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MP2/6-31g(d,p)、MP2/6-311g(3df,3pd)、B3LYP/6-311g(3df,3pd)方法计算氟、氯、溴原子和分子、原子及分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能量。用MP2/lanl2dz方法计算碘原子和分子、原子及分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能量。由计算得出的能量分析得出氟、氯、溴、碘原子和分子的电负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卤素原子和分子的电负性数值变化规律相同,由此可以得出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可以近似描述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体系。

  • 标签: 电负性 电离能 电子亲合能
  • 简介:电负性是指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此概念最早由pauling提出,利用电负性数值可定性地判断化学键的键型和极性,也可解释化合物、元素的递变规律以及进行生成热计算等。目前对电负性的标度和计算有多种方法,容易使读者对电负

  • 标签: 电负性 标度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 生成热 元素周期律 非金属性
  • 简介:电负性是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性质,应用电负性值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极性,计算键的离子性。异核双原子分子的键能。本文用电负性数值解释过渡元素氧化态变化规律.利用成酸元素R及其氧的电负性计算含氧酸根离子的电负性及其组成原子上的局部电荷,根据局部电荷值判断含氧酸强度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揭示影响含氧酸强度的实质。此外用成酸元素最高氧化态的电负性讨论了VO43-.CrO42-.MnO4-的电荷迁移作用。

  • 标签: 电负性 局部电荷 含氧酸根离子
  • 简介:多原子分子ABi冲,A直接与i个B原子键合时,其电子结合能可表示为:n、Z、S分别为A原子轨道主量子数、核电荷和特征屏蔽-钻穿常数;XB、XA分别为B原子和A原子的电负性Pauling值);b为经验常数。

  • 标签: 屏蔽-钻穿常数 电负性 电子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