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腺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67例结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根治术,以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以距肿物边缘>3 cm处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ID-2及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构建过表达ID-2结肠癌SW480细胞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ID-2和Ki67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ID-2的表达对判断结肠腺癌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ID-2的阳性率49.3%(33/67),高于对照组的9.0%(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27,P<0.05)。观察组患者癌组织中ID-2的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浆膜及以外为68.7%(22/32),未及浆膜为31.4%(11/35)]、分化程度[低分化为80.0%(8/10),中分化为57.9%(11/19),高分化为36.8%(14/38)]、临床分期[Ⅲ、Ⅳ期为64.3%(18/28),Ⅰ、Ⅱ期为38.5%(15/39)]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为70.8%(17/24),无为37.2%(16/43)]、癌栓[有为75.0%(12/16),无为41.2%(21/51)]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11、4.023、4.349、6.967、5.575,P均<0.05)。ID-2与Ki67呈正相关性(r=0.65,P<0.05)。生存分析显示结肠腺癌中ID-2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χ2=5.29,P=0.013)。相对于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过表达ID-2结肠癌细胞中PCNA表达升高(P<0.05),细胞活性升高(P<0.05)。结论ID-2在结肠腺癌中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ID-2异常表达可能对增殖有一定调节作用。

  • 标签: 结肠腺癌 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2 增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中骨形成蛋白4(Bmp4)及DNA结合抑制2(Id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病例组(43例),对照组的组织取自于肾癌、肾盂癌根治术中切除的正常输尿管组织;病例组组织取自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mp4蛋白及Id2蛋白在输尿管狭窄组织及正常输尿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组的Bmp4及Id2蛋白表达率均为100%。病例组的Bmp4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5)vs.(0.71±0.14),t=-8.971,P<0.05]。病例组的Id2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9±0.15) vs.(0.80±0.17),t=-10.929,P<0.05]。Bmp4及Id2蛋白的表达量与性别、输尿管上、中、下段及吸烟均无相关性(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输尿管狭窄组织中Bmp4蛋白与Id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s=0.653,P<0.05)。结论Bmp4、Id2与输尿管狭窄形成有相关性,Bmp4可通过Id2信号通路影响输尿管狭窄的形成。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缩窄,病理性 骨形态发生蛋白2 DNA结合抑制物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β-抑制蛋白2(β- arrestin2)属于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GPCRs 信号通路中影响细胞的生长、凋亡及免疫功能;通过抑制NF- κB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抑制癌细胞增殖。本文对β- arrestin2的结构和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β-抑制蛋白2 2型糖尿病 癌细胞凋亡 心血管疾病
  • 简介:SATB2与SATB1同属于SATB家族,与SATB1高度同源性,SATB2作为与核基质附着区(MAR)结合的转录因子,可以同时激活多个基因的转录,而且SATB2是几个基因调控网络(GRN)的高级调控者,在多个发育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SATB2参与骨骼系统的发育,SATB2表达异常会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 标签: SATB2 骨骼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 肿瘤
  • 简介:每天一个人会产生1~2L唾液。它能助推消化并且帮助咽下食物。同时,唾液有助于预防口腔细菌感染。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家EstherBullitt表示,'不过,这仍像是太多精力被投入进来的感觉,如果唾液只是承担这种小任务。我们想知道它是否还做了其他事情,也许有更加深远的影响,而不只是预防口腔感染。'为此,Bullitt和团队成员顺着食管分析了唾液

  • 标签: 唾液蛋白 抑制肠道 肠道混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锌α2蛋白(AZGP1)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诱导人肝星状细胞株LX2活化和构建四氯化碳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细胞和肝组织中AZGP1的表达情况。应用质粒转染法过表达和抑制表达AZGP1后,分别检测LX2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功能及相关因子的改变。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活化的LX2细胞中,AZGP1蛋白减少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增多,二者呈负相关。AZGP1基因和蛋白在活化的LX2细胞和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小鼠的肝组织内显著低表达。过表达AZGP1后,LX2细胞中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和蛋白明显下调;细胞荧光显示过表达AZGP1的细胞活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减少。此外,过表达AZGP1后,LX2细胞的增殖活性和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蛋白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实验显示过表达AZGP1的细胞停滞在G0/G1期比例显著增多、而S期比例显著减少。AZGP1对LX2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AZGP1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而逆转肝纤维化;过表达AZGP1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锌α2糖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transglutaminase,TG2)是否参与人SaOS-2细胞系成骨分化过程。方法使用携带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的慢病毒转染SaOS-2细胞以敲减TG2表达,以SaOS-2细胞及转染了含阴性对照shRNA病毒的SaOS-2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并进行以下检测:诱导14d后各组矿化情况(茜素红染色);诱导4、7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表达,并与诱导前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SaOS-2细胞组及转染阴性对照shRNA组在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和ALP活性逐渐增加,14d时形成明显矿化结节,而TG2敲减后的SaOS-2细胞在诱导14d时矿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7d时ALP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参与SaOS-2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矿化。

  • 标签: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 SAOS-2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龟板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ofdifferentiation1,Id1)的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GL3-Id1启动子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龟板提取物分别作用于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24、36h,选取作用最为明显的36h,每组分别加入0、1、3、30、100μg/mL龟板提取物,药物作用36h后收集细胞分别应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Id1的表达。结果早期、小剂量龟板提取物对Id1的影响不大;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Id1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结论龟板提取物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Id1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

  • 标签: 龟板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抑制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18及羧基末端结合蛋白2(CtBP2)对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胰腺癌细胞中miR-618的表达;分别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集落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18对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在线数据库预测能够与miR-618结合的靶基因;RT-qPCR检测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18 inhibitor组和mimics组中CtBP2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618和CtBP2的靶向结合情况;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同时转染si-CtBP2和miR-618 inhibitor较单独转染si-CtBP2后对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BxPC-3(0.65±0.01)、MIA PaCa-2(0.45±0.07)、PANC-1(0.51±0.04)和SW1990(0.53±0.01)中miR-618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1.01±0.13,t=4.371、8.859、6.794、6.1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miR-618的表达后可显著促进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在线数据库预测miR-618的潜在靶基因,结合RT-qPCR验证转染mimics和inhibitor后各候选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仅有CtBP2与miR-618的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618 mimics后MIA PaCa-2(0.32±0.06)和SW1990(0.45±0.03)中CtBP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2±0.05和0.99±0.05,t=9.850、10.0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618与CtBP2靶向结合(t=6.5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618 inhibitor及si-CtBP2组可逆转单独干扰CtBP2后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618靶向CtBP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埃格列净(Ertugliflozin,Steglatro^■)是钠一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由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默克公司合作研发,于2018年3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可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血糖药物联合使用。对埃格列净的基本信息、药理学、用药注意事项和临床试验等进行介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埃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雄性,4周龄C57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100 ng/ml PMA刺激后BMM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100 ng/ml PMA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TRAP、RANK、Cathepsin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RAF-6、C-SRC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0 ng/ml PMA刺激BMM 24 h和48 h促进细胞增殖(24 h吸光度值0.39±0.05比0.27±0.06,t=20.830,P<0.01;48 h吸光度值0.53±0.03比0.32±0.03,t=11.860,P<0.01),刺激72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值0.24±0.03比0.21±0.02,t=1.548,P>0.05);PMA干预组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11.74±0.06比24.63±0.44,t=57.120,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低于对照组,骨吸收功能低于对照组(9.90±0.11比18.92±0.28,t=55.800,P<0.01),破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TRAP、RANK、Cathepsink、MMP-9、TRAF-6、C-SRC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显示以100 ng/ml PMA预孵育1 h即可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44/42MAPK、JNK的磷酸化。结论PMA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M破骨细胞分化

  • 标签: 骨髓单核细胞 分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82通过靶向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探讨其对SATB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对数期生长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miR-182、Control-si转至HT-29细胞,分别设为Si-miR-182组、N-miR-182组,另取不做任何处理细胞为对照组。测定3组细胞中miR-182基因表达、增殖和迁移、SATB2、nox4、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RNA和蛋白表达。重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样本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Si-miR-182组miR-182基因相对表达量(0.35±0.05)低于对照组(1.24±0.26)和N-miR-182组(1.2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7、7.455,P<0.05);Si-miR-182组培养24、48、72 h MTT试验吸光度(A)值均低于对照组和N-miR-1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t=2.667、2.664;48 h:t=4.559、4.524;72 h:t=7.257、6.981;P<0.05);与培养24 h比较,3组培养48、72 h MTT试验A值均升高(48 h:t=5.507、5.092、3.741;72 h:t=11.330、10.637、9.229;P<0.05),且72 h MTT试验A值高于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11、6.941、5.214,P<0.05)。Si-miR-182组细胞迁移率[(53.90±3.19)%]低于对照组[(81.66±5.92)%]和N-miR-182组[(80.3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1、9.430,P<0.05);Si-miR-182组细胞SATB2、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N-miR-182组(SATB2:t=10.930、11.158;E-cadherin:t=9.288、9.369;P<0.05),nox4、Viment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N-miR-1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x4:t=8.955、7.590;Vimentin:t=6.543、6.644;P<0.05)。结论沉默miR-182基因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可能通过激活SATB2、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ox4、Vimentin的表达、参与SATB2/nox4通路共同调控。

  • 标签: 微小RNA-182 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肝细胞的跨膜转运作用和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模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QSG770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抗HBs,计算HBIG的透过率;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数天,或先以,定浓度的HBIG共培养,第3天后更换为不含HBIG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HBsAg、HBVDNA;用MTT比色试验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浓度为0.1~0.4IU/mL的HBIG与QSG7701细胞共孵育48h时,细胞内约有38%~46%的HBIG。浓度为0.1~10.0IU/mL的HBIG作用第3、6.9天时能抑制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VDNA的分泌(P〈0.01)。住尤药物继续培养的第5、7天,培养卜清中HBsAg浓度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且继续下降(P〈0.01),第9~11天逐步增高;培养上清HBVDNA水平在第5天时也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并继续下降(P〈0.01),第7~11大时逐步增高。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HBIG能跨膜转运入肝细胞内,细胞内外的HBIG能抑制HBsAg、HBVDNA的分泌。

  • 标签: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G2.2.15细胞 HBV DNA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果蝇裸露角蛋白2(nakedcuticlehomolog2,Nkd2)对大鼠牙囊细胞(ratdentalfolliclecells,rDFCs)成骨向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DFCs,鉴定其组织来源并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验证其成骨向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检测检测Nkd2在中rDFCs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干扰rDFCs中的Nkd2表达后进行成骨向分化诱导,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成骨向分化因子Runx2、Col-1和OCN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在rDFCs中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小RNA干扰对rDFCs表达蓬乱蛋白1(Dishevelled-1,Dvl-1)的表达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Wnt3a与阻断剂FH535处理rDFCs后Nkd2的表达改变。结果:获得体外培养的rDFCs,并成功诱导其成骨向分化,茜素红染色显示矿化结节形成。Nkd2在rDFCs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和胞核周围。Nkd2小RNA干扰后的rDFCs中Runx2、Co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vl-1的表达下调。同时,Wnt3a处理组rDFCs中Nkd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FH535处理组的表达量下降。结论:Nkd2通过Dvl-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DFCs的成骨向分化;Nkd2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 标签: Nkd2 牙囊细胞 成骨向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利用诸如格列本脲等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体质量增加以及血糖偏低等情况,依从性也相对较差。同时随着治疗的持续性进行,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呈现进行性下降,从而导致药物降糖效果的降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通过对肾脏葡萄糖重吸收的抑制作用,促使葡萄糖经由尿液正常排出的进行,进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也对血压以及体质量的降低具有一定功效,其造成低血糖的情况较为罕见,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其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作为一类降糖机制以非胰岛素依赖型为特点的药物类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不失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 标签: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