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影像学诊断在周围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周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下,漏诊率为17.72%,误诊率为2.53%,诊断符合率为82.28%,CT检查下,漏诊率为3.80,误诊率为0.00%,诊断符合率为96.20%。CT检查的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刺征、空泡征等特征的检出率上对比,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进行周围肺癌的临床诊断,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影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6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56例病变均为孤立性结节样病变,直径不高于20mm;胸部多排螺旋CT技术检测确诊51例(91.07%);左肺27例,右肺29例;不同部位病灶,特征性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及鉴别早期周围肺癌均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技术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周围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周围肺癌患者40例,对患者采用CT检查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周围肺癌CT检查影像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棘样突起、空洞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骨转移、胸水;CT检查灵敏度为94.1%,假阴性率为5.88%;特异度83.33%,假阳性16.67%。结论周围肺癌应用CT诊断,可以准确反映病灶的大小、部位、特征等为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CT MRI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16例周围肺癌患者与16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病人,周围肺癌患者为实验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病人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探析两组病人中CT边缘具有毛刺征结节的例数,宽度2mm是毛刺粗与细的参照点,长度5mm为毛刺长与短的参照点,同时,实验组患者在平面重建完毕后,再对其进行横断扫描,进而将两组结果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周围肺癌患者出现较多的细短毛刺,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病人产生的为粗长毛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重建检测毛刺征的准确率高于横断扫描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刺征能较好的诊治周围肺癌患者,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大力推广。

  • 标签: 毛刺征 CT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周围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收治的周围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资料,总结归纳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检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凝集征、支气管气象和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与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周围肺癌的X线典型表现为结节及小片状阴影;球形病灶或肿块,肿块边缘呈现出毛刺征或毛刷征、侧缘线征、分叶及脐凹征、胸膜凹陷征和空泡征等。结论尽管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对于周围肺癌的确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但是X线片检查对于典型征象同样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因此仍可作为周围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X线片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可用于部分高度选择的早期细胞癌。亚肺叶切除可以保存更多的肺功能,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非细胞肺癌IA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位于肺外周;尤其是没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亚肺叶切除取得了和肺叶切除类似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亚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囊泡状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之间我院收治的周围囊泡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CT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生边缘分叶及毛刺征的患者为71例,发生率为88.75%;发生血管集束征的患者为60例,发生率为75.00%;囊泡壁毛躁并且厚度在3mm以下的患者为78例,发生率为97.50%;发生囊泡内壁结节的患者为54例,发生率为67.50%;发生囊泡合并GGO的患者为46例,发生率为57.50%,以上五个特点是半数以上甚至接近全部患者都会出现的CT影像特征,所以若患者的CT影像出现以上特征,则可处于判断患者属于周围囊泡状肺癌患者。结论周围囊泡状肺癌患者具有较为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为患者进行诊断时医生能够将CT影像特征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有利于促进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型囊泡状肺癌 CT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总结CT在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肺癌的特点与效果。方法对30例肺内炎性肿块与同期确诊的30例周围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疾病的临床CT影像学特点。结果①30例肺内炎性肿块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脓肿15例、炎性假瘤8例、慢性肺炎7例;30例周围肺癌经病例确诊为腺癌15例、未分化细胞癌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支气管腺癌2例、未分化大细胞癌3例;②通过CT诊断,周围肺癌患者密度中均匀明显高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P<0.05),空洞、钙化则明显低于肺内炎性肿块组(p<0.05);在边缘方面,周围肺癌清晰、分叶、短毛刺明显高于肺内炎性肿块(p<0.05);周围肺癌胸膜凹陷征与空泡征检出率明显高于肺内炎性肿块(P<0.05)。结论虽然临床中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肺癌存在一定相似度,但通过CT鉴别诊断二者仍具有较好效果,可区分两种疾病的性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CT 鉴别诊断 肺内炎性肿块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肺癌的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影像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0例周围肺癌患者,对其早期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进行分析。结果周围肺癌患者的在早期的病症是平均15mm左右、中等密度的肺內单发结节状病灶,早期病灶内部具有空泡征,进展期出现空洞,早期其边缘具有毛刺和胸膜萎缩征等,进展期边缘症状加重。结论在X线诊断与影像学动态方面,周围肺癌患者症状是15mm左右的病灶,病灶内部有空泡征,病灶边缘有有毛刺和胸膜萎缩征等。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X线诊断 影像学动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早期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65.68±7.98)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56.35±10.13)min,出血量为(185.92±19.5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9.77±14.66)ml,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3±1.85)d、(13.22±1.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8±2.21)d、(15.47±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创伤,加快术后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胸腔鏡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4月~ 2016年 4月我院收治的 116例早期 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术式分成对照组( 58例)与研究组( 58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放时间、术后 24 h 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社会 /家庭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能提高早期 NSCLC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佳,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 ] 非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发症;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胸肺癌根治术与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受诊治的98例非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分为c-VATS(完全胸腔镜下)组(n=53)和开胸组(n=45),其中c-VATS组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开胸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c-VATS组手术时间(136.4±25.9)、清扫淋巴结(9.6±1.6)与开胸组手术时间(140.4±26.8)、清扫淋巴结(9.4±1.3)比较无明显差异;c-VATS组置管时间(3.5±0.7)、住院时间(9.5±2.6)与开胸组置管时间(5.3±0.9)、住院时间(12.5±3.4)比较明显较短;c-VAT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与开胸组(31.11%)对比明显较低。讨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细胞肺癌与开胸手术对比,能够明显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非小细胞癌 完全胸腔镜下
  • 简介:目的比较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周围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周围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飞利浦DRX线机检查,观察组则采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下各种征象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厚壁空洞、毛刺征、胸膜凹陷、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等临床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分叶征及胸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鉴别诊断周围肺癌,但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

  • 标签: X线摄片 多层螺旋CT 鉴别 诊断 周围型肺癌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周围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再测定其Ki67、p53表达,比较各CT征象的Ki67、p53阳性表达,并分析周围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分叶征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无分叶征患者(P〈0.05),而有毛刺征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P〈0.05);有棘状突起、毛刺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棘状突起、无毛刺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有磨玻璃征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磨玻璃征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Ki67与分叶征、毛刺征相关,p53与棘状突起、毛刺征、淋巴结转移、磨玻璃征相关。结论周围肺癌患者的部分CT征象与Ki67、p53的表达有关,根据Ki67、p53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周围肺癌患者的病变情况。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KI67 P53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106例早期细胞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 54例, 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和胸腔镜组( 52例, 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時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常规组, 术后总引流量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77%,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20.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早期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开胸肺癌根治术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45例周围肺癌患者,全部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强化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平扫和静脉期CT的净值增的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动脉期和总CT净值增的比较上,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组明显比周围肺癌组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肺癌的CT征象和强化基于大小的不同,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应该强化综合分析,抗感染后的短期影像学随访对于不能确诊患者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鉴别诊断