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铝电解用连接导杆是连接阳极和电源的关键部件,在高温电解条件下起承载阳极的作用和承担大电流导通的任务,其原材料必须是导电的、有一定强度和高致密度的。该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Cu-Ni-Fe-Co合金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其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制备高致密度导杆合金材料的最佳烧结工艺。结果表明:该合金的相对密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250℃时能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相对密度为95.2%、晶粒尺寸为20-30μm的Cu-Ni-Fe-Co合金材料,其性能完全满足制作铝电解连接导杆的要求。

  • 标签: 粉末冶金 Cu基连杆 烧结 致密化
  • 简介:Wehaveshownthat,incontrasttotheresultsintheliterature,theBraggpeakintensityofNi80Fe20/Cusuperlatticesisenhancedattheincidentx-rayenergyslightlyhigherthantheabsorptionedgeoftheheavierelement(Cu).TheatomicdensityatNi80Fe20/Cuinterfacewasanalysedbythediffractionanomalousfinestructuretechnologywiththeincidentangleofx-rayfixedatthefirstBraggpeak.OurresultsdemonstratetheepitaxygrowthofNi80Fe20/Cusuperlattices.Uponannealing,theepitaxityofNi80Fe20/Cumultilayersbecomespoorbutthelocalcrystallinityineachlayerisimproved.

  • 标签: X射线分析 微观结构 原子分布 Ni80Fe20/Cu超晶格 晶体生长
  • 简介:采用电场、磁场、应力场和温度场多场耦合成形与烧结一体化技术制备高致密Fe-2Cu-2Ni-1Mo-0.8C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该合金的显微组织以及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重点研究耦合外加脉冲磁场对合金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应力场和温度场三场耦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耦合适合的脉冲磁场,可明显改善烧结合金微观组织和合金元素分布的均匀性,不仅提高合金的耐磨性,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均匀性。在峰值电流、基值电流、频率、占空比分别为2700A、360A、50Hz和50%的脉冲电流以及烧结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烧结铁基合金粉末3min,耦合外加脉冲磁场强度为2.36×106A/m时,烧结材料的耐磨性能最佳,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

  • 标签: 铁基合金 多场耦合烧结 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介绍一种金属/合金的生产方法,用于恒电流和恒电位条件下由混合硫化物(Cu2S,NiS)生产Cu-Ni合金,称为直接电化学还原(DER)。研究槽电压和槽电流等工艺参数对还原得到的化合物组成的影响,以生产工业所需的CuNi10,CuNi20和CuNi30等合金。在1200°C下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Cu2S和NiS在CaCl2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根据CV研究结果,Cu2S的阴极还原是一步完成的,即Cu2S?Cu;NiS的阴极还原则分两步进行,即NiS?Ni3S2?Ni。恒电流研究表明,在10A电流下电解15min,可制备出最高硫含量为320×10-6的高纯CuNi10合金。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和光学发射光谱(OES)测试结果表明,在2.5V电压下直接电化学还原15min,可制备出杂质含量低(即硫含量小于60×10-6)的所选成分的Cu-Ni合金

  • 标签: 熔盐电解 电还原 铜提取 硫化铜 硫化镍 CU-NI合金
  • 简介:以FeMn合金粉末的形式在铁基合金粉末中添加Mn元素,退火后得到Fe-Cu-Mn部分预合金粉末,采用模壁润滑温压工艺制备Fe-Cu-Mn-C合金,通过对合金密度与硬度的测定以及形貌观察,研究Fe-Cu-Mn-C粉末的压制与烧结行为,以及Mn含量对合金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退火处理实现部分预合金扩散而得到的Fe-Cu-Mn粉末具有很好的压制性能,Fe-2Cu-0.5Mn-0.9C压坯密度达到7.37g/cm3,烧结密度为7.33g/cm3;添加适量Mn能有效提升铁基合金的力学性能,其中Fe-2Cu-0.5Mn-0.9C合金的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达到715MPa;随Mn含量增加,合金的孔隙增多、密度下降,导致强度和硬度下降。合金的局部氧化对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Mn含量对合金组织影响不大,Fe-2Cu-Mn-0.9C合金呈现混合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贝氏体构成。Mn的蒸发与凝聚是Fe-Cu-Mn-C的烧结机制。

  • 标签: Fe-Cu—Mn 粉末冶金 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Fe-50%Ni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软磁材料.作者采用注射成形方法制取Fe-50%Ni,研究了在注射成形工艺中烧结工艺对最终产品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能够较好地改善产品的力学性能;密度是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主要因素,杂质(主要指C,O,N)的含量和晶粒尺寸时剩磁、磁导率和矫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注射成形方法制取的Fe-50%Ni,其性能要优于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Fe-50%Ni.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Fe-50%Ni 磁性能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镍基合金的特点、分类和其在AP1000核电中的应用。以SB168UNSN06690镍基合金为代表,分析了Ni-Cr-Fe合金的焊接性,从焊接工艺特点和焊接接头性能方面分析了其焊接特点,针对焊接难点,总结了各难点的解决措施。并结合SB168UNSN06690的焊接性和工艺试验,总结了几点关于今后现场施工中应注意的建议。

  • 标签: Ni-Cr-Fe系镍基合金 焊接性 焊接难点 解决措施
  • 简介:为了快速测定废氰化镀金溶液中Au,CuNiFe四种元素含量,采用一步消解直接进行ICP-AES测定。并对分析谱线、元素干扰和等离子体参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4—0.019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3—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54%。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废氰化镀金溶液的回收生产,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废氰化镀金溶液
  • 简介:试图为高温度的熔融的盐反应堆的安装和电极的建设开发材料,在750和950湩爠晥湩浥湥?瑳敲杮桴湥湩?猠汯摩猠汯瑵潩?瑳敲杮桴湥湩?眠牯?慨摲湥湩?愠摮瀠敲楣楰慴楴湯猠牴湥瑧敨楮杮的Ni-11Fe-10Cu的高温度的氧化行为上的艾尔和Y的效果

  • 标签: Ni-Fe-Cu 合金 稀土元素 高温度的氧化行为 多层的氧化物规模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相同O含量不同Ni含量的Cu—W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XRD、涡流导电仪等对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导电率、硬度、密度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O含量情况下.随着Ni含量的增加,Cu—W合金上的孪晶有所减少,各相的集聚程度逐渐增加,这更加说明了Ni有利于改进CuW合金的组织性能;Ni的添加对Cu—W合金的性能影响较大,随着Ni含量的增加,Cu—W合金的电导率由40S/m迅速下降到5S/m,而硬度由35HB逐渐上升至68HB,同时烧结后的Cu—W合金的密度也由7.1g/cm3逐渐上升至8.0g/cm3。

  • 标签: Cu—W合金 添加元素 硬度 导电率 影响
  • 简介:在H2,H2+N2及真空气氛下对Fe/2Ni合金进行了烧结,讨论了烧结气氛对合金碳含量以及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烧结气氛是通过H2+N2混合气氛中H2脱出合金中的碳,从而影响合金的最终组织来影响合金力学性能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烧结气氛的H2与N2体积比来控制合金中的碳含量,以得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并对合金脱碳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 烧结气氛 Fe/2Ni
  • 简介:采用3种不同的工艺(直接在450℃下进行时效处理;80%冷轧,然后在450℃下进行时效处理;600℃/8h高温预时效+80%冷轧+780℃/2min+450℃/16h终时效)对固溶处理后的Cu-2.0Ni-0.34Si-Mg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研究形变热处理工艺对该合金的组织与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3种工艺对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由于其中的短时高温预处理可以获得溶质原子充分固溶的过饱和固溶体,因此终时效后的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显微硬度为180HV,相对电导率为49.8%IACS,伸长率为13%。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μm,主要析出强化相为δ-Ni2Si。

  • 标签: Cu-2.0Ni-0.34Si-Mg合金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电导率
  • 简介: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镍铬合金中Si,Mn,Fe,Ti,A1,Cu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溶样方法和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消除干扰。对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86.8%~106.9%,镍铬合金标准物质的各元素测定结果均与标准值一致。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镍铬合金中多元素同时测定。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镍铬合金 多元素 同时测定
  • 简介: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OFNiDEPOSITSTheNidepositsinChinaaredistributedinGansu(Jinchuan),Xinjiang(Karatunggu,Huangshan),Jil...

  • 标签: deep seated liquation injection spatio TEMPORAL
  • 简介:采用化学镀技术在膨胀石墨表面包覆Ag及Ni-Co-Fe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及振动磁强计等方法对镀层形貌、组分、结构及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表面镀层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包覆银后的膨胀石墨没有磁性能,而包覆镍铁钴、镍铁钴/银、银/镍铁钴后的膨胀石墨磁性能明显增强,饱和磁化强度σs-Ni-Fe-Co=10.2emu/g、σs-Ni-Fe-Co/Ag=6.3emu/g、σs-Ag/Ni-Fe-Co=2.4emu/g。

  • 标签: 膨胀石墨 化学镀 AG Ni-Co-Fe合金 表征 磁滞回线
  • 简介:通过硬度、电导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Cu-0.7Fe-0.12P合金的性能与组织,研究形变及时效处理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得出冷变形量与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为该合金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合金经900℃固溶并40%冷轧、450℃时效6h、70%冷轧后,在400、450和500℃分别时效1h。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时效合金的硬度(141HV)和相对电导率(89.9%IACS)均达到了较好的状态;而直接对合金冷轧变形80%并在450℃下时效1h后,相对电导率为70%IACS,比经双冷轧双时效处理后测得的合金相对电导率小。

  • 标签: Cu-0.7Fe-0.12P合金 形变热处理 显微组织
  • 简介:采用环境氢脆技术及现代材料微观分析技术,研究了Fe-35Ni-15Cr实验合金在室温至900℃的力学性能及热充氢后在室温及750℃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温度对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为优化其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等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合金 温度 现代材料 热处理工艺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95W-5(Ni/Fe合金,研究合金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合金有2种断裂形式,当粘结相与W颗粒界面结合良好时,发生粘结相的延性断裂和W颗粒的穿晶解理断裂,合金的强度和韧性都很高,冲击韧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9J/cm2、883MPa和10%;而粘结相与W颗粒界面结合较差,粘结相不能完全填充于W颗粒之间时,合金表现为脆性,其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69J/cm2和596MPa,断裂前不出现塑性变形。对烧结后的95W-5(Ni/Fe)脆性合金在马弗炉内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150~1280℃,用氩气作保护气氛,保温时间0.5~2h)后,由于改变了W颗粒与粘结相之间的界面结合状态,合金断裂行为转变为延性断裂,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高密度钨合金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