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信号是流动的能量,信号携带信息,信号传输是知识成为可能的基本前提。感官系统和意识的产生依赖流动的能量,流动能量携带信息即为信号,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是信息的两大基本要素,信息内容随感官系统和意识的选择而转化为意义,意义的初始形态是现象,现象使知识成为可能,由此可知,信号传输使知识成为可能。

  • 标签: 信号传输 现象 知识
  • 简介:基于大数据的知识表征不仅凸显知识的精神特质,而且凸显知识生产特质、实践特质和规范特质。多元的大数据主体使知识更加复杂,数据的主体多元性在客观上要求数据共享,而实现大数据共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据的主体多元性使大数据仓库的客观性越来越复杂。关联的网状大数据彰显知识的客观性,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的客观性不仅来源于关联的大数据形态,而且来源于经验世界的大数据、主体与经验世界关联的数据、主体问数据的客观实在。强语境依赖的大数据彰显知识的相对性,基于大数据知识表征依赖大数据产生的时空语境,基于大数据知识应用具有应用空间的相对性。大数据知识的实践应用彰显知识的社会规范性,应遵循客观性、公有性和社会性及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的制度规范。基于大数据的知识表征不仅彰显大数据工具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普遍知识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本主义和外在主义知识论的超越,是关联分析和因果分析的辩证统一,并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大数据 知识表征 数据关联 复杂性 客观性 相对性
  • 简介: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在1787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的"超验演绎"部分,康德着力考察了知性范畴的运用条件,从而引出了对于观念论哲学极为重要的自我意识的难题。作为康德哲学问题意识的直接继承者,费希特在他的知识学系统中直接将在康德那里仍然处于后设问题的自我意识论题中心化,试图摆脱康德哲学中过于浓重的传统哲学的阴影,以崭新的方式去处理这一论题。以费希特于耶拿时期写作的两版"知识学"中关于最高原则公式的讨论为中心展开考察,可以揭示在何种意义上费希特解决了康德遗留的困难并超越了旧的哲学问题域的。

  • 标签: 自我意识 知识学 原初洞见 意识的内在结构
  • 简介:海伦·朗基诺(Helen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ScienceasSocialKnowledge,

  • 标签: 哲学系 斯坦福 普林斯顿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 Helen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与“朱利叶斯”是与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断言与案例的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热点与难点.指称与指称对象的区分是一个新颖的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的混淆与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实在论和各种牌号的反实在论——如唯心论、唯名论、工具主义、相对主义、非实在主义——之间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世界、真理、共相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一方面独立于我们而存在。另一方面却又能够为我们所知晓。争论聚焦于: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到底有多少是来自世界的,又有多少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如何在发现与建构之间画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天真实在论注重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整合,以及独立性与认知可通达性之间的平衡,恰好占据了严格的实在论与松散的相对主义之间可供立足的中间地带。

  • 标签: 实在论 反实在论 天真的实在论
  • 简介:加拿大哲学家瑞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的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的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的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的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的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的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的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的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的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的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的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的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的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的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由漂浮 即刻问题的解决 意向性的教导行为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