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κ-银环蛇(κ-bungarotoxin,κ-BGT)是种突触后神经毒素,由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结构中含有5个保守的二硫键,能选择性的识别α,β2亚型的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与α—BGT有很高的同源性。在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中克隆表达的κ-BGT均具有定的生物活性。

  • 标签: κ—银环蛇毒素 研究进展 基因克隆 毒素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 简介:κ-银环蛇(κ-bungarotoxin,κ-BGT)属于突触后神经毒素,能选择性的识别α3β2亚型的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可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由于κ—BGT分离提取比较困难,难于从自然界中大量获取,无法满足各项研究的需要,所以本文探讨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表达体系中表达κ—BGT及其在实验室规模生产的可行性。

  • 标签: 表达 银环蛇毒素 乙酰胆碱受体 药理学研究 亚型 基因
  • 简介:为制备β-BGTA1链重组蛋白并进步开展β-BGT的生物活性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了D—BGTA1链基因,从银环蛇腺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PCR获得银环蛇cDNA.根据β-BGTA链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银环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转入层coilTop10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PCR鉴定为阳性克隆后测序.测序证明获得了β-BGTA1链基因.测序获得的D—BGTA1链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D—BGTA1链的基因序列致.

  • 标签: PCR 蓝白斑筛选 阳性克隆 大肠杆菌 β-银环蛇毒素 A1链重组蛋白
  • 简介: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是将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毒素与抗体或细胞因子偶联而得到的类新型导向药物,它以抗体或细胞因子特异识别并结合靶细胞,通过细胞毒素破坏细胞膜而引起细胞死亡。由于细胞毒素类免疫毒素能高效、特异地杀伤靶细胞,因此选择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用于肿瘤导向治疗将是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 免疫毒素 导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2(CTX-12)联合射线处理,对Balb/c裸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0只Balb/c雌性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0.60±0.09)cm3时,随机将动物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CTX-12+放射组、单纯CTX-12组、单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抑瘤率,并以流式细胞术、TUNEL系统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放射组、单纯CTX-12组、CTX-12+放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8.2%、46.7%、77.9%;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动物的皮下移植肿瘤都受到抑制(P〈0.05);但CTX-12+放射组肿瘤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单纯CTX-12组(P〈0.05)和单纯放疗组(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亦然。结论CTX-12联合射线处理能显著抑制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CTX-12联合生理剂量射线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明显抗膀胱肿瘤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放射疗法 细胞毒素类 细胞凋亡
  • 简介: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经甲醛溶液处理可成为类毒素,将类毒素免疫大型动物,从其血清中可分离出能中和细菌毒素的抗毒素

  • 标签: 病原菌 毒素 抗体 疫苗
  • 简介:蛇毒为毒蛇的毒腺分泌物,不但可以制备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抗蛇毒血清,而且还可以把它分离提纯制成镇痛剂和止血剂。那么如何去采集和加工蛇毒呢?下面首先介绍几种简单、易学且适用于提取各种毒蛇毒液的方法。

  • 标签: 加工方法 蛇毒采集 采集加工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毒蛇咬伤全身不适2小时”于2007年8月22日7时54分入院。患者于凌晨5时许捕鱼时不慎被毒蛇咬伤(银环蛇),当即觉胸前区不适,无呕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到我院急诊,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及相关化验检查。在办住院手续途中,突然呼吸困难,大汗,急送ICU。

  • 标签: 银环蛇咬伤 呼吸衰竭 救治 全身不适 毒蛇咬伤 肢体抽搐
  • 简介:蛇毒类组成复杂的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和防御的武器,还在促凝、抗凝、镇痛、戒毒、抗肿瘤等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的多样性、蛇毒合成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的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蛇毒含有多种酶和多种不同生理、药理活性蛋白.人们对纯化的蛇毒制品和非纯化的蛇毒制品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血小板、解离素、粘附分子、纤维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并首重对蛇毒抗肿瘤转移作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肿瘤转移 研究现状 蛇毒 粘附作用 血管生成 血小板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个重要环节。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而且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通道。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可抑制其生长并能减少肿瘤浸润转移的机会。蛇毒解离素抗肿瘤的研究是当前蛇毒研究的热点之,本文就近年来蛇毒解离素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解离素 整合素 蛇毒 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马铃薯有毒成分是龙葵素,又叫马铃薯毒素、茄碱,正常的马铃薯肉和皮及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均含定量的龙葵素,但正常马铃薯肉、皮及芽眼的龙葵素含量较低,食入后不至于引起中毒。而马铃薯植物花、叶、茎等龙葵素含量较高,特别是马铃薯贮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引起马铃薯发芽或阳光直射使马铃薯皮变绿,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当动物采食了较多的含龙葵素较高的马铃薯芽和变绿的马铃薯皮或马铃薯植物的花、茎、叶可引起马铃薯毒素中毒。

  • 标签: 毒素中毒 龙葵素 植物花 茄碱 有毒成分 机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方法1例26岁女性患者于2017年6月7日入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短时间内2次注射肉毒素共500 U后出现全身乏力、胸闷、眼睑下垂等不适症状。诊疗过程中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后经仔细体格检查(下颌肿胀)、多次询问病史等,最终明确为肉毒素中毒诊断。经10余天补液、促代谢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不适症状好转。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共检索到医源性肉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文献33篇,其中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篇,包括了30例有效病例。对这30例患者的般特点、肉毒素注射后中毒发病时间、临床表现、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年龄范围3~80岁。除2例不详外,余均为A型肉毒素中毒。发生肉毒素中毒最早为使用肉毒素当天,最晚为注射后3周。病程持续10 d至6个月。经积极治疗后,多数预后尚可。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医源性肉毒素相关性不良反应,把控适应证,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肉毒毒素类 A型肉毒毒素 医原性疾病 外科,整形 肌无力 肌电描记术 肉毒抗毒素 数据库,文献型
  • 简介:科学家利用X射线发现了炭疽杆菌的毒素——浮肿因子的结构,并对这种毒素起作用的机理有了进步的了解。

  • 标签: 科学家 炭疽毒素 浮肿因子 结构
  • 简介:家禽对霉菌毒素敏感,尤其是雏鸡对霉菌毒素更加敏感,多种霉菌毒素对家禽都存在毒害作用。目前,因摄入霉菌毒素而导致的免疫抑制、中毒症状等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给生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 标签: 霉菌毒素中毒 肉雏鸡 死亡数量 第三天 平养 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