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3000例血液检验对象资料,统计不合格的血液样本,分析及总结影响结果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一些应对措施。结果300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八份样本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27%(8/3000)。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方法不当、保存时间/温度不当与采血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所占比重依次为50%(4/8)、25%(2/8)、12.5%(1/8)和12.5%(1/8)。结论血液样本容易受采集方法、保存时间/温度及采血量等因素干扰而影响检验结果质量,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关键。

  • 标签: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结果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爱立敷外用结合红外线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于PICC置管12h后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行给予爱立敷外贴长度5cm×6cm,同时红外敷线照射,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严重程度、发生时间级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8.3%,对照组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炎发生时间延迟(74±19.16hVS119±28.51h,P<0.05);治愈时间缩短(88±15.95hVS55±16.10h,P<0.05)。结论爱立敷外贴结合红外线照射能有效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 标签: 爱立敷 红外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烤灯理疗在治疗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针对20例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予红外线烤灯理疗并观察效果。结果与传统的热敷比较效果明显。结论红外线烤灯理疗在治疗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优于传统热敷.1

  • 标签: PICC 红外线烤灯理疗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贫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方式进行掌握。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2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出现机械性溶血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人工瓣环周围漏的患者5例,人工材料粗糙,覆盖不到位的4例,材料应用不合理的3例,红细胞破损受损8例。结论对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做好病情分析工作,人工瓣环置入是否存在残余现象是关键,针对其特殊性,要结合治疗手段要求实施,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选择我院ICU收治的8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平分为两组,参照组40例选用咪达唑仑方法治疗,试验组40例选用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有镇静作用,其中试验组镇静时间(21.56±2.61min)显著优于参照组(41.73±6.32min),且试验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24.36±4.21min)显著高于参照组(97.63±21.37min),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血压、呼吸等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均有镇静效果,但前者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咪达唑仑 急诊危重病机械通气 镇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7.14%),比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因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死亡率为(2.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5%),比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十分良好,可显著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肺炎的死亡率,同时降低患者的ICU和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适宜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09月中的1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其中82例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视作对照组,另外81例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视作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6.17%、2.47%,低于对照组17.07%、10.98%(χ2=4.70、4.68,P=0.03、0.03),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高龄组二次插管率高于其他两组,SBT通过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指脉氧为时间窗作为有创、无创通气的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减VAP、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但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有创-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选择的依据不适用于高龄患者。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治疗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ECOPD的疗效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0例作为对象(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针对90例患者实施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AECOPD患者护理后对比的焦虑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肺功能改善率及血气指标改善率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 机械通气 AECOPD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的清醒病患64例,平分为参照组与激励组,参照组撤机时进行常规护理,激励组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而言激励组优于参照组(P<0.05),平均通气时间为激励组短于参照组(P<0.05),平均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在常规治疗中联合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效果明显。既可提升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又可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分诊收治的病患116例,同时于2017年12月落实门诊分诊护理治疗管理方法。将分诊护理质量管理前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将分诊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最后统计各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同时护理管理前后对所有病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护理干预效果情况,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比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研究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门诊分诊护理流程中不良事件产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存在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分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中的红花、小檗皮与对照组药材色谱位置上,可显相同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0.35%、1.4%、0.9%、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可作为评价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的有效标准。

  • 标签: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 薄层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运行病历60份,运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运用QCC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其得分的原因,并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运行护理病历质量得分由开展前的95.54±2.14分提高至97.9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结论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运行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运行护理病历 护理病历得分 品管圈活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一词被更多地使用,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不良事件的暴露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本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如下综述。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本文从PDCA循环基本概述对病案质量控制流程入手,对传统病案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PDCA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利用PDCA循环理论优化病案质量控制的流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满足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病案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策。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检索、小组讨论、层次分析法以及函询法等多种方式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明确,然后对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结果两轮函询之后,其回收率为92.3%与96.1%,权威系数达到为0.865、0.868,协调系数为0.175与0.265,采用χ2进行检验后,发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构建出一个包括三项1级指标,21项2级指标以及97项2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医院依据ICU的实际特点,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可以为医院ICU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ICU 护理安全质量体系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改善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心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冠心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放疗治疗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治疗的140例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PSQI评分为(15.69±5.14)分,对照组为(15.48±5.02)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为(6.7±2.17)分,对照组为(13.29±3.81)分,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改善并将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缓解,可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放疗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