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中CD1a、CD68抗原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中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膜朗格汉斯细胞膜上,而湿疹皮损中CD1a抗原主要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及真皮乳头中。CD68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膜染色,表达在表皮下部及真皮。湿疹皮损表皮及真皮中CD1a阳性、CD68阳性的细胞线性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值分别为2.86、4.43,P值均<0.01)。结论: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处表达较高,提示朗格汉斯抗原提呈细胞增多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湿疹发病有关。

  • 标签: CD1A CD68 湿疹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标志物CD13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标志物CD68和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fluorescentPCR,qRT—PCR)技术检测3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Ⅰ级和Ⅱ级)组织和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Ⅲ级和Ⅳ级)组织中CD133、CD68和PD—L1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和CD68共表达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即大部分PD—L1阳性细胞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级别组CD68和PD-L1蛋白的共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在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CD68和PD—L

  • 标签: 不同病理 中的表达 病理级别
  • 简介:目的探讨GrB~+淋巴细胞、T-be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rBmRNA在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P﹤0.05);T-betmRNA和CD68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P﹤0.05)。Gr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7%、55.56%和42.86%,Gr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16%、33.87%和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cm、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阳性以及GrB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侵袭能力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侵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36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促进患儿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近日,环保部印发了《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方案对于VOCS监测的城市、监测项目、时间频次及操作规程等做了详细规定。

  • 标签: 有机物监测 VOCS 城市 排放 环境空气 VOCS
  • 简介:3月19日早晨,呼吸衰竭的梁坤泉将儿子叫到跟前,用极其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守护好山上革命烈士墓地。"话音刚落,这位已默默守护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梁巷村峰山革命烈士墓整整68年、已93岁高龄、具有50多年党龄的梁坤泉就永远地闭上眼睛,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 标签: 呼吸衰竭 绍兴市 浙江省 眼睛
  • 简介:[目的]观察茵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120h存活率、肝功能(AST、ALT、TBiL)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单味茵陈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90%肝切除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每组6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茵陈提取液组予茵陈提取液10ml/kg,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0ml/kg,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0.9%生理盐水10ml/kg,分别在造模成功后3个不同时间点(0h、24h、48h),每组取6只大鼠观察肝功能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剩余大鼠用于观察120h存活率。[结果]茵陈提取液组大鼠120h存活率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提取液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通过降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含量,改善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耐受,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 标签: 茵陈 急性肝衰竭 CD4^+CD25^+TREG细胞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干细胞(OCSC)标志物CD_(133)CD_(44)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OC患者,30例术前未接受化疗、3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初发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复发组(n=15)、未化疗组(n=30)、NACT组(n=30)。对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以及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_(133)CD_(44)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OD)。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133)CD_(44)阳性表达率及OD比较,分别采用配对χ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EOC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ramer′sV系数分析EOC组织的CD_(44)与CD_(133)表达相关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3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133)阳性表达率及OD(CD_(133)CD_(4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44)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高于初发时的73.3%(11/1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27)。(2)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OD(CD_(133)CD_(44))及CD_(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χ2=5.455、P=0.020,Z=-4.759、P〈0.001)。(3)EOC组织中CD_(44)与CD_(133)表达具有相关性(Cramer′sV=0.462、P〈0.001)。结论OCSC标志物CD_(133)与CD_(44)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OCSC表面同时存在。化疗后OCSC残留,可能为导致EOC复发的真正原因。

  • 标签: 卵巢肿瘤 上皮性 肿瘤干细胞 CD_(133) CD_(44) 光密度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表现以及在治疗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且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了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我院当时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在68例患者中,3例使用保守治疗方法,55例使用单纯性修补手术,10例使用胃部切除手术,在治疗后出现了5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以及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但是经过后期针对性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不同急性胃穿孔患者致病原因不同,但是经过本文分析发现,造成急性胃穿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现了消化性溃疡,由于急性胃穿孔属于一种急腹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尽早明确致病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更有效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致病原因 解决措施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微创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明显改善。随访7~10个月,总优良率96.8%,疗效满意。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纠正外翻,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就可进行,操作简便,患者不需住院治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标志物CD31及CD105与胃癌分期及预后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胃癌根治术48例患者病理标本中COX-2、CD31及CD105的表达水平,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D31、CD105、COX-2表达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相互关系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X-2、CD31及CD105蛋白表达与胃癌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因素无关(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而CD31及CD105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和70.8%,COX-2与CD31(r=0.532,P=0.032)及CD105(r=0.544,P=0.029)的表达均存在相关性。结论COX-2、CD31及CD10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COX-2的表达与血管标志物CD31及CD105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协同作为判断胃癌分期及预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分期 环氧化酶2 抗原 CD31 预后
  • 简介:摘要本船为内河B级航区多功能趸船,采用双底双舷纵骨架式全焊接钢结构,大跨度舱室进行无支柱甲板骨架计算与纵骨架式计算进行比较。强度计算按《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16)简称为《规范》计算校核。本文主要分析本船的主体结构计算和甲板骨架形式及计算。趸船按照A级航区进行结构计算分析。

  • 标签: 结构计算 趸船 纵骨架式 无支柱甲板骨架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3.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结石患者术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胆结石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SC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以双下肢无力或麻木为首发症状,长期素食者44例,萎缩性胃炎者24例。所有患者均在后索及周围神经受累体征,同时累及侧索56例,累及脑12例。巨细胞贫血43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25例,叶酸水平全部正常,43例患者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均提示升高,肌电图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损害及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脊髓磁共振9例脊髓内有异常信号,经应用维生素B12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有改善。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复杂,维生素B12水平可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有可能是其诊断指标之一。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尽早给予维生素B12治疗。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病理特点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