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 常规凝血试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TEG)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子痫前期患者中选择8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8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EG指标和常规凝血参数,分析TEG和凝血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凝血各项指标中,研究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TEG指标中,研究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高于对照组,血栓形成的最大振幅(MA)、凝固角(α角)、综合凝血状态指数(CI值)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的PT、APTT和TEG不具有相关性,TT和R、α角呈正相关,与CI值呈负相关,FBI和MA、α角呈正相关,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TEG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TEG和凝血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有助于早期预防以及治疗子痫前期患者。

  • 标签: TEG 子痫前期 凝血指标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及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做血栓弹力普通杯检测,验证实验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同时抽取139例患者2份枸橼酸抗凝静脉血,采用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及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同时进行普通杯测试,检测R、K、Angel、MA、CI,参考值范围之内判断为"阴性",参考范围之外判断为"阳性"。进行各检测值与临床样本的一致性检测、计算各检测值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2组数据中的R,K,Angle和MA均进行配对t检验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使用乐普公司CFMSLEPU-8800设备及美国Haemoscope公司TEG-5000设备做普通杯测试,对比结果的阴阳性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所有参数的r值〉0.975,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仪 CFMS LEPU-8800 TEG-5000 普通杯测试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弹力TEG)在肝病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接受治疗的68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病例,为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000毫升,对比患者输注前后TEG检测结果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血浆输注前的R和MA值均低于血浆输注后(P>0.05),K、LY30和EPL值均高于血浆输注后(P<0.05);血浆输注前与血浆输注后凝血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结果与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肝病患者的临床输血指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肝病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血栓弹力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ICU患者54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0例、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34例),均提供血栓弹力指标检测,分析血栓弹力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性。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R时间、K时间高于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α角与MA值低于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P<0.05。血栓弹力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栓弹力指标可以用来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风险,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弹力图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弹力(TEG)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以危重症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1年10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血,研究组实施TEG指导下用血,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试验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于2017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实施血栓弹力试验结果进行临床成分输血的指导(实验组),于2016年一年间实施的常规凝血试验成分输血指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试验方式之间对比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施血栓弹力试验指导下的实验组使用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明显少于实施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下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实施血栓弹力试验指导成分输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栓弹力图试验 成分输血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8例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血栓弹力(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结果参数及图形变化,探讨其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凝血功能易发紊乱的疾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抗凝血,按TEG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由专人进行TEG检测。结果28例患者的TEG检测中R时间、K时间、α角及最大振幅MA的异常比例分别为46.4%、14.3%、21.4%和14.3%;与26例健康志愿者TEG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EG可以反映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凝血全貌,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凝血异常 血栓弹力图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栓弹力(TEG)试验指标变化,以期指导颅脑损伤的诊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苍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5例)和轻型组(28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和对照者采用TEG检查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和凝固角(α),检查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轻型组,重型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Ma、α和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治疗后24h、72h和168h,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低于治疗前,而Ma、α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Ma和α均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R值和K值与PT、APTT和Fib正相关,Ma和α与PT、APTT和Fib负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G试验指标的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血栓弹力(thrombelastography,TEG)分析仪是一种从凝血、血小板聚集、纤溶等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的监测仪,1948年由Harter[1]发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应用于临床,首先用于肝移植手术,指导术中输血,效果良好。现已成为肝脏移植、心脏搭桥等围手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良,改良TEG(mTEG)可以排除肝素的影响,并增加了敏感性和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加广泛。由于mTEG能动态评估血小板与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细胞成分(WBC、RBC等)对血浆因子活动的影响,从而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过程,目前在冠心病抗栓治疗、评估血小板活性和抗血小板效果、以及筛查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甚至分析介入术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原因等方面有着新的作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高凝 纤溶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血栓形成与血栓弹力基础知识、血栓弹力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血栓弹力研究进展与展望。通过对血栓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结合血栓弹力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全面阐述了血栓弹力在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妊娠期疾病等多种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了血栓弹力在指导抗凝治疗、评估手术出血风险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文章还对血栓弹力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人们对血栓形成机制的认识,促进血栓弹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一文教你读懂 血栓弹力图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栓弹力(thromboelastography,TEG)参数同常规凝血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入住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患者102例,同时入选健康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常规凝血试验TEG检测。并对TEG参数、常规凝血试验指标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1)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TEG参数中的R、K逐渐增大,α角、MA逐渐变小。(2)TEG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TEG参数能全面地反应机体内凝血过程,且同常规凝血试验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常规凝血试验相比,TEG能更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肝硬化 凝血试验
  • 简介:摘要血栓弹力(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由血栓弹性描记仪描记的凝血过程的曲线图,其能模拟机体内的凝血过程,能完整地、准确地检测从凝血开始到血凝块形成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体过程,能对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以及纤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目前TEG已广泛用于肝硬化、肝癌、肝移植等疾病凝血功能的监测,本文主要对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弹力TEG)在非血液病患者手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术后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非血液病患者38例,于术后输注FFP前、输注200ml及输注400mlFFP后分别进行TEG及传统凝血象检测。对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3种状态下TE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输注FFP前、输注200ml及输注400mlFFP后3种状态下,R时间、K时间、Angle值及凝血综合指数C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05、20.869、19.978和31.243,P值均〈0.01),但最大振幅(MA)值在上述3种情况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651,P〉0.05)。3种状态下,PT、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74、8.382、117.049和23.029,P值均〈0.01)。3种状态下凝血象与TEG-CK检测结果比较,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5)。结论TEG适用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TEG结果显示,输注不同量FFP后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新鲜冰冻血浆 输血 凝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输血与用药中血栓弹力的应用和指导作用。方法:选取 2017-07—2019-09期间本院收治的 86例需要术中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结合单中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作实验组( n=43,应用血栓弹力)与对照组( n=43,不应用血栓弹力)。结果:实验组术中各类血液制品使用量相较于对照组均更少(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P<0.05)。结论:血栓弹力在指导输血与用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增强临床治疗安全性,因此,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临床输血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血栓弹力( thromboelastography,TEG) 是一种检测全血样本凝血功能的方法,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TEG 因其检测快速,能够全面反映凝血过程等优势,受到越 来越多产科医生的认可。孕产妇 TEG 参考值的研究,TEG 在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妊娠期糖 尿病及血栓预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 TEG 在产科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 行展望。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参考值 产后出血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血栓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栓弹力(TEG)异常图形的结果参数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8116例TEG结果,利用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血凝块溶解百分比(EPL)、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凝血指数(CI)等参数对凝血因子活性组、肝素应用图形组、纤维蛋白功能组、血小板功能组、纤溶亢进组、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等进行分析。结果凝血因子活性组凝血因子缺乏组R值16.4min,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组R值1.9min。肝素应用图形组CKH的R值较CK延长组,CK的R值21.0min,CKH的R值8.7min;CKH的R值与CK组一样,CKH=CK的R值6.0min。纤维蛋白功能组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组K值7.9min,Angle值43.6°;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组K值0.8min,Angle值82.4°。血小板功能组低血小板功能或功能不良组MA值27.0mm,血小板功能亢进组MA值80.8mm。纤溶亢进组原发性纤溶亢进组LY30值66.5%,CI值-1.0;继发性纤溶亢进组LY30值14.9%,CI值4.1。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纤维蛋白二次激活组MAA值42.9mm,FF试剂重测组MAA12.5mm。抗血小板药物监测组ADP(代表药物波立维)抗血小板抑制剂无效组,ADP抑制率15.9%;AA(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抑制剂无效组,AA抑制率9.5%。结论确保血栓弹力异常图形的准确性,正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判断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依据血栓弹力结合凝血检查的结果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细胞聚集与无血栓并红细胞聚集情况各分A、B、C三个亚组,每组各20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肺血栓的栓塞症(PTE)情况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VT、致死性PTE的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内的出血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与凝血提示可以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进行早期的预测,实施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根据患者不同的高凝状态,对不同因素进行寻找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可保证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在创伤病人的输血指导中TEG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创伤病患2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止血、止痛、输血等治疗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CCTs和TEG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种指导方法的凝血阳性率。结果:CCTs检测输血前后的指标变化差异显著;TEG在输血前后的指标数值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但对比两种方法在8h、24h对病人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的检测结果,明显为TEG的指导效果更佳,差异显著(P<0.05)。结论:TEG在创伤病人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要优于CCTs,建议优先推荐血栓弹力

  • 标签: 血栓弹力图;创伤;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对于临床输血的质量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接受临床输血服务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是否采用血栓弹力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处理,实验组根据血栓弹力指导临床输血操作。对比血浆制品使用以及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浆制剂使用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输注血小板的CCI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5)。结论:血栓弹力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提高血液制剂的合理应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临床输血 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