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正>(梁晨、张浩、李中清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0月版)整个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平等的追求是最基本的考量。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也是体现在各色人身上的各种不平等。其中,作为社会再生产或社会流动手段的教育,其不平等尤其遭到了社会各方的激烈批评。然而,在漫天批评声中仍有通过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高考制度客观而理性的分析得出的积极评价,这便是李中清等人的著作《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49-2002》。

  • 标签: 当代中国教育 高考制度 社会再生产 激烈批评 中清 社会流动
  • 简介:从近期新发现邓演达给夫人郑立真的30封信中的丰富内容,着重论述:一是为救国救民,通晓"革命道理"和"革命方法",这是他出国考察的主要原因;二是革命思路更加清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革命献身精神更加坚定,为"政治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他出国考察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 标签: 邓演达 革命道理 革命方法
  • 简介:1934-1936年间,客籍诗人蒲风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和《可怜虫》。《六月流火》讴歌了农民反抗怒潮下的巨大力量,展现了革命流火将烧遍穷乡僻壤和旧世界即将被砸碎的壮阔图景。《可怜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台湾早日摆脱日本殖民地命运的爱国情怀。蒲风的叙事长诗不仅为左翼文艺界赢得了荣誉,还带动了任钧等左翼诗人乃至40年代解放区诗人的叙事长诗创作。

  • 标签: 蒲风 客籍诗人 《六月流火》 《可怜虫》 叙事长诗
  • 简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创新的前奏(1922-1937):党对民族"自治"理论的认识及初步实践.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借鉴了俄国党的民族"自治"理论,提出了党的民族"自治"理论;长征中把民族"自治"理论付诸实践,创新了县、乡两级自治政权;(2)创新的进程(1937-1949.1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创新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创新的标志(1949.10-1956):建国初期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全面创新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创新
  • 简介:革命根据地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变迁包括戏剧内容的创新、戏剧演员身份的演变、戏剧功能的转变。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促进社会风气改变的同时,促进了当时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军民关系的融洽。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和当时整个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从一个村庄即可透视整个山西的相关历史。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新歌剧 乡村社会 关头村
  • 简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与教师的课程意识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具有课程的开发意识、学生意识、过程意识,束鹏芳老师将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素材资源有效整合优化,使《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因此,要树立课程意识,教师必须具有主体意识、资源意识和生成意识。

  • 标签: 课程意识 主体意识 课程资源
  • 简介:发生在1926——1927年的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对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当然,他当初受革命的召唤来到广州后,并没有象郭沫若、成仿吾等人一样,始终积极地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而是不久就离开了广州。因此,在这次大革命运动中,他称不上是一个一贯的积极参与者。但是,也不能因此便认为他此后纯粹是“让自己更走向荆棘丛中,那就是更感伤更颓废下去”(丁易:《郁达夫选集·序》),从而把

  • 标签: 客观冷静 她是一个弱女子 钱时英 工农大众 积极参与者 阶级敌人
  • 简介: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把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紧密相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要义。所谓"革命理想",就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所谓"高于天",就是指坚定这一理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高于一切。在当前复杂艰巨的国际国内斗争面前,我们更要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去抵御风险、解决矛盾、迎接挑战。

  • 标签: 革命 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著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人,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谢诗坚 马华左翼文学 中国文学 缘起与流变
  • 简介:《海陆丰苏维埃》一书是研究海陆丰根据地的重要文献。它科学地总结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在革命低潮之时,只能积聚革命力量,而不能即刻夺取县城;抓住有利时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武装夺取政权,建设工农独裁的苏维埃政府;农民应无条件地向地主夺回土地,彻底的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党的坚强领导等六个方面的经验,为全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彭湃 苏维埃 抗租运动 武装斗争 没收土地案 海陆丰
  • 简介:绿色超级稻的战略构想“IR8”。对许多人而言,这个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不代表任何意义。然而,它却代表着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应用与推广更是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 标签: 分子生物学家 华中农业大学 绿色革命 遗传 作物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