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于矫治安氏II1()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矫治安氏II1()病人,依据盲选原则进行分组,分成讨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患者使用传统的直丝弓矫正技术;试验组给予患者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与覆牙合(OB)、前牙覆盖(OJ)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两组X线头影测量指标中的SNA、SNB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讨论组的ANB、U1-SN、L1-MP、U1-NA、L1-NB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B、OJ值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讨论组的OB、OJ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于矫治安氏II1()中疗效明显,可用于临床使用。

  • 标签: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 II类1分类错(恰)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患者亲代的Ⅱ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activator矫治器在安氏Ⅱ颌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23名9-13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颌患者应用activator进行矫治。男11名,女12名。每名患者矫治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曲面断层、及手腕骨X线片。对activator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0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ANB、OJ、UI∕SN、UL-ELin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I∕MP、CO-GN、MP∕SN、LL-ELine等在治疗后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综合长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ctivator在生长发育期的Ⅱ1病例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小覆合、覆盖、改善颌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Ⅱ骨面型。对对于存在拥挤或下前牙较唇倾的Ⅱ病例,activator及二期治疗时的拔牙矫治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activator 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1牙合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拔除#14,#24,#35,#45矫治安氏Ⅱ1牙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牙齿咬合关系。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拔牙模式 头影测量
  • 简介:安氏Ⅱ1【牙合】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的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的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的颌骨间的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的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1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牙合畸形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牙合伴轻、中度OS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60例,年龄8~12岁,采用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同时用多导睡眠图检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60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善,磨牙关系为中性,SNA角平均减小1.2°,SNB角平均增大2.7°,U1-SN平均减小8.2°。治疗OSAS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83.33%。结论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早起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1牙合,通过前移下颌,间接扩大上气道,改善睡眠。

  • 标签: 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 安氏II类1分类 OSAS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III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以下颌后缩为主恒牙列早期安氏III分类患者,采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pee曲线整平,SNA、SNB、ANB、U1-NA、UI-SN、U1-NI、L1-MP、LI-NB等在正常值范围内或接近正常范围。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安氏III分类牙合畸形患者经双期矫治后面型明显改善,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咬合稳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Twinblock 矫治 固定矫正 安氏II 类I 分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上颌第二磨牙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矫治 下颌第 上前牙前突
  • 作者: 汤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099
  • 简介:目的:观察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矫治安氏II1s分类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12月我院口腔科22安氏II1s分类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人,观察组应用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托槽联合口外弓矫治。结果:观察组矫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种植体支抗钉脱落率,矫治疗程、拔牙间隙关闭时间、OJ、OB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矫治效果明确,能够明显改善合畸形。

  • 标签: 自锁托槽;种植支抗;安氏II类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1(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1(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mm与(0.69±4.02)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1(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的牙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 1合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收治 48 例安氏Ⅱ 1 分类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24 )和观察组( n=24 ),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弓治疗,观察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讨论护理方法。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5.8% )大于对照组患者( 75.0% ),比较结果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 1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型和牙弓凸度,建立良好的咬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 1分类错合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Class Ⅱ division 1,CⅡ1)牙弓变化,分析变化部位和程度以及该变化与矢状向、垂直向异常的相关性,探讨CⅡ1牙弓横向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2.6±5.5)岁。实验组:CⅡ1共60例,依据下颌平面角(FMA)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安氏Ⅰ骨性Ⅰ(Class Ⅰ,CⅠ)均角。每组20例。拍摄锥形束CT,使用Minics 18.0对上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的牙弓相关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及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狭窄[上颌第二磨牙:U7FA=61.45±3.47 mm,P=0.0076;上颌第一磨牙:U6FA=(56.65±4.61) mm,P=0.0371;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50.28±3.18) mm,P=0.0044;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43.4±4.44) mm,P=0.0059;下颌第二磨牙:L7FA=(58.7±3.4) mm,P=0.0029;下颌第一磨牙:L6FA=(53.32±2.47) mm,P=0.0001;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45.21±2.83) mm,P=0.0077;下颌第一前磨牙:L4FA=(37.71±2.19) mm,P=0.0008],均角组上颌牙弓宽度狭窄[上颌第一磨牙:U6FA=(56.31±2.39) mm,P=0.0005;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51.66±2.17) mm,P=0.043];随着面高的增加,牙弓宽度越狭窄(上颌第二磨牙:U7FA,P=0.031;上颌第一磨牙:U6FA,P=0.016;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P=0.003;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P=0.001;下颌第二磨牙:L7FA,P=0.002;下颌第一磨牙:L6FA,P=0.000;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P=0.006;下颌第一磨牙:L4FA,P=0.002)。2.牙弓宽度与ANB角、FMA角呈负相关,其中与FMA角负相关更明显(上颌第二磨牙:U7FA r=-0.460,P=0.0492;上颌第一磨牙:U6FA r=-0.447,P=0.0483;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 r=-0.473,P=0.0354;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 r=-0.493,P=0.0271;下颌第二磨牙:L7FA r=-0.504,P=0.0234;下颌第一磨牙:L6FA r=-0.517,P=0.0478;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 r=-0.682,P=0.0009;下颌第一前磨牙:L4FA r=-0.448,P=0.0286)。结论1.与CⅠ相比,CⅡ1低角上下颌、均角下颌无牙弓宽度的改变,CⅡ1均角上颌、CⅡ1高角上下颌均出现明显狭窄,随着面高的增加,狭窄的程度越大。2.CⅡ1牙弓宽度可能与垂直骨面型呈负相关,与矢状骨面型呈弱的相关性,垂直向异常对横向宽度的影响要大于矢状向,垂直向是优先考虑的因素。3.CⅡ1牙弓宽度变化可能与功能状态。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牙弓宽度 成人 横向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Ⅱ1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1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头影测量指标30个,包括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软硬组织颏前点及颏顶点的矢状向及垂直向距离、鼻唇角及颏唇角等。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析影响上下唇、鼻唇角、颏唇角等面部软组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0个头影测量指标中18个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距离[(63.87±7.14) mm]、上唇突点矢状向距离[(77.73±7.60) mm]显著减小(P<0.05)。14对头影测量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上唇突点矢状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变化量强正相关(r=0.649,P<0.01),上唇突点垂直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垂直向变化量中度正相关(r=0.544,P<0.01),软组织颏顶点矢状向变化量与Y轴角变化量中度负相关(r=0.537,P<0.0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唇突点内收量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平面角增大量以及上中切牙角增大量均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相关性最大(Beta=0.79);上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上中切牙角减小量、上颌第一磨牙面中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量以及平面角增大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及平面角增大量的相关性最大(Beta均为0.59);下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下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性更大(Beta=0.36)。结论Ⅱ1矫治后鼻唇颏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切牙的矢状向变化对唇突度的影响最大,且下唇矢状向与垂直向移动与上中切牙的位置关系更密切,牙齿移动对颏部的影响有限。

  • 标签: 错,安氏Ⅱ类 牙移动 软组织侧貌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在矫治安氏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具有生长潜力的安氏Ⅱ的青少年患者,在用方丝弓矫治器整平牙弓排齐牙齿后,用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矫治深覆伴下颌后缩。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40例安氏Ⅱ患者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咬合良好,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矫治安氏Ⅱ疗效满意。

  • 标签: 摇椅弓 上颌斜面导板 安氏Ⅱ类一分类错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1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1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的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的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敬语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话题中的人物等表达敬意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说在任何语言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敬语。这其中日语的敬语发达体现在丰富的表达和复杂的使用上。同时日语的敬语体现着上下关系、内外亲疏关系、公私场合等关系。同样的内容跟不同的人说,就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 标签: 敬语 日语 五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2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安氏Ⅱ2在成年患者中拔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2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治疗方法。常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ANB角减少,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下切牙获得良好的唇倾度,解除了下颌的锁结。结论安氏Ⅱ2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后,均获得良好的侧貌和稳定性。

  • 标签: 安氏Ⅱ类2分类错 直丝弓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