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内需长期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72例,观察了解患者在经血液透析期间导管情况、血流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72例患者导管留置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4例导管留置是时间在6个月内,29例留置时间在1年内,6例留置时间在2年内,3例留置时间超过2年;置管后患者平均血流量在200~300mL/min,5例患者出现导管位置不良,经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可达200m1/min以上;置管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21例患者存在血栓形成,19例存在动脉端血流受阻,5例管道感染,总发生率为62.5%。结论深静脉留置腔导管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达到充分透析目的,并且使用时间长,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导管的长期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J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6例应用J管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腰痛25例,肉眼血尿23例,膀胱刺激症状32例,尿路感染14例,管腔梗阻8例,导管移位6例。经相应处理后,并发症均消除。结论J管在临床应用比较方便,效果肯定,但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规范流程及早合理处置,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双J管 并发症 输尿管支架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0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的联合手术治疗方式,而对照组的患者则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比较这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并胆囊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的联合治疗方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双镜联合治疗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致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医生对头孢类药物应用条件的重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硫仑反应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和纳络酮治疗。结果经急救后所有的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后遗症,此外头孢菌素致硫仑样反应可出现与各性别和各年龄阶段。结论医护人员应对硫仑样反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尤其要提醒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的同时不要使用含乙醇的药物。

  • 标签: 头孢菌素 双硫仑样反应 地塞米松 纳络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我院41例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加植骨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取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完全恢复患者18例,基本恢复患者16例,大部分恢复患者5例,预后不良患者2例。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2.9%。结论采用钢板加植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膝关节稳定性强,复位效果良好,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预后情况基本良好。

  • 标签: 胫骨上端 严重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侧重建钢板固定在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远端骨折,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复查骨折失败率均为0.00%,但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侧重建钢板固定 肱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采用的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在45~50min,平均手术时间(38±7)min,手术室结束后的止血时间在11~1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9.2±2.3),术后并发症概率为17.5%,止血有效率为92.5%。结论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时间短、止血快,治疗有效率较高,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难治性产科出血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调Q波长激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8年间因痤疮前来就诊,采取调Q波长激光治疗的73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6例,都经过波长1064及波长532的治疗,术后防晒、调节饮食,补充维生素c进行调理。结果73例患者中除了因疼痛终止治疗的5例患者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医疗设备有限的情况下,若能充分应用调Q波长激光的性能特点,配合饮食的调节,患者的休养,痤疮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调Q激光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颞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有12例,占63.2%;中残有3例,占15.8%;重残有2例,占10.5%;植物生长有1例,占5.25%;死亡有1例,占5.25%。结论要重视对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以及瞳孔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脱水机的停用不能太早和太快,对患者进头颅CT动态探查,对手术适应征要能够把握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开颅,将坏死的脑组织清除等,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双颞叶重度脑挫伤 临床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创伤,胫骨平台髁骨折,内后侧有劈裂骨片,单从前路无法显露和固定,需行后内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但单纯仰卧位无法行后内侧入路切口,分开行前路和后路手术需消毒两次伤肢,浪费手术时间,我们采用漂浮体位,双下肢同时消毒,前外侧切口传统的仰卧位可以解决,后内侧切口,健康肢体跨过伤肢,伤肢外旋,可以显露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开复位,采用钢板固定。目的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是减少膝关节创伤后并发症的关键。采用漂浮体位下此切口手术暴露良好,内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活动,并在术后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结果该组患者骨性愈合,关节活动良好,可早期负重,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DSCT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同时行DSCTCTA及DSA检查的(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24例动脉瘤,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及对动脉瘤形态、瘤颈的显示、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测量。结果24例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28个,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各项指标的检出和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共17例,夹子与栓塞物部位均与病变部位吻合,清楚显示术后血管情况。结论能量头颅CTA对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数目、形态、瘤颈显示、瘤颈大小及瘤体长径和短径大小与DSA也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诊断、介入或手术治疗要求,并可作为术后复查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工作中硫醒样反应的救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9例硫醒样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结果26例患者于入院后0.5~1小时硫醒样症状消失,10例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硫醒样症状消失,3例患者于入院后2~4小时硫样症状消失。结论急诊工作中正确认知硫醒样反应是救治的基础,迅速妥善处理是救治的关键,做好宣教是预防硫醒样反应发生的目的。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急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小儿膀胱镜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取J管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在小儿膀胱镜下取J管术的护理配合过程和膀胱镜的护理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膀胱镜 双J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段移植术对单眼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单眼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取自角膜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为上下两段,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瓣下段移植于鼻侧胬肉切除区巩膜面,单纯上段球结膜瓣移植于颞侧胬肉切除区巩膜面。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2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结论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段移植术对单眼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眼双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自体球结膜瓣 分段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芬酸钠胶囊用于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30min吞服氯芬酸钠缓释胶囊75mg,对照组不用药物,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6%和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用于无痛人流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胶囊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管在上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中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J管置入法治疗上尿路梗阻疾病,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肾积水改善情况。结果45例患者,置管治疗4周后,腰部疼痛感消失者22例,减轻23例;除1例为输尿管被肿瘤压迫所至肾积水患者未见好转外,其余44例患者肾积水均减少,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出现血尿17例,膀胱刺激症状2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平均置管时间6周~4个月。结论J管治疗上尿路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均可控制,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上尿路梗阻 肾积水 J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中的能量减影(dual-energysubtraction,DES)胸部摄片技术对肺结节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DR检查时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再进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检查,由两位影像医生对每一患者的普通DR图像与DES图像分别作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肺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比普通DR图像检出更多的小结节,且DES图像对结节病变的显示更清楚,有利于定性评价。结论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是对DR诊断肺部结节的有利补充。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肺结节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