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传统 N连接器的基础上,研发了耐海洋环境 N连接器。分别从防水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两方面阐述了连接器的设计原理,并按照标准进行试验验证。为后续耐海洋环境连接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海洋环境 防水结构 材料
  • 简介:摘要A(AOSpine分)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胸腰椎骨折类型。其中A3胸腰椎骨折,尤其是不合并神经损伤的A3N0/1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虽然目前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骨折复位不良、术后再发后凸畸形以及远期椎间盘退变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改善A3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本文对目前A3N0/1胸腰椎骨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内 骨钉 终板损伤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通过呼吸道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人类腺病毒7阳性,且血清腺病毒IgA抗体阳性,同时应用咽拭子PCR法检测甲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7合并甲H1N1病毒)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衰弱状况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非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射血分数>50%老年患者604例,年龄(74.9±6.5)岁,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30例(21.5%)、衰弱前期组327例(54.1%)和衰弱组147例(24.3%),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测定血NT-proBNP水平,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对衰弱的诊断价值。结果随衰弱程度加重,NT-proBNP水平升高(P<0.01)。衰弱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衰弱前期组[235.7(104.1,650.3)ng/L比123.2(67.7,281.7)ng/L,P<0.01],衰弱前期组患者高于非衰弱组[123.2(67.7,281.7)ng/L比88.2(49.9,203.1)ng/L,P<0.01]。随衰弱程度加重,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与衰弱独立相关(P<0.01)。NT-proBNP对衰弱有诊断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688(P<0.01)。结论老年住院衰弱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在衰弱患者中测定NT-proBNP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关注患者的心功能,并及早给予干预。

  • 标签: 衰弱 利钠肽,脑
  • 简介:摘要人感染甲H7N9禽流感病毒(human-infecting H7N9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H7N9 AIAV)已跨越禽类与人类之间的宿主屏障而感染人类。2013年至今,hH7N9 AIAV已在中国引起5次大的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存在有限的hH7N9 AIAV感染人际传播病例,但hH7N9 AIAV的高突变率特征似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此文就hH7N9 AIAV的来源、致病性和抗原分子基础,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为hH7N9 AIAV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禽流感 抗原变异 疾病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N 端 B 钠尿肽前体在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方法:选取我院 20 例 尘肺 患者,再选取 20 例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静脉血 NT-proBNP 展开测定,对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观察。遵循 Youden 指数最大标准展开临床分析,掌握 NT-proBNP 临界值。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甲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 P< 0.05)。结论 :血 BNP 水平属于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中的敏感指标。可应用 NT-proBNP > 450pg/mL 当作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界值。

  • 标签: N 端 B 型钠尿肽前体 尘肺 病 肺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对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排除临床诊断心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入选患者血NT-proBNP水平,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即低NT-proBNP(<125 ng/L)组和高NT-proBNP(≥125 ng/L)组。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以及包括上述所有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因心原性休克、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运重建导致的死亡、再入院或急诊室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是否为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共入选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600例,年龄(74.9±6.5)岁,其中男性304例(50.7%)。随访344(265,359)d,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178例(29.7%),全因死亡19例(3.2%),失访12例(2.0%)。入选患者中,低NT-proBNP组286例(47.7%),高NT-proBNP组314例(52.3%)。与低NT-proBNP组比较,高NT-proBNP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认知水平和日常活动能力较低、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P均<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低NT-proBNP组[33.4%(105/314)比24.8%(71/286),P=0.0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高于低NT-proBNP组[17.5%(55/314)比8.4%(24/286),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亦显示出同样的趋势,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Log-rank P=0.016)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og-rank P=0.001)均高于低NT-proBNP组。高NT-proBNP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NT-proBNP组[4.8%(15/314)比1.4%(4/286),P=0.020],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则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2)。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躯体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分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是复合终点事件(HR=1.376,95%CI 1.049~1.806, P=0.021)和心血管事件(HR=1.777,95%CI 1.185~2.664, P=0.005)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206)。结论NT-proBNP对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再入院和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测定此类患者的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快速识别远期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 标签: 住院病人 老年人 预后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甲流感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的临床特点、诊治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9年2月收住的1例重症甲H1N1流感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例患者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并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结论HFNC可以有效改善重症甲H1N1流感患者的缺氧状况,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甲型H1N1流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表达甲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5N1 AIAV)NIBRG14株结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研制新型人用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反转录PCR扩增H5N1 AIAV NIBRG14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编码基因,并将改造的HA、NA基因克隆至痘苗病毒穿梭质粒pSCCK。在重组质粒与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VTT)于Vero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后,筛选同时表达HA和NA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反转录PCR扩增的HA和NA基因大小约分别为1 700和1 400 bp,与预期相同。DNA测序证实,改造的HA和NA序列正确。对获得的rVTT-HA/NA进行PCR及测序表明,HA和NA基因正确插入VTT。蛋白质印迹显示,rVTT-HA/NA感染的Vero细胞表达的HA和NA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达的HA具有血凝活性,血凝滴度为1∶32。结论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可稳定表达H5N1 AIAV NIBRG14株的HA和NA。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血凝素类,病毒 神经氨酸酶 痘苗病毒 疫苗,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症和重症甲H1N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外周血转录组的差异,评估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10例甲H1N1流感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各5例),以健康人群(5名)作为对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转录组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3.4±21.5)×109/L,低于轻症组患者的(255.6±52.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6,P=0.00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8,MMP8)测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1,高于轻症组的2.33及健康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平均值在重症组为174.00,高于轻症组的22.91和健康对照组的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MP8及MMP9有望作为判断甲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流感病毒甲型,H1N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中远期血栓复发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24例,入院后取血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NT-proBNP升高组和NT-proBNP正常组。分别在3、6和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主要研究终点是症状性复发致死或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结果在224例入选患者中,158例(70.5%)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而66例(29.5%)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平均随访(31.0±19.4)个月后,在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组中共20例(12.6%)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血浆NT-proBNP水平正常组中仅1例(1.5%)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NT-proBNP升高组的VTE复发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12.6%比1.5%,P=0.009)。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50,95%CI: 1.42~78.23,P=0.02)。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事件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肺栓塞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静脉血栓栓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南京地区2014—2016年流行的甲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tin,HA)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掌握HA基因的位点突变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于2014—2016年流感监测样本H3N2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根据时间段随机选取27株,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纯化,吸取病毒培养液提取病毒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全长并测序,掌握HA序列特征,对其遗传进化特点、重要功能位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27株H3N2流感毒株HA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 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与同年WHO推荐疫苗株序列同源性高达97.9-99.5%。进化分析表明,2014-2016年南京流行株在进化树上分属两个分支,实现了从3C.3a到3C.2a基因的转变,目前以3C.2a基因流行为主;不同年份的南京分离株多个抗原表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结论2014—2016年南京地区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同源性高,疫苗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HA基因抗原位点变异快,分子遗传进化活跃,有必要对病毒HA基因的分子特征进行持续监测,为下一个流感病毒流行季H3N2的防控做好准备。

  • 标签: 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 HA基因 遗传进化 抗原表位
  • 简介:摘要:以偶氮染料皂黄、橙黄Ⅳ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介孔锐钛矿型材料N-TiO2和Fenton试剂为催化剂,500w氙灯作为光源,探讨这两种偶氮染料在不同pH下的光催化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染料都能被很好的光催化降解,其中,当pH=2时,皂黄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高达98.3%;当pH=12时,橙黄Ⅳ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高达98.2%。

  • 标签: 偶氮染料 光催化降解 N-TiO2 Fenton试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中甲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转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①实验1: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建立H1N1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H1N1病毒感染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4、Importin 7)表达,探讨HIF-1α核转位是否依赖Importin 4、Importin 7。②实验2:采用不同MOI(0、0.1、0.5、1.0、2.0、4.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0、3、6、12、18、24、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胞裂蛋白9基因变异剪接体1(SEPT9_i1)mRNA表达,探讨不同MOI和感染时间对SEPT9_i1表达的影响。③实验3: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 h抑制SEPT9_i1,建立沉默SEPT9_i1的A549细胞模型(siRNA-SEPT9_i1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siControl组)。3组细胞转染24 h后均给予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以探讨siRNA对SEPT9_i1的干扰效率。④实验4:将细胞分为siControl组和siRNA-SEPT9_i1组,两组细胞转染方法同实验3。转染24 h后,两组均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于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HIF-1α核内外分布情况;于6、12、24、36、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M基因表达,以明确SEPT9_i1对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的影响。⑤实验5: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SP600125组〔100 μmol/L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2 h〕、H1N1病毒感染组(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和H1N1病毒+ SP600125组(100 μmol/L的SP600125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探讨JNK信号通路对SEPT9_i1表达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①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Importin 4和Importin 7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portin 4蛋白(Importin 4/GAPDH):1.08±0.03比1.05±0.03,Importin 7蛋白(Importin 7/GAPDH):0.87±0.11比0.78±0.03,均P>0.05〕。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可能不依赖Importin 4和Importin 7。②实验2: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随H1N1病毒MOI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分别于MOI 2.0和感染18 h达峰值,与MOI为0或感染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MOI 2.0为1.39±0.05比1.00±0.00,18 h为1.47±0.04比1.00±0.00,均P<0.01)。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与病毒MOI及感染时间相关。③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8±0.11比1.00±0.00,P<0.01),而siContro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1.03±0.16比1.00±0.00,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可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④实验4:siRNA-SEPT9_i1组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较siControl组明显减少。siControl组感染H1N1病毒后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明显下调,48 h与si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3.47±0.66比8.17±0.38,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后可以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⑤实验5: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1N1病毒+ SP600125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H1N1病毒感染组(2-ΔΔCT:SEPT9_i1 mRNA为0.12±0.10比1.53±0.14,病毒M基因为2.13±0.10比4.66±0.14,均P<0.05);SP600125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可以调控SEPT9_i1的表达,而抑制JNK信号通路可以下调SEPT9_i1的表达及抑制病毒复制。结论H1N1病毒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SEPT9_i1的表达,从而提高HIF-1α转运效率以及促进病毒复制。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低氧诱导因子-1α 核转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N端脑钠肽前体(NT- pro BNP)及B脑钠肽(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入住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早产儿60例,胎龄26~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生后第3天依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40例)、对照组(20例);PDA组分为sPDA组(20例)和无症状(asPDA)组(20例);sPDA组分为治疗组(10例)与非治疗组(10例);asPDA组分为自闭组(10例)和未自闭组(10例)。分别于生后第3、7天测血NT-pro BNP及BNP。结果sPDA组、asPDA组与对照组生后第3、7天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治疗组NT-pro BNP[4 082(111~7 566)ng/L]与非治疗组[9 643(2 362~25 00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闭组[603(27~1 698)ng/L]与未自闭组[4 595(896~9 873)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NT-pro BNP与动脉导管(DA)直径、左心房/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DA直径与左肺动脉内径比值呈正相关(r=0.358~0.455,P<0.05);NT-pro BN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3。结论早产儿生后第3天血NT-pro BNP可作为预测sPDA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N端脑钠肽前体 B型脑钠肽 早产儿
  • 简介:摘 要:文章采取分类讨论的思想并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介绍了相似变换法、特征多项式法、乘法结合律方法、二项式展开法、分块对角矩阵法、数学归纳方法、 标准形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计算有规律形的矩阵;二项施展开法适用于可以拆分为计算比较简单的矩阵加法的矩阵;特征多项式法适用于特征多项式求解比较简单的矩阵;相似变换法适用于可以化为对角矩阵的矩阵;乘法结合律法适用于 的矩阵;分块对角矩阵法适用于阶数较高可以分成分块对角形的矩阵 . 这些方法的研究为 n阶方阵的高次幂的

  • 标签:
  • 简介:摘 要: 建立了人工汗液为萃取溶剂,通过震荡萃取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皮革中N,N-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5~30 μg/mL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0;方法的定量限为10mg/kg,平均回收率为105.3% ~ 107.3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可以适用于皮革等产品中N,N-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的定性筛查和精确测定。

  • 标签: N N-二甲基甲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 皮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