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讨论了在pH-9.4~10.0的氨性溶液中,利用Fe^3+与Te^4+、Bi^3+生成三元共沉淀物,分离其它杂质,然后用KOH溶解Te,从而达到Te,Bi分离的目的。在pH=1.5~1.7的溶液中,利用抗坏血酸掩蔽铁,以硫脲-PAR作为指示,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Bi。当n=6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4%,回收率为98.53%~102.2%,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共沉淀分离 容量法
  • 简介:目的:系统总结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中与含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文章.结果: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系统最为常见,如腹痛、腹泻、黑便和厌食、恶心/呕吐、口腔金属味、便秘等;其次为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皮疹、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等,与益生菌和乳铁蛋白联用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相关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短暂和可逆.

  • 标签: 铋剂 幽门螺杆菌 根除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幽门螺杆菌(H. pylori)初治患者,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用药史与四联疗法(枸橼酸钾+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根除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469例H. pylori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我国指南推荐的四联疗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抗菌药物用药史、CYP2C16代谢型、内镜诊断、细菌密度、H. pylori耐药性,分析其与H. pylori根除率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s H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大环内酯类用药史与含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根除率下降有关(OR=3.37,95%CI 1.04~10.98,P<0.05),可能是由于大环内酯类用药史与克拉霉素耐药相关(OR=6.12,95%CI 3.99~9.40,P<0.01)。喹诺酮类用药史与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根除率下降有关(OR=3.65,95%CI 1.27~10.49,P<0.05),可能是由于喹诺酮类用药史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相关(OR=2.50,95%CI 1.69~3.71,P<0.01)。硝基咪唑类用药史与甲硝唑耐药相关(P<0.01),但与含甲硝唑的四联疗法根除率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H. pylori初治患者,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用药史提示易产生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不适合使用含该药物的四联方案。硝基咪唑类用药史与甲硝唑耐药率升高有关,但不影响含甲硝唑(400 mg 1日4次)的四联方案根除率。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抗菌药 抗药性,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在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g,2次/天;左氧氟沙星0.5g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枸橼酸钾20mg,2次/天。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6.52%,观察组为2.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P感染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铋剂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根治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以及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将98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除常规降糖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1周,A组给予四联疗法1周,B组给予四联疗法2周。停药1月后复查C14-尿素酶呼气试验;开始抗HP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检测HbA1c。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4%,90.9%和96.7%。对照组与另外两组患者对比其根除率均明显要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A组和B组患者对比,则A组患者的根除率要低于B组患者,两组对比有差异(P<0.01)。各组HbA1c均有所下降,但B组HbA1c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2周四联疗法根治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有更高的根治率,更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幽门螺旋杆菌 铋剂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荆花胃康胶丸与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经胃镜尿素酶试验及13C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3例、B组61例;A组采用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B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例)、93.4%(57/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0.373);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1%(53/63)、95.1%(5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47);A组、B组症状改善时间在7 d内的患者分别为68.3%(43/63)、83.6%(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A组、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3%(9/63)、3.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P=0.03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与相比,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相当,但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更快。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联合 荆花胃康胶丸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3月至2018年01月门诊经内镜检查慢性胃炎伴有HP阳性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50例),A组给予荆花胃康240mg+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000mg+胶体果胶200mg+呋喃唑酮100mg,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000mg+胶体果胶200mg+呋喃唑酮100mg,均为2次/日,疗程14天,治疗后停药一月,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A组优于B组。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期间,A组有1例病人因出现头晕,中途终止继续用药,1例失访,B组有1例出现服药后皮疹明显终止继续用药,1例失访。结论荆花胃康联合四联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 标签: 荆花胃康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铋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辅助含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含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辅助含四联疗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益生菌 含铋剂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应用疗效
  • 简介: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烧烤、生冷等刺激性的饮食逐渐多了起来,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胃部的损伤,因此很多人希望服用制剂来保护胃黏膜,但制剂的应用也有一定之规。

  • 标签: 铋制剂 饭前服 刺激性 胃黏膜
  • 简介:利用某公司生产的精(4N)作为阳极,采用氟硅酸-氟硅酸溶液为电解液,进行精电解生产5N高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氟硅酸-氟硅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精电解能生产出5N高纯,解决了传统电解精炼过程中杂质铅难以除去的问题,为5N高纯的生产提出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 标签: 精铋 氟硅酸 电解 5N高纯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287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和,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和,均按药物推荐用,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4.8%,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8%、84.8%,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7%、80.7%,Hp根除率分别为95.9%、85.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13.8%;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和的四联疗法治疗PU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雷贝拉唑 甲硝唑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在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内窥镜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复方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铋剂 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疗效 内窥镜疗效
  • 简介: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的上升及其所导致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的下降,四联方案成为我国最新共识推荐的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目的:评价各共识推荐四联方案的根除治疗效果,为高效、价廉的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我国2011-2013年间公开发表,采用共识推荐的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临床试验类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Graham等提出的Hp根除率分级系统,对根除率进行分析。结果:共166篇文献入选,包括Hp感染根除试验192项。在全国范围内,含阿莫西林方案的根除率大部分可以接受,其中PAFB(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方案取得优异根除率(≥95%)的可能性最高。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相应的适宜根除治疗方案分别为PACB(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PAFB方案。适宜疗程为14d。结论:在各共识推荐四联方案中,PAFB方案具有明显的效益和成本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非阿莫西林过敏个体行Hp感染根除治疗宜优先选用PAFB方案,建议疗程为14d。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意见 文献检索 呋喃唑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溃疡的治疗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2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溃疡对症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后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阿莫西林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含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含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5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891,P<0.05。结论含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比常规药物治疗更为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含铋剂四联疗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四联疗法联合不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研究了Sb(101)、Sb(110)、Bi(101)、Bi(110)四种晶面上CO2RR生成甲酸的反应机理,并探索了晶面相关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

  • 标签: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甲酸
  • 简介:铅阳极泥是生产精的主要原料,针对某公司采用反射炉与转炉熔炼氧化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渣湿法处理-转炉熔炼联合冶炼工艺回收效果较好。

  • 标签: 铋渣 反射炉 转炉 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