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经检查确诊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诊断9例动脉瘤患者,动脉闭塞2例、动脉畸形4例、10例脑血管狭窄,能清晰的显示颅内主支血管,异常血管的类型、走向、位置、大小。结论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是临床脑血管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脑动脉成像 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经DSA确诊为烟雾病11例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结果MSCTA在诊断脑烟雾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方面与DSA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MSCTA诊断颅底烟雾状血管符合率为90.9%(10/1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烟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MSCTA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成像 烟雾病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评估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32例肾肿瘤(直径〈4cm)患者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常规行CT血管成像,放射科医师和手术医师术前通过CT血管成像图像对肾血管进行评估。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复发情况。结果32例患者成功进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CTA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变异、肾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通过术前CT图像发现2支副肾动脉,其中9例行腹腔镜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CTA对肿瘤血供动脉评估准确率为88.9%。平均手术时间为(89.0±9.8)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5.0±3.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45.2±16.1)ml,无需输血者。病理回报27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访3~49个月,无临床复发。结论CT血管成像能准确描述肾血管,可作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指导处理血管的重要影像检查之一。

  • 标签: 血管 腹腔镜 肾切除术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显示血管,评价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经扫描后,其中正常无病变20例,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88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7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快速、安全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血管病变 64 排螺旋 CT CT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血管性疾病,中青年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出血、头痛、癫痫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目前而言,临床针对AVM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CT血管造影术(CTA)、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及脑组织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和不足1。本文旨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AVM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现进行以下综述报道。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共27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准,CT血管造影≥50%狭窄的下肢动脉血管的灵敏度为96.30%,特异度为98.01%。两组一致性检验k=0.9524。结论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前期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CT 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42例头颈部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手术或DSA检查结果为参照,对64-MSCTA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2例患者,颈内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基底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前、后动脉瘤各2例,64-MSCTA诊断符合率为90.5%(38/42)。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特征,适合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介入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胸腹部CTA检查,并将原始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A特异性征象。结果CTA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检出率为85.00%,与手术及DSA结果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清晰观察主动脉夹层范围及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与破裂口。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敏感性较高,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计范围与细节结构,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60例患者均实施CT血管成像检查,60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均随访三个月,分析比较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复发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经检查显示,25例血管正常,30例血管狭窄,5例血管闭塞,随访三个月发现,60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0.00%,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对预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CT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小卒中 复发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血管成像(MCSTA)在主动脉夹层里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针对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增强扫描,并观察这些患者的病变血管和部位。后处理措施是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上利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覆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等相关技术。结果35例病例中,内膜钙化移位20例,病变主动脉内真假两腔呈不一样密度有24例,在增强扫描中均有双腔显影,两腔之间见内膜片35例,内膜破口显示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CSTA)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患者的病情显示也非常清晰,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快捷、准确、有效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19例(21个病灶)、HCC19例(21个病灶)和HA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