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24h监测中日间首次血压在日间平均血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440例,对日间首次血压与日间平均血压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全部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首次血压均数明显高于日间平均血压(P<0.01)。首次血压增高组和降低组的均数比较平均血压的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中首次血压存在“白大衣效应”和“逆白大衣效应”的双向效应

  • 标签: 动态血压检测 首次血压 高血压 诊室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 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入的80例高血压患者,均予以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肌缺血检出率。 结果 80例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出一级高血压38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三级高血压10例;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21.05%、46.88%、80.00%,其中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一级和二级高血压患者(P<0.05)。 结论 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判断出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肌缺血 24h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24h)检查中晨峰血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394例,根据晨峰血压与相关指标(日间平均血压、年龄、性别)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全部对象的不同血压组收缩期晨峰血压增高与日间平间收缩压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血压在不同年龄组中和不同性别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检查中晨峰血压随着日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增高而增高,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 标签: 动态血压检测 晨峰血压 高血压
  • 简介: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HBP)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91例其中41例正常血压及50例高血压患者的24hABPM观察,分析血压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ABPM对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 正常人 初步 正常血压 血压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90例心房颤动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图情况,总结房颤心电学的显示特征,为日后诊断与治疗房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将90例患者的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异常现象。结果9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有51例患者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异常,异常的检出率为56.66%;动态心电图共检测出有12例患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3.33%,其中室性早搏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原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心房颤动对异常的发现情况较好,同时易能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能有效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具体位置。

  • 标签: 心房颤动 24H动态心电图 心率失常
  • 简介: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ABPM曲线。结果①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②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表明测定24h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高血压病 诊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低龄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电图的情况,为本病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各30例。采用德国美高仪Holter动态心电图仪和动态血压仪分析其24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高龄组的24h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龄组,但高龄组24h的平均脉压明显高于低龄组,差异显著(P<0.05);高龄组的24h平均心率略低于低龄组,高龄组窦性、房性、复杂性房性、复杂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比例均高于低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24h动态血压、心电图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 标签: 低龄 高血压 心电图 24h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慢性肺心病中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接诊收治的 50 例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实施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 对 50 例患者实施 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率失常患者 40 例,占比 80.0% ;常规心电图监测发现 20 例,占比 56.0%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 研究对象中 25 例患者在持续吸氧 24h 后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出现 9 例心律失常,占比 36.0% , PaO 2 均值为 10.35kPa , PaCO 2 均值为 6.60kPa ,间歇性吸氧或非吸氧条件下,开展动态心电图监测,数据显示合并心率失常 23 例,占比 92.0% ( P<0.05)。 结论: 慢性肺心病中应用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可提升检出率,明确肺心病诱发因素,充足供氧对 慢性肺心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动态心电图监测 疗效 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别应用常规的心电图监测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完成监测的情况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确诊有58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58%;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确诊有96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阳性率是96%;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明显比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准确,且患者的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早二联律、三联律、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短阵房速、窦房的传导受阻、束支的传导受阻以及房室的传导受阻检出率皆比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高,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较高,监测敏感性较好,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尽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24 h动态心电图 临床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及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住院患者86例,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对照,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治疗前24h血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并发高压病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异常(非杓型)比较与血压晨峰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高收缩压、高晨峰出现率及高非杓型分布率等特点,ABPM对于明确血压异常程度与异常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尿病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非杓型 血压晨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山西省汾阳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68例癫痫患者的24h动态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了解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68例患者中,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发现异常60例,异常率88%,痫样放电46例。常规脑电图监测,发现异常29例,异常率42%,痫样放电16例。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癫痫 24h动态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01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划分为甲组(43例)和乙组(43例)。甲组仅为常规护理,乙组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睡眠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均优于第2天,但乙组改善幅度明显超过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连续护理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模式,既可增强病人睡眠质量,还可稳控血压,促进疾病恢复,可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 24h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 血压控制
  • 简介:心律失常是冠心病(CHD)好发的并发症,也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为了解24h早搏发生的规律,将本院1998~2000年近3年107例确诊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早搏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的A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EEG对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分类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癫痫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24h尿蛋白定量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联合检测来判断肾早期损伤。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做24h尿蛋白定量的同时,检查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24h尿蛋白定量、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同时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47.9%、22.1%、21.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它反应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情况,当尿中发生了蛋白尿,即一次24h蛋白定量超标时,不一定能判断肾功能是否受损,但如果同时尿微量白蛋白也升高,则发生肾脏病变的可能性极大。所以这两个项目一起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

  • 标签: 24h尿蛋白定量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给予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具有更高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以诊断方法差异性分组,40例采取静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组)、40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组),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ST-T改变阳性率87.50%较对比组65.00%更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科学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当高血压患者出现胸痛、心慌等相关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便于尽早发现患者是否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作为推荐诊断方法,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24h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