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appendicealmucinousneoplasm,LAMN)的超声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LAMN的超声CT图像,归纳其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血供情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12例LAMN的超声表现可分3型:盲管状型2例(16.7%),囊性为主包块型7例(58.3%)实性为主包块型3例(25%);CT表现则分为2型:囊性包块型9例(75%)不规则包块型3例(25%)。结论:LAMN的超声CT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强其超声CT图像特点的认识,对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超声表现 CT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分别运用超声以及CT开展诊断的影像学结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19月,病例数共计129例。全体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与病例检出率的差异,分析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CT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检出率(P<0.05),在对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符合率方面,两种检测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超声的联合检测模式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的模式。结论临床上针对甲状腺癌患者运用CT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同时运用联合检测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甲状腺癌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超声 甲状腺癌 影像学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CT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1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CT诊断检出率为80.65%,超声诊断检出率为67.74%,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应用超声CT检查的方式下,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3.55%,数值比较明显高于单独应用CT检查或者超声检查的方法,数值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超声CT均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的有效途径,在联合应用的方式下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甲状腺癌患者症状的早期对症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患者 超声诊断 CT影像学表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观察比较两组参与者的超声诊断表现,主要包括两组参与者的临床诊断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经过超声显像发现,在患者相关特征和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肝表面轮廓变化表现、肝实质变粗表现、肝结节样变化表现、胆囊壁变化表现、脾脏肿大以及腹水表现等,经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发现,患者出现门静脉管径变化表现、肠系膜静脉管径变化等,且在相关诊断指标上,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肝硬化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超声表现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门-体静脉分流(IPSVS)的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表现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12例行MSCT超声检查确诊为IPSVS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8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超声随访,回顾性分析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影像表现误诊原因。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83.33%(10/12),2例误诊为多发血管瘤。超声诊断准确率66.67%(8/12),2例误诊为肝囊肿,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扩张,1例误诊为肝内动-静脉畸形;IPSVS影像表现为门脉分支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间的低密度影/无回声,增强门脉期肝内低密度影强化程度与沟通血管相仿,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探由门脉流至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5例患者口服普萘洛尔,随访超声显示3例囊状扩张缩小,分流血管逐渐闭合,2例病变缩小,静脉端分流口流速减小。2例未行临床干预仅定期随访,超声显示病变大小肝静脉端分流口流速无明显变化。结论IPSVS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肝性脑病风险者病情多进展缓慢。MSCT对IPSVS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但后者对血流方向流速的判断更精确,且检查费用低,可作为本病随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计算机体层摄影 超声 影像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目的复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胸部螺旋CT特征。方法10例胸片正常的早期SARS患者行胸部CT检查发现病灶。结果10例患者经CT检查,1例表现为单发淡薄小片状影,9例表现为多发淡薄小片影,24~72小时内复查病灶迅速增多增大。结论胸部CT检查能尽早发现肺内病灶。

  • 标签: 早期 CT表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病理、临床和CT表现特征,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60例B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对照病灶边缘内部特点以及病理切片;结果孤立结节型29例(48.3%),实变型14例(34%),弥漫结节型17例(17.7%)。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理 临床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眶外伤的CT表现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75例眼眶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眼眶横断面螺旋CT扫描检查,并后期重建。结果75例患者中均发生眶骨骨折,其中上壁骨折10例(13.33%),下壁骨折15例(20.00%),外壁骨折例8例(10.67%),内壁骨折42例(56.00%)。部分患者眶周围骨折软组织发生改变。结论CT检查眼外伤后应及时采用眼部CT检查,及时了解眼眶骨折以及眶内容物的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眼眶外伤 CT检查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