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三次思想大解放则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一条主线。第一次思想解放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开始,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第二次思想解放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开始,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从1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开始,突破了“公”和“私”的束缚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 三个有利于 生产力 市场经济 公有制
  • 简介: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 标签: “海洋强国” “海洋立国” 中日两国 海权思想
  • 简介:伴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儒家学说尤其是仁爱思想日益凸显了其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在以社会高于个人,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为基本价值观的新加坡很好地诠释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儒家仁爱思想与新加坡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以期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仁爱 社会和谐 作用
  • 简介:谭云山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并且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谭云山一生有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二是办教育。谭云山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与他的大同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大同理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作为最主要的筹办人之一,他协助泰戈尔创办了中印学会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担任中国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谭云山、陈乃蔚夫妇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捐资创办了大同学校。谭云山的大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激励两国的青年人致力于中印友好工作。

  • 标签: 谭云山 大同思想 教育 中印关系
  • 简介: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年)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成立了季诺维也夫思想俱乐部等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召开全球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大会,可以看出国外对季诺维也夫思想的研究已趋于炽热化。

  • 标签: 季诺维也夫 亚历山大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研究机构 莫斯科大学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的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畸变...

  • 标签: 甘地 现代化 反工业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国际关系规范理论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旨在探寻应然世界的理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它的两种主要思想传统。世界主义发轫于智者学派,成形于近代的康德,到贝兹和罗尔斯那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社群主义可上溯至柏拉图,成形于近代的黑格尔,当代的沃尔泽与弗罗斯特则是两位典型的国际关系社群主义学者。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在于四个方面:人的概念、国家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以及未来向度。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价值两端,各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只有综合这两种视角、融合个体价值与社群价值,提倡道德共存与对话,才能摆脱理论困境,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

  • 标签: 国际关系 规范理论 世界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3月9日,应日本霞山会邀请,李成仁常务副会长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六人赴日参加交流协会与霞山会共同举办的“针对东亚共同体多角度研讨会”。中日两国学者齐聚一堂,开诚布公地研讨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双方并不回避分歧、矛盾和问题,而是坦诚交流,听众积极参与,问答互动活跃,

  • 标签: 东亚共同体 思想交流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 综述 碰撞 中日两国
  • 简介:思想库在美国的决策体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思想库之一“新美国世纪计划”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例证。该思想库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极力倡导新里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的霸权与扩张;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占据美国政府的主导地位,“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对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加之“9·11”事件,导致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推行所谓“自由民主”的中东。虽然,“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发动战争,但战争的后果就难如他们所愿了。

  • 标签: 美国思想库 美国外交决策 “新美国世纪计划”伊拉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