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WHO和UNAIDS报道,2006年全球感染HIV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4300万,其中成人有3800万,以东亚,东欧和中亚地区感染速度增长最为显著。而在我国,粗略统计感染人数也已经达到了65万,其中以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地区感染率最高。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HIV-AN)是由美国学者于1984年报道,是指患者在HIV感染基础之上,出现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急性肾衰竭,以及与HIV直接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典型的HIV-AN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并迅速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本文就HIV相关肾病的临床分析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相关肾病
  • 简介:摘要通过对17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分析,研究血管痴呆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在血管痴呆的患者中多个病灶反复梗死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发生痴呆几率高,其次是左侧基底节、丘脑。左侧半球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从而得出结论血管痴呆与梗塞部位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相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受损部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痴呆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血管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从入院治疗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针对他们的脑部医学影像等临床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脑梗死、脑卒中等脑血管病患者容易患有血管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会增加血管痴呆的患病风险,吸烟等不良嗜好也是引起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管痴呆的患病概率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可以重点关注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现血管痴呆疾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血管痴呆早发现治疗,减缓病情的发展。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诊疗手段 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痴呆与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具有相关,获取临床检查前瞻研究数据。方法从我院2014年01月至2014年07月间收治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6例非血管痴呆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并统一检测两组的血清尿酸、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痴呆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要明显低于轻度痴呆患者,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痴呆和血清尿酸水平有着负相关关系,严重痴呆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常常偏低,通过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 标签:
  • 简介:自从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识并蔓延开来。近年来又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多,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于属职业暴露者的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医生中的骨科医生,因手术操作动作大,技术要求高,力量也相对大,骨折端锋利易刺破皮肤等因素,被感染的机会也相应比普通医生增高了许多。虽然意外损伤的感染率有报道为0.33%,但是目前艾滋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一旦感染,将给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治疗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较为关键。

  • 标签: HIV感染者 手术医生 骨折病人 防护 艾滋病人 骨科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筛为HIV阳性且伴血液学异常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血细胞改变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06月一2015年06月于安顺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有血液系统改变的101例HTV初筛阳性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HIV初筛阳性伴血液学改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101名患者中,男性72例(71.29%),女性29例(28.71%);以40~8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21%;白细胞减少30例(29.7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70例(69.3%),缺铁性贫血11例(10.89%),巨幼细胞性贫血17例(16.83%),同时缺铁并叶酸或B12减少15例(14.85%),单纯血小板减少29例(28.71%),两系减少27例(26.73%),三系减少者13例(12.87%)。结论这些HIV阳性的患者的年龄基数较高,分布科室广,绝大部分存在血细胞计数减少,不易及时检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所有中老年患者,可能有HIV接触史的,尤其淋巴细胞减少时应考虑到患者可能是AIDS,均应进行HIV筛查,以便及时做出诊断。

  • 标签: HIV/AIDS 血小板减少症 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酒与HIV阴性嫖客高危性行为的相关,为预防性传播HI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分别在济南市与海口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HIV阴性嫖客为研究对象,估算样本量337人,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性行为和饮酒等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1名研究对象中,≤40岁者占89.2%(340/38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占85.3%(325/381);婚姻状况为恋爱/同居/已婚者占53.2%(202/38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7%(318/380)。最近1年内,80.8%(308/381)的嫖客发生过商业性行为,79.8%(304/381)有非商业临时伴,62.7%(239/381)存在高危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居住城市、户籍、在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和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与HIV相关服务、最近1年商业与非商业临时伴数、商业性行为花费以及HIV检测频率协变量后,与近1年饮酒频率≤2次/月相比,饮酒频率≥1次/周(aOR=3.22,95%CI:1.25~8.27)者更有可能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饮酒与HIV阴性嫖客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会增加HIV传播风险。在艾滋病防治中,应将饮酒行为干预与预防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嫖客 饮酒 高危性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相关。方法分析357名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省洲际胃肠肛门病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医学应对问卷MCMQ、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评估情况。结果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与面对、回避呈正相关,与屈服呈负相关。结论 应对方式是影响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心理行为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改善生存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 标签: HIV/AIDS 应对方式 生存质量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老年化日益明显,痴呆和糖尿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两大主要疾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美国10%以上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1994年北京地区的5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为10%~12%;美国70岁及以上痴呆患病率达13.9%,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的痴呆患病率为3.5%~4.8%。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和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者在老年人群中均具有高发病率、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医疗支付等,而这两大疾病的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热点。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会老年化 痴呆 糖尿病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老年人健康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成为医学研究重要问题。有关老年痴呆的病理生化学研究和牙列缺损对大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牙列缺损与神经递质改变、脑血流改变和老年痴呆发生相关,认为牙列缺损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牙列损失后脑部的病理改变,与老年痴呆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牙列缺损 脑血流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附理中丸对艾滋病相关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相关腹泻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取桂附理中丸治疗,对照组取易蒙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相关腹泻患者入院后行桂附理中丸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还能够缓解临床不适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HIV相关性 桂附理中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有9%~45%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尽管达到了病毒学抑制,但其CD4+T细胞数水平没有恢复,这些感染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或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免疫重建不良者发生AIDS和non-AIDS的风险更高,预期寿命更低,因此为感染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针对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机制,为评估疾病预后以及有针对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免疫无应答者 CD4+T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的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的STD与生殖器无溃疡的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OR=1.15.95%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的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VS0.74%,x^2=9.92,P<0.005,OR=3.89,95%CI=1.67—9.05;2.81%VS1.49%,X^2=7.66,P<0.001,OR=1.90,95%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生殖器疱疹病人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HIV感染 GUD 梅毒 生殖器疱疹
  • 简介:摘要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s,EBV-SMT),主要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移植术后相关,可分为HIV相关平滑肌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平滑肌肿瘤及移植术后相关平滑肌肿瘤。该文报道1例EBV-SMT与上述三者均不相关,为31岁男性患者,无HIV感染、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无移植术的EBV-SMT,该例为结肠多发肿物,因无相关病史,易于误诊。分析该病例特点并结合国外文献,就EBV-SM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非HIV感染、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非移植术后的EBV-SMT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老年痴呆相关。方法 选取 9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按痴呆类型分为血管痴呆 35例、阿尔茨海默病 32例、帕金森病痴呆 29例,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 14例、中度 38例、轻度 44例 ;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的 32例非痴呆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 Hcy水平, 比较对照组与不同痴呆程度、不同痴呆类型患者血浆 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轻、中、重度患者的血 Hcy水平分别为( 14.93±3.97)、( 18.72±5.51)、( 21.79±2.24) 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 12.79±5.26) 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重度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轻度患者, 重度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中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血管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血 Hcy水平分别为( 20.32±5.79)、( 17.41±4.23)、( 15.42±3.39) 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 12.79±5.26) 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管痴呆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 Hcy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严重, 检测血 Hcy水平可有效区分痴呆类型,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老年血管痴呆相关。方法:检测268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和268例同龄健康老年人血浆Hcy的含量,比较两组Hcy血浆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血管痴呆患者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健康老年人明显增高,且其Hcy血浆水平随血管痴呆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血浆Hcy含量增高可能是导致老年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