操作时间。结果2年复查,A组、B组的充填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D组充填成功率较C组显著要高(P<0.05);在Ⅱ类洞型充填上,玻璃离子组患儿充填失败率显著高于光固化组(P<0.05);光固化组操作时间明显高于玻璃离子组(P<0.05)。结论对于乳磨牙I类洞,可采取操作时间较短的玻璃离子充填,而对于乳磨牙Ⅱ类洞型,应选择强度较高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 标签: 玻璃离子 乳牙龋齿 光固化材料
  • 简介: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011年12月,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坚强内固定术,术后6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合关系,摄X线片、三维CT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3例病例均I期愈合,术后X线、三维CT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制作精良,易成形,有较强的延伸弹性和强度,在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是一种良好的坚强内固定材料

  • 标签: 可吸收 颌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一项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有2.85亿,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高达4.39亿[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神经损害、微循环障碍、局部感染等[2],伤口的正常愈合机制遭受破坏,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数量迅速上升[3,4],截肢率居高不下。在日本,因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率为21.4%[5],在香港则高达30.3%[6]。糖尿病足溃疡

  • 标签: 糖尿病大鼠 壳聚糖材料 糖尿病足溃疡 溃疡创面 截肢率 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 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组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方法换药:前三天采用碘伏纱条引流,三天后采用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能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 标签: 引流材料 肛周脓肿
  • 简介:背景:术后腹腔粘连是亟待解决的外科问题之一,针对复杂的术后粘连病理机制及众多危险因素,手术技巧及屏障材料日趋成为术后预防粘连研究的关注点。目的:概述术后粘连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综述不同制剂类型屏障材料的来源、生物特性、研究现状及潜在不足等。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入库至2018年1月的相关文章,设定“术后腹腔粘连、病因病机、相关因素、防治措施、屏障材料”和“postoperativeabdominaladhesion、pathologicalmechanism、riskfactors、preventivemeasures、barriermaterials”为检索词,最后纳入54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防粘连材料能够通过物理屏障在粘连形成的早期阶段隔离受创区域和外周组织,防止腹腔粘连形成。目前防粘连屏障材料主要存在溶液剂、凝胶剂及膜剂3种剂型,每种材料均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因此针对目前不足深入研究术后腹腔粘连病理过程,预测术后粘连的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手术技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粘连屏障材料,有望减少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

  • 标签: 术后腹腔粘连 病因病机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屏障材料 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